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要登上一座小橋時,向導要我回頭看一下小巷口的一個木牌。那木牌上寫的是“1708年歌德先生曾在此居住”。我在這裏停留了更長的時間。我對馬可波羅隻有傳聞中的了解,隻讀過他的遊記片斷。歌德卻是我一直崇敬的前輩同行。《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是我讀過的重點書之一。我曾拜謁過他在魏瑪的故居,在他吟詩的草坪上散過步,還在《浮士德》中寫過的那間地下室啤酒館中休息,一邊看魔鬼靡斯菲爾德騎在酒桶上方的塑像,一邊品嚐地道的德國啤酒。在萊比錫我也在他的銅像前流連忘返,如今來到他客居的地方,有點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
但這種忘情的心態後來就很少了。因為在威尼斯拐彎抹角都會碰到名人故居,這裏果戈理喝過酒,那邊契訶夫吃過飯,拜倫居室的窗戶,格林散步的河岸……目不暇接就少了點感慨。
海上航線的開拓,商業的發達,城市的繁榮,使威尼斯的市民很早就擺脫了歐洲封建時代清教徒式的生活模式,在這些小巷中也能窺視到遺跡。這有古希臘移民的聚居區,有信仰東正教民族立的教堂,有狂歡節跳假麵舞會的小廣場。有一處樓頂有一塊突出的平台,比一般陽台小比窗台大,向導說那是古代威尼斯婦女染發的地方。古代威尼斯女人以金發為美,她們發明了用一種草藥和海水染發的辦法。在一個小巷深處牆上掛著一麵鐵牌,上邊標的年號是1691年,寫的內容是“這裏收容棄嬰……”把這些聯在一起,你想到有位女士染了發到廣場上參加狂歡,過了一陣把個小寶貝送到這棄嬰收容處。這中間再補充些有趣的細節,豈不就是哥爾多尼的喜劇!怪不得哥爾多尼會有那麼多寫不盡的題材,揭不夠的醜惡,說不完的笑話。生活培育出了天才!我想哥爾多尼在世時必定是天天帶著譏笑在這些橋頭小巷中散步,冷眼觀看人們的種種活劇,來激發他的創作靈感的。果然,我的猜想在下一個小廣場上就被證實了。那裏街頭正好立著個哥爾多尼的銅像,那神態姿勢和想象中的一模一樣:披著件風衣,戴著寬邊帽,一手背在身後,一手拄著手杖,笑眯眯地東張西望。這位雕塑家也是位了不起的天才。還有比這更合適、更準確的神情的姿態嗎?哥爾多尼,那個嬉皮笑臉地把人們的醜惡指給人們自己欣賞的人,那個“一仆二主”等一大堆不朽喜劇的作者,當年不是這樣出現在威尼斯街頭還會是什麼樣子?
五
我是幾年也難得去一次商店的人,在這裏逛商店卻成了我極大的樂趣。這裏每個商店都珠光寶氣,每個商店都像在暗處安裝了磁石,把你衣袋中的鈔票往外吸,沒一個店在你離開它時不想再回頭看它一眼。
去得次數最多的是裏亞爾多大橋。這橋是條商店街,隻有站在它的遠處或側麵才看出它是橫架在水上。你走在它上麵時被街兩麵的店鋪,貨攤上五光十色的貨物照得眼睛發花,絕想不到腳下還有湍急的河水。這一條綿延數百米的繁華街,順著橋延伸出去,輻射開來,成為一個不規則的現代化集貿市場。距它不遠是一條賣珠寶首飾和手工藝品的長街,那簡直是個首飾博覽會。不僅女士們會為那光彩四射的金銀珠寶吸引得挪不動腿,男人也會被玲瓏剔透的工藝品招惹得六神無主。頭一次到這街上我以旁觀者心情看那在商品前駐步不前的人,第二次走到這裏就用好奇的目光注視起櫥窗中的商品,第三次進了店門,等再一次來時就忍不住買下了一條帶彩燈的貢都拉小船,再來時可就給太太、女兒們買起首飾來了。並且向自己解釋說,“今年我滿60歲,算給家人的一點紀念”。當然我隻買得起低檔品,低檔品的價錢按裏拉算也是五位數。
我住的旅館門口,小街上也擠滿了首飾店、服裝店、鞋店和旅遊紀念品店。因為離得近,我晚飯後散步有時就在這裏轉轉,有家首飾店門麵不大,貨品很全。店主是位猶太老人。見我在門中徜徉,就客氣地請我到裏邊參觀。我進去後他先引導我看看他的貨櫃。然後請我坐下,用托盤托出一批又一批的首飾來。對於猶太人會掙錢這一點我早有所聞,《威尼斯商人》劇中的那位夏洛克,幾乎成了慳吝狡猾的代名詞。所以一見他如此殷勤,我警惕起來,趕緊致謝說:“我不打算買這麼貴重的東西。”他並不因此而冷淡,回身又拿出幾件便宜但工藝頗好的小首飾供我挑選。我過意不去,就挑了兩件。他問我是日本人嗎?我說不是,是中國人。他說:“啊,中國人,我喜歡你們,你們是最沒有民族偏見的國家。”於是用筆在價目表一劃,主動給我減去20%的價格。
我回到旅館後把我買的首飾給朋友們看,他們向我打聽每樣東西的價錢和買的地方。到下午他們也各自買了一包回來。隨後,我發現他們在背後悄悄議論什麼,一邊議論一邊笑。我覺出有鬼。到了隻剩下吳泰昌一個時我問他:“你們瞞著我一定在搞什麼鬼,告訴我是啥名堂。”他小聲說:“我們按你說的到那幾家店去看了。最便宜最誠實的是老猶太人開的那家。我們也買了一套你在大橋附近買的那種首飾。比你便宜了兩萬裏拉。我們決定不告訴你,怕你知道了會影響情緒……”
我聽了倒挺高興,高興我碰到的第一個猶太人就使我打破了道聽途說來的偏見,更相信人的好壞是不能以民族劃分的。我體會到了曆史形成的對猶太這個民族的不公正。
六
當我又乘上汽船離開威尼斯去機場時,我心中對這個城市充滿了留戀。我不知是否還有機會再來這個奇跡般的城市,更不知再來時它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看到的威尼斯是迷人的,繁華的,但也看到它在衰落的跡象。人們告訴我機械船的泛濫,四周化工廠和礦山的建設,每天10萬以上遊客的踐踏,威尼斯的城和水都受到了很重的汙染。古跡建築被剝蝕,自然景觀被破壞,特別是自然條件變化使這裏增加了被水吞沒的危險。這個城市處在危急之中。意大利政府發出了向全世界的國際組織求援的呼籲。已有30多個國際組織向它伸出了友誼之手,但這是場艱辛的工作,目前還沒有樂觀的理由。
威尼斯不僅是威尼斯人的,也不僅是意大利的,它是全人類的瑰寶。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保護它,搶救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