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合掌對道:“天下功夫地,明月照塔林。佛殿木魚古,達摩麵壁深。金鍾蓋雨霽,古井臨霜陰。投宿何愁晚,艱辛窗下吟。”
高僧睜開慈目,看了看王薌齋,又吟道:“岩壑深螟入翠微,少林金碧霧煙霏。五峰屏簇禪庵小,萬仞天開佛日輝。聞說九年空麵壁,得逢二祖便傳衣。千秋少室山靈在,曾見先師隻履歸。”
王薌齋又對道:“清晝人門春翠微,坐深簷溜柳煙霏。泉聲流過禪庵小,雲氣堂生佛日輝。入夜蕭條空麵壁,翻階滴瀝滯遊衣。今朝但有書香在,何歎先書不複歸?”
那高僧聽畢,高興地說道:“果然不愧是文武雙才的郭雲深大師的弟子,來,快入座。”
王薌齋甚覺納悶,心想:他怎麼我的來曆,真是蹺蹊。他坐在旁邊一個木椅上,僧人遞過龍井香茶。
高僧道:“我便是少林寺的住持行林。”王薌齋起身作了一揖:“拜見高僧。”
行林禪師道:“快請入座,想當年我與你師父情同手足:薌齋,我知你求藝心切,你已掌握形意門的絕技,又想博學多聞,兼收並蓄,日後定能成為一代宗師。”
王薌齋聽了十分奇怪,這位行林禪師真是神通,他怎麼會喚出我的名字?又如何通曉我的誌向。古人雲,事情先知的是諸葛亮,事到方知的是周瑜,事後才知的是曹操,事後還不知的是蔣幹,莫非這位禪師是當今的諸葛亮。王薌齋細觀禪師,他器宇軒昂,胸襟秀麗,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收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格清健,如搖地老虎座上。
行林禪師又道:“薌齋,你要汲取少林拳法,必須先了解少林寺和少林拳的曆史,讓我說給你聽:北魏考文帝元宏時,有一位名叫跋陀的西域僧人,跟隨魏孝文帝多年,魏孝文帝為他在京都修建了美麗的寺院,但是,跋陀喜愛幽靜的山林,常常往來於嵩洛之間。於是,魏孝文帝於太和二十年,又下令在河南少室山為他建造了這座少林寺,少林者,少室之林也。跋陀在少林寺傳授小乘宗佛教,講經說法,各地慕名前來求法者絡繹不絕。可是後來少林寺又為另一派佛教勢力占領,這一派就是達摩始創的新禪法,達摩是北魏時期第二個來到少林寺的印度和尚,被後代禪門奉為神宗的初祖。達摩禪的特點是壁觀,即讓人們麵對著牆壁靜坐,心裏什麼也不要想,這樣就可以修煉得道。在理論上依據的是南天竺一乘宗,即大乘空宗。據說,達摩在少林寺後的一個山洞中麵壁苦修了九年,後來把衣缽法器傳給了一個中國僧人神光。神光又名僧可,法名慧可,被禪門尊為二祖。由於當時北京新於禪法的激烈鬥爭,達摩與慧可的新禪法受到舊禪法的激烈反對。達摩生前幾次遇毒,最後死於洛濱。慧可在達摩去世後,北上遊化,在鄴都遭到教敵的暗害,斷臂南遁,險然喪命。隋文帝楊堅信佛,他幫助奠定了少林寺的地位,唐初時,在寺院幾次遭到焚毀的情況下,地內組建了僧兵,而在此時,率領十二棍僧救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曇宗和尚被朝延封為大將軍。明嘉靖年間,少林寺月空和尚率領三十多位僧人開卦淞江一帶抗擊倭寇,後來全部壯烈犧牲……”
說到這裏,行林禪師顯得有些激動,他徐徐起身,帶王薌齋出了方丈院,來到高台之上,這是一座麵闊三間的北朝鮮殿式殿宇,名叫立雪亭,又名達摩殿。二人走進殿內,王薌齋見那正中佛龕內供著銅質達摩像,邊立者為二祖慧可。神龕上有清乾隆皇帝的禦書“雪印心珠”的一方橫匾。
行林禪師說:“少林拳的創始人是達摩高僧。他終日默坐參禪,棲身於深山密林之中,經常受毒蛇猛獸的威脅。因此,他便根據虎躍、猴攀、鳥飛、蛇葡等動物,編成拳術,嵌在石壁之中,用以健身、防身,從而開創了少林僧眾練武之風。少林派拳術的基本套路達摩十八手、心意拳等,就是達摩大師首創。”
行林禪師指著慧可的銅像道:“這位中國僧人當初昌雪向達摩求法,達摩卻不理睬,慧可直立不動;一夜過後,大雪沒膝,達摩仍不肯收他做弟子。慧可便用利刃自斷左臂,獻給達摩,達摩這才答應收人為徒。”
王薌齋恭恭敬敬對慧可作了一揖,歎道:“慧可精神可嘉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