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天堂電影院
師欣 劉建平 風端
那些銀幕上的影像,曾經給予我們最初的驚喜與悸動,它們漸漸消隱,躲藏在記憶的深處。隻有那些已經消亡的和依然存在的影院成為記憶的核心。
——北京——
新影院——華星國際影城
一次五星級影院的“旅行”
深秋的傍晚,突降大雨。沒帶雨傘的我,下了車趕緊衝進北三環路邊的華星國際影城。自1998年看過《泰坦尼克號》後,我再也沒有走進影院,即便像《拯救大兵瑞恩》這樣極具音響效果的大片兒,我都是在家看的。
當初看《泰坦尼克號》,也是在這個地方,不過那時叫澳華影城,先跑到影院對麵永和豆漿店填飽肚子,再看電影。
如今,在原地址基礎上重新設計改建,新起來的華星,是導演過《醉拳》的香港人吳思遠投資的,斥資2000多萬,共四層,分成五個不同功能的放映廳。號稱“北京影院航母”和北京首家五星級電影院。這是繼新東安影院之後,北京第二所影院大改造。巧的是,兩家影院都是由香港人投資。比起新東安影院地處王府井濃厚的商業氣息和外地人流,這裏更多的是股文化氣氛和知識底蘊。
5點鍾,陸續有人進來,盡管外麵下著雨,並沒有擾了來人的興致,畢竟是周末。一樓透亮的大廳,幾個剛放學的高二學生在選票台前正商量看哪部影片,最終鎖定《河東獅吼》。清一色著裝的工作人員查定在幾號廳放映後,電腦屏幕頃刻顯示出該廳的模擬圖,幾個孩子吵嚷著選擇好座位,出票了。
這樣的情景和記憶中的影院售票窗口很難聯係到一起:躬身在巴掌大的窗口裏把錢遞進去後,換回張電影票,完全手對手的操作,根本看不清對方麵容。從窗口到電腦屏幕,由手換作笑容,消費時代,以人為本的細節恣意彰顯。
我今天要看的影片《和你在一起》快要下線了,工作人員已經在入口顯眼處換上《我愛你》的大幅招貼,不過陳凱歌以及主要演員與觀眾見麵會的照片尚未褪色,還有不少人是專門衝著這部影片來的。
影片7點20分才放映,為時尚早。四處溜達。就直接坐電梯上了四樓的海報館和玩具店,從300多元的電影大幅招貼到小的明信片,熟悉的影片總能讓人浮想聯翩。海報館旁邊便是5號廳,影城最大賣點所在,又稱“電影頭等艙”,可以讓你躺著看電影。前一段時間,北京還出現了可以躺著“泡”的酒吧,以躺著的姿態,大抵也算是場消費的革命了。舒適寬大的真皮沙發,可自由調試,分情侶座和單人座。冷了,可以要毛毯;渴了,可以要飲料;餓了,可以點零食,都涵蓋在100元的票價裏。
不久前,這裏曾接待了一對兒特殊的客人,個人包場。放什麼電影都行,關鍵想尋找整部電影隻為兩個人播放的感覺。5號廳此前接待了不少公司在這裏舉辦活動、培訓,然後給員工包場看電影,每周都有,可個人包場尚屬頭回。
“我們就兩個人包場,給點兒優惠。”
“上麵有規定,包場費統一都是3200元,你們可以多叫些朋友一起來看。”工作人員建議。
“我們就想過個二人世界。”
於是兩個人花3200元看了部名為《荔枝紅了》的國產影片,影城工作人員還專門趕去訂購了鮮花和蛋糕,給二人世界打造氣氛。這感覺估計跟在順峰花上萬元吃頓飯差不多。
“主要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檔次有了更高的要求。”影城營運經理張曉兵女士相信類似的個人行為今後隻能越來越多。
三樓的4號廳是個普通廳,主要用於二流放映。就是過了熱播時間段,應觀眾要求還在播放的片子。從三樓往二樓走的時候,就聞到了爆米花的香味。此爆米花可非彼爆米花,從原材料到機器都是清一色美國進口。據說,想知道美國電影院的味道,可先到華星來聞聞。“我們去國內一些城市的電影院考察,有些家影院爆米花才賣1塊錢。我們這兒大桶米花22元,可味道絕對獨特。”張經理著重強調純美國進口的爆米花也是該影城一大特色。
二樓有兩個放映廳,都長期播放原版外國影片。其中2號廳擁有70毫米膠片,430平方米的超大銀幕;3號則是數碼廳,那時候北京共有四家影院擁有數碼廳。不過由於片源限製,兩個廳平時也多用於普通片的放映。2號廳門口有個明星牆,剛剛在這裏錄製了一期訪談節目的魯豫留下簽名,據工作人員介紹,徐靜蕾經常會來這兒看電影。
一進門的1號廳,主要放3D多維立體影片和夜場電影。從晚上11點開始的夜場電影從推出到現在,市場並不理想,看的人不是很多。張經理分析,大概受北京的天氣影響。天氣變冷得快,冷的時間也長,很多人都“貓”在家中,不願意出門。
華星的英文代稱“UME”,翻譯過來就是“體驗電影視線”的意思,不過說得準確點兒,更是體驗服務的感覺。倘若不是電影發燒友,誰在乎3D和4D在技術上有什麼區別?上影院關鍵還在於服務、音響以及烘托的氛圍。現在影院又開始推出電影消費年卡,有300元、500元、800元三種麵值,同時可在影院小賣部裏消費。
由於是香港導演吳思遠投資,所以有不少香港大腕明星都自願做起免費廣告:看電影到華星或是抵製盜版。張藝謀已明確表示,影片《英雄》北京首映要放在華星。文藝片《小城之春》,整個北京地區,數華星票房最高。
華星影城除了5個放映廳,一至四樓還被比薩餅、三明治、日餐到咖啡店十餘家知名品牌的快餐店充斥著。我走進賽百味快餐店買三明治,窗外,三三兩兩的情侶們打著傘從不同方向擁來。店中壁掛電視裏反複播放著即將放映的新片《我愛你》的精彩片段:“你愛我嗎?我是你這輩子要娶的人嗎?”周末的電影院到處彌漫著愛的味道,即便是餐廳也不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