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中庭(2 / 3)

除去通道和消閑,廊子還有個最大的功能,即是站在廊內體會不到的。這要站在廊外去觀察。客人站在院中間環顧一圈,定下心來一想,就悟到這院子是單調的四方型,四麵門對門也很繁瑣。被廊子曲折多彎的平麵布置一分割,變成了極富變化、大小不同的幾個空間,又以它綿延不斷的結構把分散的四麵房屋連成了一體,顯得既統一又豐富,繁瑣、零亂、單調、刻板被一掃而光了。

看完廊子,客人才有心思細看那房屋的設置。

由南邊進院,自然先看到北房。會有人說:“既在北邊,當然就是上房了。”

不一定,一般說正院朝南的那間房就是上房堂屋。但中國人辦事講求在統一中求變化。在中庭北麵建上房的原則下,有多種發揮餘地。不等於往北看到的就一定是堂屋,空口無憑,有書為證,請看《紅樓夢》中林姑娘初進榮國府所見的情形:

“另換了三四個衣帽周全的十七八歲小廝上來,複抬起轎子。眾婆子轉隨到一垂花門前落下(請注意,是垂花門前!),眾小廝退出,眾婆子上來打起轎簾,扶黛玉下轎。林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注意,進了垂花門)。兩邊是抄手遊廊(果然是抄手遊廊,可見我上麵說得不錯),當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正堂大院……”

林姑娘看得仔細。進垂花門朝北看到的建築物並不是正房,而是過廳。雖說是“小小的”,可也是“三間”!絕對比普通人家正房堂屋還大。凡是有廳房的人家,這廳一定蓋得華麗,有的簷前加抱廈,加卷棚廊,做鉤聯搭、歇山頂……怎麼才能分辨出它不是正房而是廳呢?

這兒有個竅門:看它的窗戶!正房隻在一麵開窗戶開門。廳則至少前後兩麵開門開窗,甚至還有四麵開門開窗的。雖叫過廳,卻並不隻當過道,多半兼當做內客廳使用。有的主人還把它當做起坐間、書房和家用辦公室。

為什麼隻看窗戶不看門呢?門在院中看不見,用屏風擋住了。所以林姑娘進院之後,是先看到一個“紫檀架子的大理石的大插屏”,“轉過插屏”才看到“小小的三間廳,廳後就是後麵的正房大院”。由此可知,廳房攔門都是放一架屏風(住房即使擺屏風也是放在後牆部位,不會攔門放在屋正中)。如果連窗戶也看不到,隻要看到這樣擺屏風,就知道它不是上房而是過廳了。

一個廳房也值得說半天嗎?

值得的。因為從這裏可以知道最先見到的是什麼人。四合院就有這個好處,隻要看清接待的人是從哪間屋出來,就知道此人的地位,應酬執禮、稱謂寒暄就不會出笑話。林姑娘初進賈府,“隻見兩個人攙著一位鬢發如銀的老母迎上來,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姑娘哪來的這麼大把握?就不怕認錯人?不怕的,在見賈母之前,林姑娘先辨識了這幢房子。見它是在“正房大院”中的“五間上房,皆畫棟雕梁,兩邊穿山遊廊……”“台磯之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她們來了,就忙都笑著迎上來”。並且替她打開簾籠。這屋裏主人必定是全家輩份最高的!

去看舅父賈政時,姑娘也是先打量房屋:

“一時黛玉進了宋府,下了車。眾嬤嬤引著,便往東轉彎(請記住東在左邊,以左為上),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後,儀門內大院落,上麵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鑽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林姑娘不僅知道四合院各房的主次貴賤,還知道製度上的長幼尊卑。老太太雖然是家中最高權威,賈府的“法人代表”乃是賈政,盡管老太太住屋舒適華貴,卻並不在主位。居主位莊重威嚴大上房的是榮國府世襲法人代表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