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有一位叫“民俗”的導遊(2 / 2)

如果把一座城比作一部書,那麼,山河是她的紙張,民俗是她的墨香。

在我看來,天津民俗味道濃,處處吹河風。

城不在大,有河則靈;河水一響,黃金萬兩。元代國子監祭酒張翥有詩雲:“曉日三汊口,連檣集萬艘。”這裏自然有詩人的誇張,但是,古海河上帆影頻動、槳聲鏗鏘的喧鬧確是天津老城繁華的寫照。史料載,天津的漕運規模,元代時常年在200萬石,明代時最高年份在400萬石,僅承擔河漕的運丁就達到12萬人。

元明時代,輸貨載人,隻有水陸兩條路,而河運,因其載重量、距離以及速度都要優於陸運,更誘人的是,河海水運僅相當於陸運費用的10%,“一日糧船到直沽,吳罌越布滿街衢”,看看,這是多高的效率,這是多鬧的繁華,所以,有河穿城、有海圍城的天津,一開始,就有了後來居上、凸為重鎮的得天獨厚的資本。

“妙相莊嚴普攝庶類,悲心惻恒廣度群萌”,這是天津人對媽祖的評價和讚美。

載舟覆舟皆為水。對凶險的畏懼,對海神的崇拜,蠟封了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媽祖文化,天津的許多民俗都透著一股河風水氣。

如果把一座城比作一部書,那麼,山河是她的紙張,民俗是她的墨香。

在我看來,天津民俗味道香,嬉笑皆文章。

元代詩人傅若金有詩《直沽口》,這樣描述三汊河口一帶由於南北文化交流形成的人文地理情況:“遠漕通諸島,深流會兩河。鳥依沙樹少,魚傍海潮多。轉粟春秋入,行舟日夜過。兵民雜居久,一半解吳歌。”

由衛而城,由商而興,注定了天津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移民城市。其實,除去行政版圖,天津還有一張界線鮮明的文化版圖,在這張版圖上,三個區域呈犄角之勢,一個是以老城為中心的民間文化版組,一個是海河兩岸的碼頭文化版組,一個是帶有殖民色彩的文化版組,正是這三個文化版組的雜糅與滲透,鑄成了天津人特有的雙麵性格:看似粗獷,實也細膩;表麵熱辣辣,內裏冷幽默。

天津民間唱本《拴娃娃》中有段心理描寫:“劉家二姐悶坐鼓樓,手托香腮一陣好發愁,思想起來過門六個月,夫妻和和美美度春秋。常言道,草留根,人留後,到老無兒事事憂,聽人說送子娘娘有靈驗,何不去娘娘宮裏把頭叩……”聽過之後,是不是感覺天津人竟是這樣的粗中有細?

相聲大師馬三立的名段《逗你玩》中有幾句經典對白:“媽媽,他拿咱衣裳!”“誰呀?”“逗你玩!”“這孩子,淨瞎說。”“媽媽,他又拿咱被子!”“誰呀?”“逗你玩!”聽過之後,是不是感覺天津人竟是這樣的白且有趣?

這還不算,如果你能跟著全程瀏覽天津人穿的風采,吃的味道,住的愜意,行的自在;感受天津人娶媳婦的熱鬧,生娃娃的喜氣,出大殯的排場,做買賣的規矩,還有那過大年的紅火,過日子的禁忌,那麼,你的心裏就會浮出一串天津民俗的索引,你也就會不由自主地喜歡上這個味道爽口、民風醉人的城市。

目錄

天津城,有一位叫“民俗”的導遊(2599)

衣 穿紅戴綠天津人(10000)

食 天津小吃香百年(11000)

住 老城裏的四合院(8000)

行 拉膠皮的滿街跑(8000)

婚 娶個媳婦樂翻天(13000)

生 一個娃娃眾人捧(10000)

喪 人生謝幕不輕鬆(10000)

商 全城笑臉進商鋪(10000)

年 重重老例過大年(15000)

忌 津人愛拜什麼神(10000)

遊 天津民俗這樣看(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