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的搭配是指詞與詞之間的一種橫向組合關係,英漢兩種語言在詞語搭配方麵雖有類似之處,但更有很多不同和差異,如果用漢語的搭配關係代替英語詞彙的搭配關係,往往會導致用詞不當或表達不規範。因而,對英漢詞語的搭配能力進行比較可以更好地了解每種語言的表達習慣,從而實現準確翻譯。如:
He killed the man.他殺了那個人。
He killed the tree by spraying it too heavily.他給樹澆了太多水,把樹澆死了。
To kill time is a sort of suicide.浪費時間就等於自殺。
They killed the motion when it came from the committee.委員會提出那個提案,他們就把它否決了。英語動詞“kill”具有很強的搭配能力,不僅可以用於人和動物,也可用於植物,而且還可引申為“使消失/毀滅”,而漢語中的“殺”一般隻用於人或動物,不具有Kill的引申義。相比較而言“kill”比“殺”應用的範圍要廣。同樣,漢語有些詞語應用的範圍比英語要廣,如“打毛衣、打文件、打瞌睡、打槍、打針、打電話”。漢語裏的動詞“打”就比英語裏相應詞的搭配範圍廣,在譯成英語時以上動詞短語中的六個“打”需要用不同的詞去替換:“knit a sweater,type the document,nod,shoot,have a injection,make a phone call”。英漢動詞與名詞的搭配即受各自語法規律的支配,也受語義本身的製約,翻譯時隻能按照各自的習慣來選詞。除此之外,兩種語言詞彙搭配能力不同還體現在形容詞與名詞的搭配關係上。如漢語裏的“假”不能用“false”來全部概括,像“假牙、假幣、假花、假畫”中的形容詞“假”在英語中就要用四個不同的形容詞來與其後麵的名詞進行搭配,譯為“false teeth、counterfeit money、artificial flower、fake pictures”;同樣,英語中的一些形容詞可以和很多不同的名詞搭配,如“thick”可以與名詞“board、man、fog、weather、head”等搭配,而其漢語裏的對應詞“厚、濃”的搭配譯範圍卻窄得多,漢語裏可以說“厚模板”、“濃霧”,但無法將形容詞“厚、濃”與名詞“天氣、頭腦”搭配起來,因而要譯為“陰霾的天氣、遲鈍的頭腦”。英語與漢語的詞彙搭配能力是由語義本身的特征所決定的,翻譯過程中,對比兩種語言的詞彙搭配,注意一詞多義,注重詞語搭配變化的運用,是使譯文規範化的一個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