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法國人”精神的培養——德育教育(3)(3 / 3)

法國初中的公民道德教育更加全麵和豐富。初一年級的公民道德教育內容側重於人的權利與義務,如學校的含義,學生是一個有權利和義務的人,對生活環境、周圍環境以及對國家遺產的責任。中心階段的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容側重於培養平等、團結、安全等觀念,如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拒絕不公平待遇、人的公民性、團結精神、在學校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問題。初二、初三年級的公民道德教育內容側重於自由、權利、司法等內容,如自由與權利之間的關係,法國的司法、人權與歐洲等。初四年級的公民道德教育內容側重於公民性、民主,如對法蘭西共和國公民的要求、第五共和國的政府機構、國防、法國公民與世界、民主社會的概念等。高中“公民、法律和社會教育”課的內容包括四個主題:公民性與文明禮貌、公民性與社會的整體化、公民性與工作、公民性與家庭關係。

從法國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內容可以看出,法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側重於對公民性以及愛國主義思想的培養,政治色彩、政治意識非常濃厚。同時,也十分注重學生社會公德的培養。另外,法國公民道德教育的內容很少有抽象的理論,它側重於對學生遵守守則、學校紀律、社會製度以及社會公德等日常習慣的培養,同時培養學生誠實、正直、勇敢等優秀品質。

新聞與傳媒入課堂,培養學生公民意識

法國各地學校通過舉辦第17屆“新聞和傳媒走進課堂”活動,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了解媒體,培養他們對時事的興趣、批評精神及公民意識。

法國中小學教學大綱中,有關傳媒的課程是公民素質教育課的必修內容。為此,法國教育部與新聞媒體聯合成立了“信息手段與教育聯絡中心”。這個中心發起和組織的“新聞和傳媒走進課堂”活動,每年舉辦一次,每次為期一周,是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傳媒教育的傳統內容。

法國9大全國性日報、40多家大區和省級日報、20多種全國性周刊月刊、上百種地方雜誌和報紙已經報名參加活動。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會考後準備報考名校的學生就讀的預科班,都可從教育部相關網站下載各媒體提供的教學資料。法國各媒體還將參與高年級學生的“新聞工作室”、“時事辯論”、“我來評論”等活動,為他們提供接觸傳媒和參與新聞實踐的機會。

法國東部南特市的中學將在校園裏舉辦多種以“青年與讀報”為主題的活動,並邀請報刊負責人主持。活動內容涉及“文化是否仍然能夠通過文字傳遞”、“報刊能否影響司法”、“博客、數字圖像和手機短信是信息還是操縱”等。

法國教育部公立中小學教學大綱規定,學前教育應讓幼兒“感性地接觸媒體”,小學教育應讓學生初步閱讀新聞報道和圖片。在初中低年級,教師應適當選取地理、曆史、科技方麵的圖文報道作為教學輔助資料,讓學生了解信息來源的多樣性和議論文的寫作手法。到初中高年級,教師應講解新聞語言的特點、信息篩選的技巧以及客觀信息和主觀評論的差別。

在高中階段,法國學生將在“司法與社會”課上根據老師選取的相關時事報道,展開媒體話題的討論;在語文課上學習新聞寫作;在曆史課上學習信息手段的發展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