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麥米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雀麥的種子。別名燕麥、野麥、蘥、爵麥等。生長於山坡、荒野、道旁。分布於長江、黃河流域。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

【應用思路】

1.本品有補虛損、止汗之功,適用於肺結核盜汗及體虛自汗等。

2.據國外短期觀察,本品可降低血清膽固醇,用於血清膽固醇高者。

【用量用法】適量。煮食。

【注意事項】另有一種雜草,亦稱雀麥,別名破關草、破管草(見《綱目拾遺》),有熱毒,誤食傷人肌膚,立能潰腫。隻能外用,不能內服,不可不知。

【配方參考】

1.自汗、盜汗及虛汗不止:燕麥60g,水煮或煮粥服食,或燉瘦豬肉食;或燕麥30g,米糠15g,水煮去渣,分2次服,每次加飴糖1匙。

2.婦女血崩:燕麥、雞鮮血和酒燉服。

3.肺結核:燕麥煮粥常食。

高粱米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蜀黍的種仁。別名木稷、藋粱、蘆穄、蜀秫、蘆粟等。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種子成熟後采收,曬幹。

【成分】本品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磷、鐵、鈣、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

【應用思路】

1.本品有溫中燥濕,澀腸止瀉之功,適用於消化不良、慢性胃腸炎等症。

2.本品的糠皮內含大量鞣酸與鞣酸蛋白,故具有較好的收澀止瀉作用,常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慢性腹瀉等症。

3.高粱有黏與不黏兩種。黏高粱米可與糯米釀酒;不黏高粱米可以做粥飯或糕,作為人們的主食,是機體熱量的主要來源。此外,高粱的穀殼浸水色紅,可以用作釀製紅色酒的色素。

【用量用法】適量。煮、蒸粥飯,磨粉作糕或炒粉食之。

【注意事項】習慣性便秘者應少食或不食高粱;高粱苗含有青苷,有毒,加熱後能破壞,故不可生嚼。

【配方參考】

1.小兒消化不良:紅高粱米50g,大棗10個,高粱炒黃,大棗去核炒焦,共為細末。2歲小兒每服6g,3~5歲小兒每服9g,每日服2次。

2.慢性胃腸炎、腹瀉:紅高粱米30~60g,炒黑,加灶心土如核桃大,煎服,每日1劑。

3.胃痙攣:高粱米60g,陳灶心土1塊,水煎後,澄清去渣,頓服。不論寒、熱、虛、實均可服用。

4.小兒腎氣不足尿頻、遺尿:高粱米100g,桑螵蛸20g,桑螵蛸水煎3次,過濾取汁,共收集藥液500g,與高粱米同煮為粥。早、晚餐溫熱服食。

5.治腳氣:陳高粱米(以5~6年者為佳)適量,焙黃,為細末,幹塗患處。

6.腹痛、腹瀉、泛酸:紅高梁米120g,黑豆60g,大棗30g,神曲適量,大棗煮熟去核,餘3味研細麵,加適量大棗湯調和,捏成餅,蒸熟,焙幹。軋成細麵,置炒鍋內炒成黃黑色,用蜂蜜為丸,每丸8g重,於晚飯後服4丸,白水送下。

7.高血壓:高粱穗、茜草、茶葉、紅糖各5g,水煎,代茶飲。

8.小兒腹瀉、痢疾:高粱米6g(炒黃),石榴皮15g,水煎服。

9.小兒消化不良,睡眠不安:高粱煮粥,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