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甲屯的懷念(3 / 3)

談起這位老鄰居,青年人也有流不完的淚。一個知識分子,抑製著悲痛告訴我。他結婚的時候,怕打擾老人家,沒有給他送信。老人家知道了,夾著一包東西找到新房裏,開口就說:“你很不對,這樣的事不告訴我?”然後拿出一麵織錦,又打一個紙盒,擺出六隻不同顏色的酒杯,說這是以前他出國訪問時,一位外國朋友送他的,留給青年人作紀念吧。然後執著地請新婚夫妻到他家去作客。到了老頭子家裏,他親手給他們弄吃的,弄喝的,鼓勵他們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叫他們記住:“一個人要是隻為自己而活著,那可不如死了好!個人的幸福要建立在人民幸福的基礎上。”這個青年記住了他的教導,很快達到了入黨條件,可是幾次報上去都批不準。原因呢,是他和老頭子的這段關係“很成問題”。直到去年,他才入了黨。聽到老頭子恢複名譽後,他找出了珍藏二十年的那套酒杯,全家舉杯,以告慰老人家的在天之靈!

一九六五年十一月,老頭子接到命令去三線工作,這在“掛甲屯”全村都是個喜慶日子。大家奔走相告:“我們的老頭子又出去工作了!”大家舍不得離開他,又盼著他快走,大家要求他有空時回來“探探親”。

老頭子和他的身邊人員也是既急於離去,又舍不得離去。老頭子滿麵紅光、神采飛揚,不住地念叨:“感謝黨中央!感謝毛主席!我這個共產黨員又能為黨工作了!”可臨到離去時,他卻是那麼戀戀不舍啊!

六〇年前後,我們國家困難時期,農村裏糧食不足,副食奇缺。可是一次又一次,老頭子黎明時一打開大門,門前放著滿筐的鮮魚,整桶的豆油,滿袋的白米……連個字條也不寫。他不叫人動,看看誰來注意這東西的下落。從黎明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巷子裏人來人往,卻像是商量好了的,誰也不動它一下,誰也不看它一眼。老頭子和大家隻好含著淚收進來,和著淚吃下去!

我親愛的人民啊!

有一位工作人員,悄悄對我說:“這比給我上多少次政治課都受教育!原來,我是有點錯誤情緒的。心想,自己很年輕就跟上了老頭子,這一生怕是沒有大前途了!從到‘掛甲屯’來之後,我才發現跟著他是多光榮、多幸運,這一生多值得。”

老頭子離開時,囑咐管房子的老張,叫他照顧好他親手栽種的葡萄。他說:“這是我的家,我要回來探親。”

過了一年,老頭子回到北京了,可是他沒能到“老家”來。人們隻站在城裏的大街旁看見他一眼,脖子上掛著“反黨野心家”的大牌子,幾個彪形大漢扭著他的手,按著他的頭,站在大卡車上,迎著十冬臘月的刺骨寒風……

又是十三年過去了,祖國終於迎來又一個春天。人們念叨說:“老頭子該回來了,我們想他啊!”

郭風雲訂著一份報紙,每天在報紙上找老頭子的消息,突然一天早晨,他打開報紙看到了那個熟悉親切的麵容。可還沒容他笑出聲來,馬上發現那照片四周加了黑邊,一時天暈地轉,這個結實漢子竟然癱軟在土地上。

他拿著報紙串了一家又一家,不一會傳遍半個村子,哭聲也響遍了半個村子。報紙傳到那個被老頭子搶下一條命的病人手裏,他哽咽著求老郭把報紙貼在病床的牆上:“我不能走動,留在這兒叫我天天看著他吧!”

我們一行人走出“掛甲屯”時,悲痛的淚水和喜悅的淚水攪合在一起,堵住了每個人的喉嚨,誰也說不出話來。

大家在沉思,在明媚的陽光下沉思。

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為人民獻出一切的人,會被人民忘記嗎?

高尚的品質,堅強的意誌,無私的剛直,勇敢的風格,這一切,將被我們的民族所繼承。它將永遠保存在我們革命人民的品質中。這樣的人,則是九億人民的脊梁,中華民族的擎天柱!

遠處,圓明園的廢墟在陽光下裸露著殘破的身軀。一百年了,封建專製的罪證啊!你不要消失吧,讓我們不斷地看著你:記住那拉氏的繼承者林彪、“四人幫”,記住那位想當皇帝的女人。

民族悲劇,不能重演!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日揮淚疾書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