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麗江情結

師欣 唐大勇 王來雨

單純從字麵上來看,“麗江”是一個美麗的詞彙,在中國的人文地理裏,它有著明確的坐標:一座雲南小城,寧靜而優美,是閑暇的代名詞。麗江卓爾不群,它代表著對一種生活質量的向往,也潛藏著更多精神層麵的追求。這種情結不斷擴展,形成了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特征的社會群體。在那些繁華的大都市中,這種情結迅速集結,便衍生出了許多“麗江味道”十足的所在。

——北京——

風情後海

水惹出的情緒——在內城“泡海”

從鼓樓到平安大道,由北向南的地安門外大街,與北京城內任何一條鬧市街沒什麼太大的區別:擁擠而嘈雜。商場、超市、電器城、麥當勞擁擠地紮著堆兒……趕上交通高峰期,汽車喇叭、自行車鈴鐺、商場裏傳出的流行樂交織一起。這樣的城市麵孔讓人司空見慣,神經麻木。

找個胡同紮進去,也就是穿到地安門商場後麵,便來到北京市內城惟一一大片有水的區域——什刹海。李連傑出自什刹海體校,王朔筆下的主人公也曾在這裏滑冰。一個居住在北京城四環外的人,看到這裏第一反應:這也是北京?毗鄰鬧市,卻氣質迥然。

1999年春天,灰子開的“藍蓮花”成為這個地區第一家酒吧。“能在偌大的城市找個走路舒服的地方也就這兒了。”所以在做“藍蓮花”酒吧時,他幾乎都不出後海這片地區。“出去後整個人的心情、狀態完全都不一樣了,這裏待慣了,讓人忘記北京還是這麼鬧的城市。”

轉年6月第二家酒吧開業了,在酒吧上麵搭建個小閣樓,老板白楓也就住在裏麵。特別趕上下大雨,雨點鑿得塑料頂棚吧嗒吧嗒響,這就是白楓要的生活。

如今沿河兩岸已起來了十幾家酒吧,大大小小的餐廳,還有不斷蠢蠢欲動,在裝修的。“當初就知道這裏會變化,因為我來了。”白楓驕傲地說道。兩年前他和朋友合拍了40分鍾的記錄片《後海的故事》,最近他又動了再次拍攝的念頭,因為兩年來這裏的變化實在是太大。

都市水情結

來這裏趕場或追逐時尚的人,都說後海像秦淮河,或者麗江。小橋,流水,古宅,垂柳,它們具備相通的基本元素。

而真正熱愛這裏,以此為家的人,會反對這樣的對比: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街,這就是北京,真正的京城魂靈,沒有來得及被現代化腐蝕的懷舊之地。

詮釋因人而異,究其根本,都是水惹出的情緒,尤其在北京這個缺水的城市,更顯珍貴。

“爆肚張”第三代傳人、68歲老人張躍興回憶整治前的什刹海:到處彌漫著汙水、垃圾,甚至糞便,光銀錠橋周圍就有十幾個排汙口,臭氣熏天。那時,住在什刹海邊的人們,連遛彎兒都沒興趣。夏天坐門口一會兒,蚊子就成片。

現在已是改頭換麵了。站在銀錠橋上,不時有小船從橋下劃過。特別到了晚上,隨風輕擺的紅燈籠,搖槳的聲音,還時而伴隨幽幽的二胡或琵琶聲從遊船裏飄蕩出來。很多人會叫岸邊的“烤肉季”把飯菜做好,送到船上來。“一個城市所能保存下來的節奏狀態,可能也就這片水了。北京有不少胡同都很私密,但不像這兒,既安靜,又公眾。”灰子感慨道。讓公眾享受寧靜,正是這裏魅力所在。

都市人對水的依戀,凝結彙聚,街的味道也就應運產生了。

京城第三條街

會玩的人總把這裏看作是繼三裏屯、北大成府路之後,京城第三條文化聚集街。

這時後海起來了,而且很火。

這個街與前兩條街不同之處,在於它的特殊性和矛盾性。這兒有清朝王府、名人故居;有富豪的私家四合院,國家保密單位;有寺廟,聾啞人學校;有價格不菲的越南菜,也有30來塊兩個人能吃得很好的爆肚。“爆肚張”老板張子安感慨,自己這十來米巴掌大的小屋,還有專門開著大奔來吃的,7兩爆肚12塊,15年來沒漲過價。別看是家不起眼的小店,已有120年曆史,到今天是第四代傳人。

所以這條街有名堂,有說頭,也有看頭。小小銀錠橋就是燕京小八景之一——“銀錠觀山”的所在,明代人李東陽稱此處為“城中第一佳山水”。

向北有條小小斜街,叫“煙袋斜街”,曆史上就是商業繁榮地。修車鋪、裱畫店、浴池都殘留著曆史的痕跡。灰子的“藍蓮花”酒吧關門後,跑到雲南待了近一年的他,又在這條街上新開了家“蓮花”,他不想再去河邊紮堆了。很快對麵又起來家“紅樓”,喝茶的地方。而灰子現在又把斜對麵一個小門臉租下來,打算年底開個以經營餐飲為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