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用法】內服適量。
【注意事項】多食易動風及發疥瘡。
【配方參考】
1.肝陰不足、眼花、夜盲:白魚1條(去鱗及內髒),當歸、何首烏各9g。後2味煎取藥汁煮魚,調味後食用。
2.肝腎陰虛之流淚、視物模糊:白魚1條(去鱗及內髒),枸杞子30g,共煮湯食。
3.全身水腫:白魚1條,薏米15g,煮藥水燉魚食之。
箴魚為科動物魚的肉。別名箴魚、銅吮魚、薑公魚、針工魚、針魚、單針魚、針紮魚、針杆子、針子。分布我國沿海及長江各大河流中,捕後,去鱗及內髒,鮮用。
【成分】本品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尚含肽類、氨基酸。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滋陰、補氣、解毒之功效。適用於陰虛內熱、盜汗,煩熱及瘡瘍不易收口等症。
2.此外,用其下頜一扁平針穿潰癰毒。
【用量用法】內服100~200g。煮食。
【配方參考】
1.陰虛內熱,盜汗,五心煩熱:魚肉100g,枸杞根、功勞葉各30g,水煎服,日2次。
2.久潰瘍瘡,不易收口:魚肉100g,地錦草30g,水煎服,日2次。
鮫魚為皺唇鯊科動物白斑星鯊的肉。別名魚、沙魚、鰒魚、溜魚、鮫鯊、瑰雷魚等。分布我國黃海和東海。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灰分等。其中肝含有大量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A能參與體內多種生化過程,維持正常生長發育,保持視力及上皮的正常功能狀態。維生素D參與鈣的代謝,促進其吸收,調節及保證體液中鈣及磷的充分供應,以促進骨骼的鈣化。
【應用思路】本品具有健脾利水、補五髒之功效。適用於體虛、乏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水腫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適量。
【注意事項】有濕病、瘡疥、痔瘺患者勿食。
【配方參考】
1.血虛所致的麵色萎黃、肌肉消瘦、貧血或產後血虛等症:鮫魚1000g,當歸30g,黃芪15g,以上同煮,熟後去藥,食肉飲湯。
2.體弱者調補:鮫魚,去鰭、鱗及內髒,加鹽、蔥、薑、胡椒等煨熟食之。
黃鰭鯛為鯛科動物黃鰭鯛的肉。別名黃翅。分布東海、南海等水域。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氨基酸等。
【應用思路】本品具有健脾利水之功效。適用於脾虛水腫、消化不良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適量。
【配方參考】
1.病後氣血虛弱:黃鯛魚200g,黃芪15g或加當歸10g,加調料煮食。宜長期服。
2.脾虛水腫:黃鯛魚(去鱗、腹雜)250g,大蒜6瓣,清水燉服,日1次,連服3日。
3.小兒脾胃不健、消化不良:黃鯛魚100g,加生薑3片,煮食。
塘虱魚為胡子鯰科胡子鯰的全體(本書稱胡子鯰)。別名角魚、土虱、須子鯰、暗釘魚、塘角魚、胡子鯰等。分布南方各河川、湖泊。
【成分】本品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胡蘿卜素、鈣、磷、鐵等。體內脂肪含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質、花生酸等。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補虛養血之功效。適用於久瘧體虛、腰膝酸痛、失眠等症。
2.具有滋陰補腎、助陽之功效。適用於腎虛陽痿、黃疸、虛火等症。
3.尚具有調中和胃之功效。適用於小兒疳積,不思飲食等症。
4.此外,胡子鯰具有止血收斂之功效。適用於鼻出血、助傷口愈合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適量。
【注意事項】胸鰭棘和外皮膜中毒腺含毒液,被刺傷後劇痛,但不紅腫,捕時應注意。
【配方參考】
1.瘧疾,久瘧不愈、體虛:胡子鯰150g,黑豆100g,紅棗10枚,陳皮1片,煮熟連渣吃。
2.婦女經期過長、消瘦:胡子鯰200g,珍珠石榴花10朵,加油鹽、同煲食。每月食4~5次。
3.黃疸、慢性肝炎:胡子鯰250g,綠豆150g、陳皮5g、加水煮爛食之,每周食3次。
4.虛火症(頭暈,失眠,口幹,急躁,心悸,手、足發熱):胡子鯰100g,黑豆100g,酸棗仁5g,煎湯食之。
5.哮喘:胡子鯰1條,將魚肚切開一小口,把七葉一枝花的根莖5g放入魚肚,蒸熟。食時加少量童尿。每天1次,7天1個療程。
6.鼻出血時流時止,年久不斷:胡子鯰3條,去腸髒,糯米150g煮飯,將要熟時把魚放在飯上蒸熟食。
7.助傷口愈合:外科手術後常食胡子鯰,能促使傷口愈合。
8.小兒疳積:胡子鯰50g,加少量油鹽,蒸熟食;或胡子鯰50g,瘦豬肉50g,加少量油鹽,共蒸熟食之;或胡子鯰50g,紫背金牛、獨腳金各15g,後兩味研末,拌胡子鯰,加少量油鹽,蒸熟食用。
燕鰩魚為飛魚科動物燕鰩魚的肉。別名鰩、飛魚、燕魚、燕兒魚、鰩等。分別渤海、黃海、東海等水域。
【成分與藥理作用】本品含水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等。
【應用思路】本品具有催產之功效。用於治難產、胃痛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3~6g。
【配方參考】催產、胃痛、疝氣:燕鰩魚肉煆灰成末,黃酒衝服。每次5g,日2次。
紅甲魚為鯿鰏魚科動物牙辣茄魚的肉。別名牙辣茄魚。是熱帶底層性海魚,主要分布南海。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多糖、氨基酸等。
【應用思路】本品具有滋陰補腎之功效。適用遺尿、滑精、體虛,陽痿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適量。
【配方參考】
1.增體力、壯陽道:紅甲魚250g,菟絲子10g,山藥15g共燉,飲湯食肉。
2.小兒遺尿:鮮紅甲魚煮食,或魚幹與豬肉燉食。
鯪魚為鯉科動物鯪魚的肉。別名雪、魚、土魚、鯪公。分布珠江流域及海南島。每年除生殖期外,均可捕撈,捕獲後,去鱗及內髒,洗淨鮮用。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脂肪、十幾種氨基酸、多種酶、灰分以鈣、磷為主。
【應用思路】
1.本品具有活氣行血、逐水利濕之功效。適用於水腫臌脹、黃疸、膀胱結熱等症。
2.具有益氣、開胃、強筋骨之功效。適用於體虛、乏力、食欲不振等症。
【用量用法】內服100~200g。
【注意事項】陽虛喘嗽忌之。
【配方參考】
1.腹水:鯪魚150g,黨參18g,茯苓、薏米、山藥各15g,共煮湯,熟後去藥食肉飲湯。
2.體虛、乏力:鯪魚150g,人參10g,加蔥、薑、胡椒、鹽等調料煮食之。
3.食少、納呆:鯪魚150g,山楂7枚,山藥15g,加蔥、薑等調料煮食。
鰷魚為鯉科動物鰷魚的全體。別名、黑、白鰷、參魚、肉條魚、魚、白溧子、鰷。分布我國南北各河流、湖泊中。
【成分】本品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
【應用思路】本品具有益氣暖胃、止冷瀉之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惡心、腹冷、泄瀉、四肢乏力等症。
【注意事項】陰虛咳喘者忌用。
【配方參考】
1.胃寒、四肢乏力、便溏:鰷魚100g,黨參、黃芪各30g,白術15g,幹薑3片。
加水煎4味藥取汁,煮魚。熟後食肉喝湯。
2.脾胃虛寒所致惡心、腹冷、泄瀉:白鰷魚150g,陳皮6g,幹薑3片,共煮熟食用。
3.濕熱流注,全身骨痛:鰷魚150g,葛粉250g,用文火熬,至湯變微紅色,去藥,食魚飲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