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繼續南下,進逼朗州。此時楊師已擊敗張文表,平息了叛亂,因此周保權拒絕宋軍入城。慕容延釗毫不理睬,依舊指揮大軍攻入城中,生擒周保權。又鎮壓各處的反抗,迅速占領湖南,得十四州、一監、六十六縣、九萬七千三百八十八戶。
宋占有荊湘,為統一南方開創了有利的局麵,也直接威脅到盤踞四川的後蜀政權。
後蜀皇帝孟昶對宋軍南下,一舉滅亡南平、楚政權十分恐懼。乾德二年(964),他派使臣北上勾結北漢,請求發兵渡黃河南下,自己則出兵自四川北上,占據潼關(今屬陝西)以西地區,“使中原表裏受敵”,牽製宋軍,解除對後蜀的直接威脅。孟昶此舉,恰成為宋廷出兵的借口,趙匡胤笑道:“吾西討有名矣。”⑧十一月,趙匡胤派六萬人馬,分兩路伐蜀:一路由王全斌、崔彥進、王仁贍等統領,自鳳州(治今陝西鳳縣東北)南下,進攻劍門(今四川劍閣北);一路由劉光義、曹彬等統領,自歸州(治今湖北秭歸)逆長江西上,直攻夔州(治今四川奉節東)。孟昶即以其子孟元哲為元帥,與知樞密院王昭遠指揮後蜀軍隊抵抗宋軍進攻。不料,劍門一戰,蜀軍一觸即潰,王昭遠被俘。王全斌攻破蜀軍防線,揮師進逼成都。孟昶見大勢已去,被迫獻城投降。不久,劉光義亦率兵抵達成都。至此,宋軍前後僅用六十六天,即滅後蜀,而得四十五州、一百五十八縣、五十三萬四千零三十九戶。
宋軍平定巴蜀後,卻大肆搶掠,屠殺後蜀降兵,激起四川百姓的反抗。乾德三年,四川地區先後爆發上官進、全師進領導的蜀兵和百姓的反宋鬥爭。曆時三年,方被宋軍鎮壓平息。為安撫四川軍民,趙匡胤下詔,將王全斌等將帥降職處罰,並肅正軍紀,逐步穩定四川局勢。
後蜀滅亡前後,占據嶺南的南漢政權,正因刑罰嚴酷、濫殺無辜,加之賦役繁重、民不聊生,統治岌岌可危。大臣邵廷認為宋軍大舉南下,南平、楚及後蜀諸國相繼覆滅,宋朝“必將盡有海內,其勢非一天下不能已”⑨,建議後主劉與宋通好。劉非但不采納,反而以謀反罪將其處死。其後,趙匡胤也設法通過後唐勸說劉歸順宋朝,亦遭拒絕。宋開寶三年(970)九月,趙匡胤令潘美統行營前軍,尹崇珂為副帥,領大軍討伐南漢。宋軍自郴州(治今廣東韶關)敲開南漢北邊的大門。四年正月,宋軍再克英州(治今廣東英德),逼近廣州。
麵對接踵而至的失利,劉竟孤注一擲,調集全國軍隊救援廣州,又於城外編竹木為柵欄,以阻擋宋軍的進攻。潘美施以火攻。他下令征調數千民夫,每人手持兩隻火炬,待天黑以後,悄悄接近南漢軍營。一聲令下,萬火齊發,刹那間,火光衝天,火借風勢,廣州城外一片火海,南漢後主抱頭鼠竄。宋軍趁勢猛攻,殺死南漢兵士數萬人,隨即破城而入。劉下令焚燒府庫,正欲出逃海島,適逢宋軍追趕而至,束手就擒。宋軍一鼓作氣,繼續攻占嶺南各州縣重鎮,很快平定了嶺南,得六十州、二百一十四縣、十七萬零二百六十三戶。
南方諸割據政權中當屬南唐最為強盛。然而五代末期,後周世宗三次親征南唐,奪得江北、淮南十四州、六十縣之地,與其劃江為界,為此南唐君臣驚恐萬狀。自趙匡胤稱帝後,南唐後主李煜便百般討好宋朝,企圖以此維持自己的割據小政權。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宋軍在統一南方之初,也未與之宣戰,但卻與地處南唐東南的吳越政權結成軍事同盟,以此鉗製南唐,構成對它的包圍之勢。
滅亡南漢後,宋軍進行休整。宋開寶七年(974),趙匡胤命曹彬、潘美為大將,統兵十萬,自荊南乘戰艦順長江而下,開始了統一南唐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