(4)如果小刺紮得較深,就得找醫生處理,不要自己動手,以免弄巧反拙,小刺更難取出。
16.切傷的處理
要先止血:方法有指壓法,先清洗一下傷口,然後找幹淨的紗布或者手絹、毛巾之類的包紮一下,如果血液較多還慢慢的滲出的話就包紮的厚點,用另一隻手壓住受傷的傷口,壓住受傷手指的兩側,防止出血。止血後用雙氧水在傷口周圍消毒殺菌,盡量避免接觸到髒的東西,防止引起感染和化膿,要保持傷口的清潔和透氣,注意衛生別沾水;如果還有出血可以用雲南白藥;如果已經止住了,用創可貼就可以了;如果實在止不住血就建議去醫院,在去醫院前不要在手上塗紫藥水之類有顏色的藥物,以免影響醫生對傷口的診斷。
17.毒蛇咬傷的症狀
我國毒蛇有40種,分布於長江以南廣大省份,夏秋兩季多發。按蛇毒性質分為:
神經毒:金環蛇、銀環蛇、海蛇。被咬傷後,局部僅有輕微刺痛、微癢、麻木、感覺減退,如不引起注意會耽誤診治。一般在咬後1~6小時後出現全身不適、頭暈眼花、呼吸困難、視力模糊等,如不及時搶救可危機生命。
血循毒:蝰蛇、尖吻蝮、竹葉青。咬傷後傷口局部紅腫、疼痛劇烈,流血不止,腫脹迅速向肢體上端蔓延,常有水泡、淤斑,中毒嚴重者可引起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少尿、無尿,最後因循環衰竭死亡。
混合毒:眼鏡蛇、眼鏡王蛇、蝮蛇等。咬傷後傷口周圍紅腫疼痛,範圍迅速擴大,傷口流血不多,很快閉合變黑。傷口周圍有血泡。全身中毒症狀被咬傷後2~6小時出現,常有困倦思睡、嘔吐、畏寒、吞咽困難、語言障礙、心律失常等表現。
18.毒蛇咬傷的判斷
毒蛇多在夏秋南方森林、山區、草地中出現,當人們割草、砍柴、采野果、拔菜、散步、旅遊、軍訓時易被毒蛇咬傷。毒蛇頸部較細,尾部短粗,色斑較豔,咬人時嘴張得很大,牙齒較長。被咬傷部位常留兩排深而粗的牙痕。無法判定是否毒蛇蛟傷時,應按毒蛇咬傷急救。在野外施工、旅遊時,一旦被蛇咬傷應怎樣迅速判斷是否是毒蛇咬傷?一看蛇形:毒蛇的頭多呈三角形,身上有彩色花紋,尾短而細;無毒蛇頭呈橢圓形,身上色彩單調,尾細而長。最好將咬人的蛇打死以供診斷參考。二看傷口:毒蛇咬傷的傷口表皮常有一對大而深的牙痕,或兩列小牙痕上方有一對大牙痕,有的大牙痕裏甚至留有斷牙;無毒蛇咬傷則無牙痕,或有兩列對稱的細小牙痕。如果蛇咬傷發生在夜間無法看清蛇形,從傷口上也無法分辨是否為毒蛇所傷時,萬萬不可等待傷口情況發生變化時才判斷是否被毒蛇咬傷。此時必需按毒蛇咬傷進行處理。
19.毒蛇咬傷的預防
一要建立健全的蛇傷防治網,從組織上及人力上予以落實,做到任務明確,專人負責。
二要發動群眾搞好住宅周圍的環境衛生,徹底產除雜草,清理亂石,堵塞洞穴,消滅毒蛇的隱蔽場所,經常開展滅蛇及捕蛇工作。
三要宣傳預防蛇傷的基本知識。在野外從事勞動生產的人員,進入草叢前,應先用棍棒驅趕毒蛇;在深山叢林中作業與執勤時,要隨時注意觀察周圍情況,及時排除隱患,應穿好長袖上衣,長褲及鞋襪,必要時戴好草帽。遇到毒蛇時不要驚慌失措,應采用左、右拐彎的走動來躲避追趕的毒蛇,或是站在原處,麵向毒蛇,注意來勢左右避開,尋找機會拾起樹枝自衛。
四是四肢塗擦防蛇藥液及口眼蛇傷解毒片,均能起到預防蛇傷作用。
20.兒童意外傷害的防護
避免兒童意外傷害可采取如下措施:
(1)應讓兒童遠離火源、廚灶、電燈、火柴和家用電器;
(1)幼兒喜歡攀爬,因而應保證樓梯、陽台、屋頂、窗戶和玩耍場所的安全,以防止兒童跌落;
(3)刀具、剪刀、碎玻璃等應置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
(4)幼兒喜歡將東西放入嘴中,應把細小物品放置在他們拿不到的地方,以防止小孩吞下導致窒息;
(5)切勿將毒藥、藥品、漂白劑、酸劑和液體燃料(如煤油)儲存在飲用水瓶中,並避免兒童看到或拿到;
(6)5~9歲以下的兒童在公路上遭遇車禍的可能性較大,一定要有人陪伴,並教會他們交通安全的注意事項;
(7)兒童在不到2分鍾的時間內就可能被淹死,因此切勿讓兒童單獨待在水中或水邊。水井、盛水浴缸和水缸應加蓋密閉。
21.預防紫外線傷眼
(1)避免在上午11點至下午2點紫外線輻射量巔峰時段長時間停留在戶外。
(2)戶外活動時注意水麵、沙灘、公路表麵等的反射光所帶來的紫外線傷害。
(3)豔陽下外出活動或開車時,應配戴能防護UVA(指波長320~420nm波段,又稱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和UVB的紫外線防護鏡片保護眼睛。太陽鏡鏡片顏色以茶褐色及墨綠色為佳,平時已配戴眼鏡的民眾,可至眼鏡行以紫外線阻隔測量儀測試,確認鏡片是否有阻隔紫外線的功能。
(4)兒童的眼球更脆弱,且勿待在戶外時間過長,紫外線防護更重要,尤其是接受近視散瞳劑治療的兒童,瞳孔放大,接受的紫外線更多,應準備帽子與太陽眼鏡,以確保眼睛健康。
22.凍傷是什麼病
凍傷是人體遭受低溫侵襲後發生的損傷。一般將凍傷分為局部凍傷、凍瘡和凍僵三種。凍傷又可為局部或全身(凍僵),多因寒冷、潮濕,衣物及鞋帶過緊所致,常發生於皮膚及手、足、指、趾、耳、鼻等處。凍傷分四度:一度凍傷:最輕,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症狀在數日後消失,愈後除有表皮脫落外,不留瘢痕。二度凍傷:傷處累及真皮淺層,傷後除紅腫外,伴有水泡,泡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三度凍傷:傷及皮膚全層,出現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覺喪失。傷後不易愈合,除遺有瘢痕外,可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四度凍傷傷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可出現壞死,感覺喪失,愈後可有疤痕形成。
23.凍傷症狀與體征
症狀:凍傷大都發生在身體末梢和暴露部位如手、足、耳、鼻、麵頰等處,此為局部凍傷。全身凍傷也稱凍僵,係因停留在極低溫度中過久所致,很少見。凍傷後僅有皮膚蒼白、冰冷、疼痛和麻木,複溫後才表現出特征,一度凍傷為皮膚淺層凍傷。局部皮膚從蒼白色轉為斑狀藍紫色,以後紅腫、發癢、刺痛和感覺異常。1周後,症狀消失,表皮漸脫落,不留瘢痕。
診斷:[1]。詢問發病時間、發展速度、有無異常感覺、出血、破潰等現象。[2]。檢查病變的位置、大小、色澤及形狀,表麵有無毛發、增生或潰破等,應鑒別有無惡性變的可能。
24.凍傷後如何治療
首先須脫離寒冷環境,除去潮濕衣物,凍傷的肢體應迅速在溫水中使之溫暖,水溫要護理人員的手能忍受(<40.5℃),小心避免燙傷;下肢受累不要解凍,行走可進一步加重解凍組織的損害,若再冷凍肯定會嚴重受損,被凍的時間越長,組織損害越大。受傷部位應輕輕地清潔,保持幹燥,用無菌繃帶保護,直至溫暖解凍。這種較為穩定的辦法可行置身於溫水中逐漸複溫;全身嚴重凍傷者必要時需行人工呼吸,增強心髒功能,抗休克,補液。凍瘡除複溫、按摩外,可用酒精、辣椒水塗擦,效果較好;或用5%樟腦酒精、種凍瘡膏塗抹,有一定療效。二度凍傷如有水泡,可用消毒針穿刺抽出液體,再塗抹凍瘡膏。三、四度凍傷則須在保暖的條件下搶救治療。
25.手部凍傷的防護
(1)紅辣椒10克,去籽切碎,放入白酒60毫升中浸泡7天,再加樟腦3克搖勻,使用時用消毒棉簽沾藥液外搽生過凍瘡的部位,每日2次,連續1周。
(2)用櫻桃搓手。山東老一輩人用的方法,對於凍耳垂很有效。
(3)用煮過的山楂皮覆蓋在手上,是北方人的方法,對於手凍傷很有效。
(4)每天晚上用適量醋燙洗雙手有效。
(5)凍瘡初期可采用新鮮辣椒、茄子的根莖各兩棵,新鮮橘皮3枚,生薑8片,玫瑰花15枚。先將辣椒、茄子的根莖和生薑煎開15分鍾後,放入玫瑰花,橘皮煎8分鍾,取汁泡手和腳,每日1次。若已潰爛待傷口愈合後方可使用。
26.凍瘡症狀與凍傷預防
(1)凍瘡的症狀:是在凍傷前,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的疼痛和燒灼感。凍瘡是由於暴露在嚴寒的環境中引起的,有時甚至氣溫不很低也可引起。不易治療,而且可以持續很多年。凍傷時皮膚發紅、腫脹、疼痛,以後皮膚變黑,凍傷部位細胞壞死。
(2)凍瘡的預防:在寒冷環境內要注意:①防寒:暴露部位皮膚保暖,如戴手套、口罩、耳罩,塗少量凡士林,減少散熱等。服裝鞋襪大小、鬆緊要合適。②防潮濕:保持鞋襪幹燥,受潮後及時更換。足多汗者可外塗5%福爾馬林乙醇溶液等藥物。③適當運動:避免肢體長時間靜止不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27.凍傷應該注意什麼
(1)可將患處浸泡在38℃~42℃的溫水中在,超過45℃會引起燙傷。
(2)忌火烤:緊急護理主要是使凍傷部位盡快複溫,然後用無菌溫鹽水衝洗幹淨。傷肢應稍抬高,加以固定,限製活動,以減輕水腫和組織損傷。受傷的手可在腋窩下加溫,凍傷的腳可放在同伴的懷裏或腋窩下加溫。
(3)急救和複溫:迅速使病人脫離低溫環境和冰凍物體。衣服、鞋襪等連同肢體凍結者,不可勉強卸脫,應用溫水使冰凍融化後脫下或剪開。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的快速複溫,且勿用火烘烤。
(4)病人覺疼痛,可用鎮靜劑或止痛劑。及時複溫能減輕局部凍傷,有利於全身凍傷複蘇。對心跳呼吸驟停者要施行心髒按壓和人工呼吸。
28.急性運動傷害處理
肌肉與韌帶等軟組織的在急性受傷後,會因血管功能及細胞內化學反應減少,導致出血、發炎、紅腫、疼痛。因此,較重的急性運動傷害,送醫處理較佳;輕微的急性運動傷害,必須遵守下述原則進行。[1]保護:防範運動傷害的再發生。[2]休息:急性受傷後應完全的休息。[3]冰敷:對患部施以冰療,以避免腫脹、減少疼痛、放鬆肌肉、消炎。[4]壓迫:對患部施以壓迫,避免患部的腫脹。[5]抬高:將患部抬到比心髒的高度還高,避免因重力形成的腫脹。
一般而言,急性運動傷害發生後24~48小時內,皆應進行上述處置,冰敷以傷害發生後的1小時內處理較佳,每次時間為10~15分鍾,休息5~10分鍾後,再行冰敷,如此重複冰敷3~5次。
29.觸電後怎樣脫離電源
觸電急救,越快越好。時間越長,傷害越重。
(1)立即關掉帶電開關,如拉開電源開關或刀閘,拔除電源插頭。
(2)使用絕緣工具、幹燥的木棒、木板、繩索等,將觸電者與帶電設備脫離。
(3)觸電者在未脫離電源前,救護者不準直接用手觸及傷員,以防觸電。
(4)如觸電者處於高處,要采取預防措施,防止解脫電源後自高處墜落。
(5)觸電者觸及低壓帶電設備,救護人員應設法迅速切斷電源。
(6)觸電者觸及高壓帶電設備,應用絕緣工具(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靴、用絕緣棒)解脫觸電者。
(7)救護者在未做好安全措施前,不能接近斷線點8~10米內,防止跨步電壓傷人。觸電者脫離帶電後,應迅速帶至8~10米外立即急救。
30.傷員脫離電源後的處理:
(1)觸電傷員神誌清醒者,應使其就地躺平,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
(2)傷員神誌不清者,應就地仰麵躺平,確保氣道通暢,並用5秒時間,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定傷員是否意識喪失。禁止搖動傷員頭部呼叫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