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須菩提!於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若複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譯文
佛陀聽完之後,又說:“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如果有人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金、銀、琉璃、琥珀、硨磲、瑪瑙、珊瑚這七寶,用來布施,你說他所得到的福德多不多?”
須菩提聽後回答說:“當然是很多!世尊!雖然是很多,但那隻是有限量的福德,並非是無限量的福德;無限量福德須要無相布施,也就是不惦念布施多少,不惦念布施給誰,布施之後不求回報;而有限量布施即不同,他們經常惦念布施多少,布施給誰,更需求回報。所以佛陀您說福德很多,其實那也隻是有限量之多而已。”
佛陀聽完須菩提的回答後,很慎重的說:“假使有人每天讀誦這本金剛經,或是將本經中的四句偈語記在心裏,照著去做,或講給別人聽,這個人所得的福德勝過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因為講佛法給人聽是法施的一種,法施是三布施中功德最大的,而金剛經的功德更是無限量之大。為什麼金剛經的功德是無限量之大呢?須菩提!我老實告訴你吧!就是過去一切成就佛果的諸大菩薩,在征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最後階段時,都是領悟金剛經才證悟的,所以此經可說是諸佛之父,諸法之母,一點也不虛假。須菩提!一切有為法皆是方便法門而已,隻有現在我所說的法(金剛經)才是真實之法,但我說真實之法讓你們聽,你們仍然不可執著,為什麼呢?因為讓人開悟的佛法,一旦讓你開悟了,那就不是佛法了,所以佛法隻是對迷昧的眾生說的,在佛的世界裏就用不上了。”
釋家智慧故事
人存在著三種心:貪、嗔、癡。有“愚癡心”的人,他可能非常聰明,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愚癡”包含一種執著心,一種顛倒心。什麼事情都分得很清楚,你的我的分得很明白,然後就喜歡爭執。我們還可以說,那種認死理、鑽牛角尖等等,都叫做“愚癡”。佛教所講的智慧是用來驅除“分別心”或“執著心”的,驅除偏執,驅除鑽牛角尖,讓你明白世界是整體的,任何事情之間都相互緊密聯係,不能簡單地對立起來看。凡夫迷時就生妄想心,覺悟了那顆心既是佛,佛既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施主又何必執著於此!
相傳,有個人想要成“道”,於是他來到禪師那裏,讓禪師收他為徒。禪師想試試那人的悟性,問:“ 我現在有一樣東西,但是我又沒有一樣東西,你如何解釋?”
那人回答說:“太難了!我可以不解釋嗎?”
禪師說:“不!如果你真的想要成道,你必須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並告訴我。”
那人回答說:“那好吧!是不是從一邊看起來你有一樣東西,而從另外一邊看起來你沒有呢?”
禪師說:“不對,你根本沒有理解我的意思!要從同一個方向去看。我有一樣東西,同時我沒有一樣東西,你要如何解釋它?”
那人回答說:“我還是放棄吧!”
禪師說:“不要輕易放棄每一件事!你必須竭盡所能來解開這個問題的奧秘。”
那人回答說:“我應不應該放棄,隻由我自己決定。事實上我已經放棄了,沒有人能阻止我。”
禪師說:“你不是想成道嗎?”
那人回答說:“如果為了成道,就要費盡心思考慮這麼愚蠢的問題,去它的吧。很抱歉,我令你失望了,再見!”
十二年之後。那人回到禪師那裏說:“我回來了,師父,我現在很後悔。有這十二年裏,我一直在四處徘徊,我感到我很懦弱,我沒有耐心。現在我已經知道了一個人是無法逃避生命的,遲早我們都會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現在我必須讓自己靜下心來,我試著去研究那個你給我的問題。”
禪師說:“那個問題是什麼?”
那人說:“你有一樣東西,但是又沒有一樣東西,如何來解釋它。”
師父說:“那真的是我曾經說過的嗎?我真的有那麼愚蠢嗎?我怎麼問過這樣愚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