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經過多:蕎麥根葉30g,切碎水煎服。
17.小兒牙痛:蕎麥根1把,水煎,加紅糖適量調服。
玉米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蜀黍的種子。別名玉高粱、番麥、禦麥、西番麥、玉蜀黍、苞穀、苞米、珍珠米等。全國各地勻有栽培。
【成分】本品含澱粉、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煙酸、泛酸、生物素、玉蜀黍黃素等。
【應用思路】
1.本品調中開胃,適用於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腹瀉等症。
2.玉米有利尿作用,近代常用於尿路結石患者,或慢性腎炎水腫不退病人的輔助治療。
3.本品含有豐富的脂肪,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人體內脂肪與膽固醇的正常代謝;含有高量的卵磷脂,對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血液循環障礙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從玉米中提製的玉米油有防治動脈硬化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可作為高血壓病人的輔助治療。此外,因玉米含大量B族維生素,所以能增進食欲,常用於胃納不佳。玉米尚能充饑,作為機體能量的主要來源。還可造酒、榨油。
【用量用法】適量。煎湯、煮食,或磨成細粉作餅餌、蒸糕。
【注意事項】脾胃虛弱者食之易腹瀉。胃寒者不宜多食。
【配方參考】
1.糖尿病:玉米500g,分4次煎服。
2.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血液循環障礙:煮玉米常食;或玉米粉煮糊,油鹽調味常服。
3.消化不良,腹瀉、痢疾:燒玉米,食用;亦可用2份玉米,1份石榴皮,均炒黃研末,過羅,備用。每服10g,1日2次。
4.慢性胃炎:玉米、白扁豆各60g,木瓜15g,水煎,飲汁。
5.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玉米1份,水3份,煎湯代茶飲;或以玉米須煎服。
6.高血壓、高脂血症:玉米油烹菜。玉米須煎湯代茶飲。
7.胃納不佳:新鮮玉米與少量甜椒同炒,稍加植物油、鹽及調料,服食。
8.冠心病、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玉米粉適量,冷水調和,待粳米粥煮沸後,調入玉米粉,同煮為粥。供早晚餐食用。
9.產後虛汗:玉米芯(白色柔軟棉狀物質)量不拘多少,煎湯頓服。
10.習慣性流產:自從懷孕後,每天1個玉米嫩衣(即緊貼玉米粒之嫩皮),煎湯飲之,到將流產月份(即上次流產時期)始,加倍用量,一直服到足月分娩為止。
11.水腫:玉米60g,水煎服。忌食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