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選用敘述的角度(2 / 3)

讀圖膚淺,議論不得要領,牽強附會。

於是我們呐喊:我們痛恨戰爭,我們渴望和平,我們為被戰爭拆散的愛情打抱不平;我們要國家統一、民族團結,我們不僅要“大家”安康,我們也要“小家”幸福。

問世間情為何物?我的回答是:這裏的“情”,不僅指堅貞的愛情,也包括溫馨的親情。

過渡銜接生硬別扭。

1942年,記者羅伯特在歐洲某地拍下了一張照片:一個小男孩哭喊著:“爸爸,別去!”從他的眼神中我分明看到的是一種乞求。他的爸爸手裏握著一枝槍,半蹲著摟著他年幼的兒子。

看著這張催人淚下的照片,我思緒萬千。我已無法找到一個恰當的詞來形容那位父親的矛盾和痛苦了。

於是我們呐喊:我們痛恨戰爭,我們渴望和平。是戰爭讓一個個幸福的家庭殘缺不全,是戰爭讓一個個無知的孩童成了孤兒,是戰爭讓善良的人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眾所周知,戰爭的結果隻有一個——一個國家勝利了,另一個國家失敗了。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爭中,有多少個國家滅亡了,又有多少種先進的文化被湮沒了。假如沒有戰爭,人類會更文明;假如沒有戰爭,世界會更進步;假如沒有戰爭,社會會更和諧。

當今世界,雖然和平是主題,但種種威脅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讓我們攜手同行,共同呐喊:我們痛恨戰爭,我們渴望和平。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和諧社會,我們要天空從此不再被陰霾遮蓋,我們要和平的鴿子在天空高高地飛翔!

議論空洞,言之無物,缺少真情實感。

“總評” 作為一篇以“戰爭與人”為話題的讀圖感受,文章對畫麵內涵的把握不夠準確,也沒有能夠扣緊“戰爭與人”的話題,從戰爭對人的影響的角度生發議論。小作者急於表達自己對戰爭的憎惡,卻沒有注意體味照片中人物神情、動作的曆史意味與情感特性,所以分析、評判顯得空洞無物,缺少打動人心的力量。

二、點評嚐試

定格的愛

——讀圖有感

那是一組泛黃的老照片,我的目光下意識停駐了很久很久。

在美國,一位剛剛從越南戰場歸來的左腿殘疾的士兵緊緊擁抱前來迎接他的妻子;在歐洲,一個孩子牢牢抓住即將參戰的父親的手哭喊:“爸爸,不要去!”

點評欄

我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可當我麵對越戰與二戰中的那一張張被鮮血和淚水浸漬得沉重無比的老照片時,卻感到了揪心裂肺般的疼痛。

戰爭的硝煙漸漸遠去,戰爭的陰霾卻遠未散盡。猜疑、妒忌、敵視、仇恨、貪婪、罪惡……潘多拉的魔盒一直在世界的暗角向我們獰笑。我們虔誠地手捧和平鴿,祈禱永遠的和平,可是那嬌弱的翅膀又能撐起多少沒有槍炮聲的天空?地球的一端是和平鴿撲騰著翅膀的聲音,那一端卻是巴格達的槍聲。

是的,潘多拉的魔盒已經打開,無情殺戮的衝天血光中是人類扭曲的、醜陋的臉,是人性廢墟上盛開的惡之花。可是,一對相擁的夫妻,一個童稚的孩子,卻讓我對那段曆史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我想用“定格的愛”來形容我看了那組照片的感受,戰爭終將遠去,真愛永留人間,是愛的力量讓一對夫妻曆經劫難深情相依,是愛的力量讓孩子發出天籟般的最本能的呼號。同樣,因為愛,我透過老照片,觸摸到了在戰爭苦難中掙紮的人民那溫熱的鼻息與滾燙的淚水,諦聽到他們無奈的歎息、悲痛的哭喊與絕望的沉默。

有人說,二戰是一場反法西斯的戰爭。這也是我所接受的正義戰爭與非正義戰爭的概念所灌輸給我的一種認知,可是,我現在感到懷疑了,無論法西斯還是反法西斯,人民都是無辜的,它們隻是被動地扮演著一個個同情或被同情的角色。

200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舞蹈《千手觀音》的領舞用手語道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心聲:愛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愛超越了國籍、種族。二戰是人類的一場噩夢,夢醒了,定格的是愛,那些離亂和罪惡都已經隨風淡去。

戰爭狂人希特勒的幾位侄子日前宣布,為了不讓罪惡的基因生生世世地遺傳下去,他們決定永不生育。

有位年輕的媽媽這樣對孩子說,古代人做錯了現代人為他們反省,上代人做錯了下代人為他們反省,這些人做錯了那些人為他們反省。

麵對戰爭,我們痛定思痛反省過後,記住的應該是愛,定格的愛。

讓我們再一次虔誠地手捧和平鴿,總有一天五十六億和平鴿真的會飛遍全世界。

“總評”

願和平鴿永遠高翔

——讀圖有感

當你了解了海灣戰爭造成的巨大損失後,你有何感想?當你看到伊拉克戰爭中成群結隊遷移的難民時,你有何感想?當你看到持續多年的巴以衝突造成的荒涼“街景”時,你又有何感想?

點評欄

或許你會說你的大腦一片空白,什麼也想像不出來。是啊,我們處在一個安定的環境裏,吃穿不用愁,生活有著落,可是當你看到這幾幅照片時,你一定會發自內心地大聲質問:“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組照片中的圖四表現的是二戰時的德國集中營內的慘狀:寧靜的下午,可愛的小男孩與遍布屍體的營地放在一起顯得極不相稱。

你知道那位小男孩心裏想什麼嗎?或許他很害怕,渾身顫抖著從成排的屍體前走過,一滴一滴淚水從眼中滑落,爸爸媽媽,你們怎麼還不來接我呀?但是,可能已經躺在屍山中的他們會知道孩子的感受嗎?或許他不害怕,他生活在集中營中,每天看到死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心中什麼感覺都沒有,隻是麻木地走著,甚至他在想將來也要像那些法西斯一樣,征服世界,讓整個世界處於他的控製下。但這些僅僅是想像,或許他隻是在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一幅照片將納粹的凶殘本性表露無遺,同樣是人類,為什麼有高等和低等的說法?為什麼低等的人就應該為高等的人騰出生存的空間?難道猶太人就該被殺?不!不是!那幫惡魔在進行殺人遊戲時一定沒想,如果將來有一天被殺的是他該怎麼辦?

一幅圖片僅僅表現一個場景,從小的方麵講,這隻是貝爾森集中營的一角,還會有更多的屍體在其他地方;從大的方麵講,這並不是最“出名”的集中營,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失去生命的人數遠遠超過貝爾森。

這還是在納粹潰逃之後拍的一張照片,如果不是,我想,那個小男孩也會成為那堆屍體中的一員。

如今,我們麵臨的是和平與發展,而不是戰爭與和平,可總有那麼些國家尋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挑起戰爭,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世界人民,一意孤行。現如今,聯軍在伊拉克遇到了極大的困擾,我想這也是不計後果發動戰爭的苦果吧!

現在,和平的條件已基本具備:藍天、大地、和平鴿……最後隻剩下了人類,最高等的動物,他們一定會明白和平對於世界的重要性,也一定會為世界的和平作出自己的努力。

天空終會變得明亮,村莊也終究會變得安詳!

願和平鴿在藍天下永遠高翔!

“總評”

個性展示

一、個性立意

立意示範:

大家都喜歡聽故事,同樣一件事,從善於講故事的人嘴裏說出來,是那麼津津有味,但一些很有趣的故事,從不善於講故事的人嘴裏說出來,往往使人一頭霧水,索然無味。看來,光有好的素材還不一定就有了好的故事,還要看講述的人用什麼方式來講述。好的故事不僅要有內容,要有清晰的情節或線索,更得講究故事的表達方式,比如,開頭如何吸引讀者(聽者),情節中如何設置懸念,改變敘述順序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等等。下麵我們來欣賞幾個小故事,看看作者是如何講故事的。

示例一:

那天,我看見超市裏新貼了張告示,大意是最近超市裏小偷較多,希望廣大顧客互相監督,積極檢舉揭發,超市視情況將有所獎勵。

原本沒當回事,可我轉到奶粉貨架旁時,卻意外地碰到了一個告示裏所說的小偷。那小偷正把一包奶粉袋悄悄撕開,然後把裏麵的小袋裝奶粉裝進自己的口袋內……我趕緊去找保安報案。幾個保安跑過去,抓了個正著。接著,一個保安從口袋裏掏出繩子來把那小偷給綁了。保安們押著小偷一邊喊一邊走,很多顧客都好奇地圍過來看熱鬧。那小偷弓著背,低著頭,樣子很悲涼。

我覺得有些不忍,趕緊買了些東西要走。到收銀台交錢的時候,一個胖男人走過來,微笑著拉住我的胳膊說:“我是本超市的經理。謝謝你,我們超市有您這樣的顧客,我們很自豪!”又有很多顧客圍過來,我覺得渾身不自在。那經理挺直身子,朝周圍的顧客揮揮手,又說:“各位顧客同誌們,我們都要向這位同學學習,敢於揭發小偷,為把我們超市建成溫馨安全的一流購物環境而努力!”經理說完,當即從口袋裏掏出200元獎給我。我本不想收,可最終他硬塞到了我的口袋裏。

我趕緊逃離了超市。出來,那小偷還被保安們押著“巡視”超市。

可冤家路窄,隔了一天,我放學坐公交車回家,竟碰上了那個小偷!那小偷盯著我看,然後慢慢悠悠走過來。我正不知如何是好,那小偷坐到我身邊竟說:“你的演技不錯嘛,昨天那經理給了你多少錢?我聽說他們給了你兩百塊,可我的表演不比你差,他們怎麼才給了我一百五十塊?”

評價:

本文隻是個小故事,但是,出人意料的結局令人回味。前麵的情節其實都是鋪墊,一切敘述隻是為了最後抖出那個“包袱”。作者采用了敘事中常用的“誤會法”,假作真時真亦假,那個“小偷”的誤會才使真相大白。

示例二:

曾幾何時,我光滑的臉上突然冒出了一群美麗的青春疙瘩痘,頓時雲貴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在我的臉上呈現出來。那一顆顆紅色的小痘子在我臉上找到了合適的住所後,愈加放肆,開始大量呼朋喚友,繁殖後代。不幾天,我整張可憐的臉就紅一塊白一塊了,用手一摸更是高低起伏,仿佛我臉上長著中國地圖,咱祖國的大好河山都擠到這裏來了。

就在光榮晉升“痘痘族”的第二天,我走在街上,頓時感到渾身不自在,每個路過我身邊的人都似乎要端詳我的痘子大半天才肯離去。沒辦法,我隻好把頭埋得低低地快速穿過人群,乍看像隻灰溜溜的鴕鳥。到了教室,同學們更是發出了比第三次世界大戰還要驚恐的叫聲。有一摯友甚至還指著我的痘痘狂笑不止:“哈哈哈!你……你的臉,真像黃土高坡了!哈哈哈……”有那麼誇張嗎?我摸了摸凹凸有致的臉,也不至於千溝萬壑吧!

受了若幹刺激的我下定決心,誓死與一切痘痘鬥爭到底!

評價:

臉上長滿了小痘痘,對於十七八歲的女生來說別提有多尷尬了,可是作者卻堂而皇之地寫了出來,而且寫得那麼樂觀瀟灑,別人讀了也忍俊不禁,拍案叫絕。有時候,變換敘述的口吻語氣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化煩惱為輕鬆,變尷尬為豁達。

我來立意:

1.

2.

自我評價:

二、個性寫作

寫作示範: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常講常新的話題。在我們周圍,每天都在上演著感人的故事,每一位母親都是故事的主角。請選擇你所經曆或所見聞的“母愛”故事,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立意自定,不少於800字。

點撥:

寫好這篇文章,一要選好材料,要選擇確實感人的故事來講。二是要真實,真實的曾經感動過自己的故事才能感動讀者。三是要講點技巧,從哪裏開始敘述,在哪裏來點抒情,如何製造點懸念,怎樣營造出曲折,既要扣人心弦,引人入勝,又要打造讓人心潮澎湃的高潮,結尾是不是留下一點餘味和回想,都需要綜合考慮。

例文:

母親情懷

那天,是周六下午四五點鍾,我正和幾個同學逛夜市,老媽打來了電話,聲音是小女孩般的歡欣雀躍:“明天我們單位組織春遊,你回來的時候到威風糕餅店幫我買一袋椰蓉麵包,我帶著中午吃。”

“春遊?”我大吃一驚,“啊,你們還春遊?”想都沒想,我一口回絕,“媽,我好不容易和同學出來玩一回,我沒時間呀。”

跟老媽討價還價了半天,她一直說:“隻買一袋麵包,快得很,不會耽誤……”最後她有點生氣了,我才老大不情願地答應。

我一心想速戰速決,讓同學慢慢逛,順便等我一會兒,我就飛身前往,但是遠遠看到那家糕餅店,我的心便一沉:店裏竟擠滿了人,排隊的長龍一直蜿蜒到店外。我忍不住暗自叫苦。隨著長龍緩慢地向前移動,我頻頻看表,又不時踮起腳向前移動,足足站了近20分鍾,才進到店裏,我已是頭重腳輕,餓得眼冒金星,想著同學們都去了,更是急得直跺腳。春天獨有的暖柔的風繞滿我周身,而在新出爐麵包熏人欲醉的芳香裏,裹挾的卻是我接近一觸即發的火氣。真不知老媽怎麼想的,怎麼會突然心血來潮去春遊,還說是單位組織的,一群半老太太們在一起,又有什麼好玩的?而且春遊,根本就是小孩子的事!

前麵的人為了位次爆出了激烈的爭吵,更有人熱心地出來給大家排順序,計算下來我是第三爐的最後一個。多少有點盼頭,我鬆口氣,換隻腳接著站。

就在這時,背後有人輕輕叫了聲:“小妹妹。”我轉頭去,是個不認識的中年婦女,我沒好氣:“幹什麼?”她的笑容幾近謙卑:“小妹妹,我們打個商量好嗎?你看,我隻在你後麵一個人,就得再等一爐。我這是給兒子買,他明天春遊,我待會兒還得趕回去做飯,晚上還得送他到奧校去聽課,如果你不急的話,我想,嗯……”她的神情裏有說不出的請求,“請問你是給誰買?”

我很自然地回答她:“給我媽買,她明天也春遊。”

沒想到,當我做出回答時,整個店突然在刹那間有了一種奇異的寂靜,所有的目光一起投向了我,我被看得怔住了。

有人大聲地問我:“你說你買給誰?”我還來不及回答,售貨小姐已經笑了:“嗬,今天賣了好幾百袋,你可是第一個買給當媽的。”

我一驚,環顧四周才發現,排在隊伍裏的,幾乎都是女人。從白發蒼蒼老婦到中年少婦,每個人的大包小包,都在注解著她們的主婦和母親的身份。“那你們呢?”

“當然是給我們小皇帝。”不知是誰接了口,大家都笑了。

我身後的那位婦女連聲說:“對不起,我真沒想到,我真沒想到,這家店人這麼多,你都肯等,真不簡單,我本來都不想來了,是兒子一定要,一年隻有一次的事,我也願意讓他吃好玩好,我們小時候春遊,還不是就掛著個吃?”

她臉上忽然浮現出的神往表情,使她整個人都溫柔起來。我問:“現在還記得?”

她笑了:“怎麼不記得,現在也想去啊,每年都想,哪怕就在草坪上坐一坐曬曬太陽也好,到底是春天,可是總沒時間。”她輕輕歎口氣,“大概,我也隻能等到孩子長大到你這種年紀的時候,才會有機會吧。”

原來是這樣,並不是老媽心血來潮,也許是內心深處一個埋藏了十幾年的心願。而我怎麼會一直不知道呢?我是母親的女兒啊。

她手裏的塑料袋裏,全是飲料、雪餅、果凍……小孩子愛吃的東西。沉甸甸的,墜得身體微微傾斜,她也不肯放下來歇一歇。她向我解釋:“都是不能碰不能壓的。”她就這樣,背負著她不能碰不能壓的責任,吃力地,堅持地,然而又安詳地等待著。

我說:“你太辛苦了。”

她笑了笑,平靜裏有喟歎:“誰叫我是當媽的?熬吧,等孩子懂得給我買東西的時候就好了。”她的眼睛深深地看著我,聲音裏充滿了肯定,“反正,那一天也不遠了。”我在瞬間想起了我對母親的推三搪四,整張臉像著火一樣熱了起來,而我的心,開始狠狠地疼痛。

這時,新的一爐麵包熱氣騰騰地端了出來,芳香像原子彈一般地炸開,我前麵的那位轉過身來:“我們換一下位置,你先買吧!”

我一愣,連忙謙讓:“不用了,你等了那麼久。”

她已經走到了我的身後,略顯蒼老的臉上明顯有著生活折磨的痕跡,聲調卻是天生隻有母親才會有的溫和決斷:“但是你媽已經等了十幾年了。”

她麵前的一位老太太微笑著讓開了,更前麵的一位回身看了一眼,也默默地退開去,我看見,她們就這樣,安靜地、從容地、一個接一個地,在我的麵前,鋪開了一條小徑,一直通向櫃台。

我站在原地,目瞪口呆,徘徊不敢向前。

“快點啊。”有人催我,“你媽還在家裏等你呢。”

我怔怔地對著她們每一個人看過去,而她們微笑著回看我,目光裏有歲月的重量,也有對未來的信心,更多地,隻是無限的溫柔。

刹那間,我分明知道,在這一瞬間,她們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她們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女。是不是一切的母親已經習慣了不提辛苦,也不說要求,惟一的、小小的、小小的夢想,隻是盼著有一天,兒女們會在下班的路上為自己提回一袋麵包呢?

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通往櫃台的路一下子變得很長很長,我慎重地走在每一位母親的情懷裏,就好像走過了長長的一生,從未諳人事的女孩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終於讀懂了母親的心。

總評:

本文可以看做是一個很好的故事,事情很簡單,但是,作者在講述上花了一定的工夫。開頭欲揚先抑、欲擒故縱的手法吊起了讀者的胃口,營造了講故事的良好氛圍;中間對麵包房環境和自己等候時心情的描述更是蓄勢待發,為後麵情節的發展做好了鋪墊;故事的轉機出現很自然,一位母親等不及了,希望同“我”換一個位次,還有售貨小姐簡單的一句話,由此卻引出了故事的亮點和高潮,最後一切水到渠成,順理成章。同時,作者還巧妙地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如:“我”的任性同母親的請求對比,“我”同店裏麵等待的顧客對比,拎著大包小包的母親同自己母親的類比,使自己對母親的情懷體會更加細致深刻。在情節上,作者善於製造波瀾,使一個簡單的故事變得饒有情趣,情誼濃濃。

我來寫作:

用簡潔的語言分別介紹下列三張郵票的畫麵內容及其象征含義,並用一句話談談你的讀圖感受。

和平主題的郵票

和平年年徽

紀念國際和平年

紀念國際和平年

點撥:

為紀念國際和平年,世界各國發行了設計新穎、各具特色的紀念郵票。介紹畫麵內容和象征意義,應著重從選材、構圖、風格、創意等方麵分析說明,揣摩設計理念,解讀物象、造型及線條的象征意蘊。在此基礎上,提煉出精彩、獨特的一句話評論。

自我評價:

美文櫥窗

她要在薩拉熱窩找回牙齒

趙念渝

“無冕之王”成千上萬,但是像美國CNN女攝影記者瑪格麗特·吉普賽·莫茨這樣玩命的卻堪稱是“絕無僅有”的。

如果隔段距離望去,這位現年42歲的女攝影記者並無什麼特別不同之處,她身著黑色T恤衫和牛仔褲,瘦弱的軀體扛著15公斤的攝影器材四處奔波,忠誠地履行著CNN攝影記者的職責。但是,如果你走近看的話,就會發現她的臉頰上有一道直至頸部的傷疤。在她開口說話時,你必須仔細傾聽才能聽清她說些什麼。道理很簡單:她沒有牙齒,因此隻能發出含糊不清的聲音。這是去年夏天薩拉熱窩給她留下的“永恒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