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以裏,二門以外(2 / 2)

這南邊一溜倒座房,一般開有兩個門。一個在東邊屏門南側,那是門房和男仆住處。正對垂花門有一較大的屋門。這裏才是外客廳。我在小說“煙壺”中寫聶小軒到九爺家去,門房把他讓到外客廳等候,就是遵從的這個規矩。四合院不論大小,隻要是一家一戶住,大都保持這個格局。白塔寺旁的魯迅故居,原是座極簡樸平民四合院(現在裝修得幾乎看不出原來的樸實樣兒了)。那兩間南屋也是作客廳用。曹靖華先生等來京就在那裏住過,孫伏園,台靜農先生等都是那屋的常客。

富裕人家,客人一進門就會由仆人引進南屋,隻能看到這大門以裏二門以外的一塊天地。內院的布置和居家生活仍然看不到。雖然這南房門正對垂花門,但垂花門內的後壁卻又是一座屏門。這屏門除去婚喪大事絕不開它。四扇門緊閉,連起來就像一座屏風。此門多漆成綠色,或是綠地上灑金。每扇門上又寫一個大字,連起來就是句四字橫幅:如“福祿壽喜”、“四季平安”、“中正和平”等。

剛才說過,來客進了大門以後,左右看到對稱的兩個月亮門,向左拐進了西屏門。若以為一切都對稱,東屏門內也與此相似,就又錯了。這對稱的格局隻是麵對大門而設。兩扇屏門雖修得一模一樣,門內卻是兩個天地。西屏門內是東西長南北窄的長條院。東屏門則是南北長東西窄。西屏門內富麗堂皇,東屏門內則樸素簡單。靠南頭,就是那溜倒座房的最東端,也有一、二間南房。與門房相對稱。那是家塾的所在。所以家塾有“南學”之稱。兒時聽過一個小調,開頭就唱道:“天津衛城西楊柳青,有一位大姐叫白秀英。小佳人,十九冬,丈夫南學苦用功……”。為什麼把家塾設在這裏?一是請來的教師終究是外人,家務事不便讓外人知道;二是上學的都是孩子,聚在一起必定嘈雜吵鬧,離得遠點才能保持內院安靜。三是教師不見家長方能放開手教育孩子(包括懲罰),孩子離父母遠,讀書會更精神集中。

從東屏門順著院子往北走,靠北邊路東應當還有幾間房,那是廚房。我去台灣,在那裏“請”來一幅“灶王爺”,雖是膠板所印,但還保持著原有麵貌。在灶王爺灶王奶奶頭頂仍印著四個大字:“東廚司命”。東廚者,就是東院廚房的意思!(仍以西三條魯迅故居為例,那裏雖然沒有東小院,可廚房也還是設在東邊。)

廚房設在東方有什麼必要?

如果細心觀察,會發現東院中間的西牆上,還開有一個小門。那是內院東廂房的後門。東廂房開後門,就顯出來廚房設在東邊的必要性。您想啊,外客廳在前院。假如來了位客人屁股沉,說話羅嗦,聊到開飯時間,事情還沒談完,留不留他吃飯尼?留吧,或是交情不夠,或是沒作準備,都不方便;不留吧,廚房在東院,做好飯要經過前院送到內院來,幾盤幾碗客人全都看見了,連個請字不說豈不失禮?弄不好就得罪人。再說飯菜什麼水平,家庭境況怎樣,是個人隱私,也不便在人前展覽。難道為一位客人全家挺著挨餓?如何是好呢?

中國人就是機靈。蓋房時就預見到這一步。廚房既在東院,飯堂也就設在東屋,還在東屋開個後門。飯做好從後門端進飯堂。路近飯菜好保溫,還絕不驚動客人。

您承認不承認四合院設計的真有學問?進了大門你還是看不到內院情形。就在大門以裏,二門之外這塊地方,誰知建築學家們花了多大腦筋,費了多少心思!平麵設計,立體結構,美學景觀,實用功能,隔離效果……全想到了,全辦成了,而且做得那麼漂亮!

寫到這兒,大門以裏二門以外的事說完了嗎?可以說完了,也可以說還沒完。因為同樣是四合院,有的倒座房南牆直接臨著胡同,有的還修有一道圍牆。圍牆距離房子必須有兩人通過的寬度。圍著院子一圈,這地方叫“更道”,是夜晚打更人走動巡查使用的,這一點在院中看不到,所以我沒講;還有一項重要設施更是表麵看不見的,那就是四合院的排水係統。中國人建房極講排水係統。專有一門學問叫“水法”。說來道理也簡單,四合院是磚木結構,若下了雨排不出去,會影響建築物的壽命。但中國人安排水道上又罩上層神秘色彩。還是和“左青龍,右白虎”有關!“右白虎”是惡的,有廁所把他鎮住了。可這“左青龍”萬萬得罪不得,因為他是管水的。積水就要從青龍道上排出。故而東屏門內沿牆必有一條水道,北高南低,水從後院往前流。這本來已經很周全了,可是我們祖宗卻又定了個多餘的禁令:規定積水自北而南流出大門後,還必須繞過自己的門口往右流才行。不然就犯了“桃花水”。住宅犯“桃花水”比人犯“桃花運”更糟糕,是四合院建築最大忌諱!所以我勸您進大門以前您還得注意一下腳下,別踩進排水溝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