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西晉的短期統一(2)(2 / 3)

正當西晉的門閥貴族們縱情聲色、紙醉金迷的時候,有一個頭腦清醒的大臣傅鹹已看到了問題的嚴重。他在上給皇帝的奏疏中說:“奢侈之費,甚於天災”[5]。是的,天災是有限度的,奢侈風氣造成的危害卻是無止境的。權貴們無限製地壓榨人民的血汗,終究要遭到人民的反抗。

[1]仲長統:《昌言》。

[2]《晉書》卷92,《王沉傳》。

[3]《周禮》所謂八議即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勳、議賓。

[4]《資治通鑒》卷90,大興元年(318)。

[5]《晉書》卷47,《傅鹹傳》。

四、“八王之亂”

——分封製和皇族內訌

西晉建立以後,晉武帝吸取了曹魏時諸侯王沒有實權、政權很容易落入他人之手的教訓,實行了分封製。泰始元年(265)分封宗室27個王;幾年以後,又陸續增封,前後共有57個王。同時大封功臣和異姓世家大族為公侯,一次就封了500多人。這些人形成一個龐大的貴族地主階層。他們法定的封邑就有100萬戶,占全國總戶數的2/7,國家的賦稅租調,1/3成了王公貴族的收入。

與分封宗室相輔相成的另一項製度為都督製。地方實行州、郡、縣三級製。西晉建立後,廣泛推行都督製。宗室諸王及一些功臣被授予都督諸軍、監諸軍、督諸軍等名號,出鎮地方,掌一州或數州軍事大權。由於都督掌地方軍事,州刺史雖有將軍之號,也隻掌民政。

西晉泰始元年分封時,宗室諸王均留在洛陽,並未到封國,鹹寧三年(277)晉武帝遣宗室諸王歸國。為了使封國所在地與都督轄區相一致,或將都督區轉到封國,或使封國轉到都督轄區內,名為“轉封”。諸王封國在都督區內,使他們得以長期留任。鹹寧五年(279),全國10個都督,由宗王出任的幾乎占一半。宗王在地方上擁有權力和軍隊,另一方麵,西晉平吳後又取消了州郡武備,這是釀成“八王之亂”的主要原因。

“八王之亂”首先是從“賈後之亂”開始的。

太熙元年(290),晉武帝因荒淫過度病死,年55歲。太子司馬衷繼位,即晉惠帝。惠帝是一個庸劣的下材。宮人們背後都說他“蠢鈍如豬”。有一天他在禦花園中玩,聽到蛤蟆叫,問左右侍從:“此鳴者是為官,還是為私?”左右答道:“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當時天下荒亂,百姓多餓死,他又問左右:“為何不食肉糜?”這樣的白癡,自然無法掌管朝政。當晉武帝死前,指定由汝南王司馬亮(司馬懿四子,武帝叔父)和楊太後的父親楊駿共同輔政。詭計多端的楊駿從中書監華(yì)手中借來詔書,趁武帝昏迷時讓楊皇後問道:“楊駿一個人輔政吧。”武帝迷迷糊糊地點了點頭。這樣,遺詔就變成了楊駿單獨輔政。楊駿一人兼任太尉、都督中外諸軍事、侍中、錄尚書事,獨攬了朝權。司馬亮遭到排斥,心有冤屈卻不敢入宮,隻在大司馬府門外哭了一通,當夜就出發去了河南許昌。

楊駿掌權,使惠帝的皇後賈後十分惱怒。賈後名南風,是一個權欲熏心而又荒淫、凶狠的女人。他的父親就是幫司馬昭殺曹髦的賈充,母親叫郭槐。賈後的年齡不僅比惠帝大,比楊太後還大。賈後34歲,楊太後隻有32歲。惠帝是楊太後的從姐元後楊豔(早死)所生。賈後決心利用皇族來搞掉楊駿和太後。元康元年(291),她與親信經過一番策劃,密召21歲的楚王司馬瑋(惠帝異母兄弟,司馬炎五子)帶兵進京,一天夜裏,突然包圍楊駿的相府,借口楊駿謀反,把他抓起來殺了,並滅了三族,楊氏親屬徒黨死者幾千人。

楊駿一死,賈後請汝南王司馬亮與太保衛瓘共為錄尚書事,同輔朝政。司馬亮為了收買人心,以誅楊駿事論功行賞,大封官將,封督將侯的就達1811人。禦史中丞傅鹹對司馬亮說:“這樣封賞,自古從未有過。沒有功勞的人也受封賞,豈不讓人人希望國家有禍亂嗎?”

司馬亮不願做賈後的傀儡,同時楚王瑋也想抓權,與司馬亮也有矛盾。賈後認為亮、瑋都妨礙自己專權,就施展一箭雙雕的陰謀:她唆使楚王瑋殺司馬亮,楚王瑋是拿了惠帝的詔書,借口是司馬亮要廢惠帝去殺亮的。楚王瑋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後,歧盛獻計說:“現在應該趁北兵威勢,殺賈後、郭槐,以安定天下。”楚王瑋一時猶豫不決。第二天早上,太子少傅張華對賈後說:“楚王殺了司馬亮和衛瓘,天下的威勢都在他那裏,皇上如何自安?應以‘專殺’的罪名除去楚王。”賈後本來就想借此除去楚王,對此十分讚同。於是她又誣陷楚王瑋假傳聖旨,擅殺大臣,處死了楚王瑋。楚王被處死前,從懷中掏出晉惠帝命他逮捕汝南王的青紙詔書,表白他不是假傳聖旨,但已經沒有用了,終於成了刀下之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