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鼎盛:春秋霸主(3)(3 / 3)

伍子胥這個無奈啊!我讓你打在吳國背後虎視眈眈的越王勾踐你不打,偏偏要聽子貢的忽悠大老遠跑去打齊國。打齊國也就罷了,為了把我支走還要向人家去送什麼戰書!這樣的國家將會何去何從?夫差的下場將會怎樣?伍子胥心裏很明白,此時的夫差已經走上了一條表麵上繁花似錦,可實際上卻是通向滅亡的不歸路。可是,即便是看到了,伍子胥也沒有辦法,以他在吳國的身份根本不可能像其他的卿大夫那樣離開吳國去別的國家當官,因為他對這個國家的感情實在太深厚了。當楚國一腳踹開自己一家的時候,是吳國給了自己重生的機會,甚至還給了自己複仇的機會。伍子胥即便能力再大,想要憑借一己之力破郢都,鞭屍楚平王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吳國,沒有吳王闔閭,自己的大仇不可能得報。看在死去的吳王闔閭的分上,自己也不可能一走了之,再者說,吳國本來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吳國之所以能夠強大與自己的嘔心瀝血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對於伍子胥來說,他對吳國的感情是複雜的,是深厚的,他不可能離開這個既像是自己的孩子,又像是自己的恩人的國家,去幫助其他的國家做事。既然不能做出這樣的事情,自己就隻能聽命於此時的吳王——自己的老戰友、老主子闔閭的兒子夫差的調遣。

伍子胥預測到了吳國的將來,可自己又沒有任何辦法將之改變,這樣的感覺是痛苦的。痛苦之餘,伍子胥還算清醒,他沒有忘記要保存住自己的血脈,於是,在前往齊國之前,伍子胥悄悄地帶上了自己的兒子伍豐。為什麼要帶上自己的兒子?如今的吳國已經不安全了,夫差既然能夠對自己忍無可忍而支開自己,也說不定會對自己痛下殺手。到那時,如果兒子伍豐在身邊必然會遭到迫害。可如今吳國和齊國開戰,伍子胥為什麼不把兒子送到其他的國家,而偏偏要選擇齊國呢?我想這其中的原因有二:第一,伍子胥與齊國鮑氏家族的私交比較好。第二,吳齊兩國開戰成為敵對國,若是夫差真要滅掉自己,把兒子放到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被夫差揪出來滅口,唯獨身在齊國才是安全的。

伍子胥的這一舉動被他此時的政敵——太宰伯嚭牢牢地抓住了把柄,伯嚭以“通敵賣國”的罪名向夫差告發伍子胥的行為。剛愎自用的吳王夫差對伍子胥終於忍無可忍,動了殺心。其實夫差的心情也很矛盾,他並不是不知道伍子胥一切為了國家的心情,隻是對他的行為極其反感。可要說殺掉他,夫差也覺得有點過分,畢竟,父親就是在他的扶持下才能順利即位,自己的太子之位也有賴於這位老臣。但是,不殺他又應該怎樣對待他?伐齊的心意已決,以伍子胥如今的狀態,自己還能放心讓他帶兵去征戰沙場嗎?帶著如此複雜的心情,夫差終於一狠心,他要殺掉這位對吳國含辛茹苦的老臣。麵對這樣特殊的人,夫差選擇的賜死方式也不能和別人一樣,他賜給伍子胥當年父親闔閭所佩戴的一把寶劍,讓伍子胥自行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