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像這樣有廳房夠排場的是少數,多數還是沒廊沒廳,進得垂花門後,隻看到正房和廂房、倒座房的“四合”。
標準的四合院,這三處房子用料、尺寸、裝修都有區別,以示長幼有序,尊卑有別。上房是一家之長所居。用料要精,尺寸要大,地基要高,裝修要美。排下來左為上右為下,若有兩個兒子必定老大住東廂老二住西廂,東廂房在進深、長短方麵也要比西廂房優越一級。進得門去,看見接見者從哪間門口走出,就知道是老爺是公子,若是公子是老大還是老二,基本不會弄錯。
青年男客,有時很想知道小姐住在哪一間,以便得空偷瞧一眼。死了心吧,小姐的住房外人是看不到的。正房左右,正對廂房北山牆處,有一對又矮又小但裝修精美的房子,如同正房的一雙耳朵,叫做耳房,那才是小姐繡房。耳房看起來與正房相連,實際上是另起山牆的。它的基礎比正房淺,間量更比正房小。左側是院牆,右側與正房前簷相通,對麵是東西廂的山牆。是一個小小的正方形院落。大概建築師們也覺得把小姐擠在這個旮旯有點歉意,就對其裝飾極為重視。凡有耳房、廂房的山牆必須細做:用斧刃磚做成大影壁框,框心抹成全白。以這片白地作背景,前邊或堆一座假山,種幾棵修竹,養兩樹碧桃;或砌一座花壇,栽兩棵臥鬆,種一畦蘭草。小姐從室內觀之有身在畫境之感,外人從院中看來別有洞天之歎。就是這組盆景式裝飾把小姐門窗戶遮住,不容外人偷窺,不過什麼事都有一利必有一弊,就因為小姐的住房和長輩隔離,崔鶯鶯赴“待月西廂下”之約,老夫人壓根就沒發現,等她從別人嘴裏聽說,要命的一頁已經翻過去了。
一座四合院便是一個完整的基本社會單位。老人住上房,大哥大嫂住東廂,二弟住西廂,小妹住耳房。各人回到屋中,把門一關是一個小家庭;群集天棚之下,幾代同堂又是個大家族。有分有合,有聚有散。
當然這說的是“標準房”,一切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是不變的。舉例說,正院的大上房,居住者一定是“法人代表”。如果老人告老休閑,家政交給了下一輩掌管,就要把這上房讓給執政的兒子。退位者哪裏去住,則可視具體情況而定。標準歸宿是最後一道院的後罩房。如果房產富裕,像賈母那樣橫跨一進院子,另立一上房更好。條件較差的,把正房隔成兩段,一明一暗這段交給新執政人使用,另一間幫耳房邊成一套由退休老人使用也算合理。有些房子即使不蓋後罩房也有個後院,或種花,或植樹,或建一間下房供仆人居住,並在西北角上開後門進出雜物,處理垃圾泔水,以保持大門整潔和嚴肅。魯迅故居“一棵是棗樹,另外一棵也是棗樹”,就種在後院中,那整個院子並不大。
一座完整,標準的四合院,到這裏就算看全了。有兩件肉眼看不到的事物,還須作點解說:一,北京的四合院大多數正房坐北向南。定方向是施工的基礎,開工前要先請風水先生用羅盤定好中軸線。不過風水先生從不把中軸定為正南正北,所以北京四合院的房子多少都有點偏斜。原因是隻有皇上才配麵向正南,定正了怕普通人命小擔待不起。風水先生找到正南方向後,要根據房主的生辰八字來決定偏離多少度,是往東偏還是往西偏。這叫做“搶陰”或“搶陽”。工人就以搶過陰陽的線為座標進行施工。故舊社會瓦匠們自稱為“中線行”;二,風水先生還有個任務是幫助選地,選擇標準是要“四神相應”:左青龍位上要有水流,不管是河是湖有水就好;右白虎位置應有道路通過,大道固好,小道也行,實在沒有,花錢自己開一條,哪怕羊腸小道也比死地強;後邊玄武之位,地勢要高,山坡最妙,沒山坡有墳堆都比平地好。所以若看到有的四合院建在墳地前邊,萬不要以為是成本不夠造成的失誤,很可能是特選的寶地;三,有的四合院中毫沒道理的蓋了一座既不適用又不美觀的又高又細的吊樓,冒出眾房之上。樓頂上還寫了吉星高照四個字,破壞了整個景觀。這原因要到他家大門對過去找,八成在那邊有東西高過這家屋脊!這樓是為搶風水建的,留著它可證明先人的愚昧;四,四合院的下水道滲井,絕對不能正對上房門口,要側在一邊。這本是出於迷信,但收到有益衛生的效果,歪打正著;五,最後一點。四合院的房子,每排不管多少間,必定是單數,絕不能出現四、八、十六間的數目。如果地皮所限,湊不成一個單數,寧可少蓋半間,也絕不成雙。所以包括故宮內都有“房間總數幾百幾十幾間半”之說!猛一聽以為是故弄玄虛,非也,其實事出有因,連皇帝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