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些論述還是比較宏觀性的,但它們代表了抗日戰爭損失研究的一種新的方向,即把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損失問題放到中國近代化或現代化的曆程中去考察,這一方麵可以進一步深化中國現代化問題本身的研究,另一方麵也可以使抗日戰爭損失的研究不至於簡單地作成一個數量考訂。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將一些特定區域的戰爭損失與該區域現代化的進程聯係起來加以實證性考察,抗戰損失的研究無疑會更上一個台階。
2.浙江抗戰損失研究概況及本書旨趣
就浙江抗日戰爭損失的研究而言,雖然說比較現成而又係統的研究成果尚未問世,但戰爭損失的研究畢竟是整個浙江抗日戰爭史研究的一個方麵,它涉及日軍侵略的過程、日軍的暴行、日軍的經濟掠奪、日本侵略者對淪陷區的統治等多方麵的內容。因此,要深入研究浙江抗日戰爭時期的損失問題自然離不開這些相關研究的學術基礎。
日軍在浙江的暴行研究是一直受到重視的問題。早在50年代初,《浙江日報》專門就日本侵略浙江的暴行開辟了專欄,征集到了大量戰爭受害者當事人的回憶。浙江省政協文史資料部門所編的《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的最初幾期刊登了一些較為係統的回憶性文章,各縣市的文史資料部門也多將日本侵略本縣市的曆史編有專輯,這在現在看來都是很重要的口述史料。各縣市的地方史誌部門也做了大量相關的工作,他們在編寫本市或本縣的地方誌過程中,基本上每一個地方的方誌都列有“日軍暴行錄”的專目,將日軍侵略本地的大概情形作了交代,而且大多數的縣市還將本縣市的人口損失和財產損失情況作了彙總。正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的時候,浙江省政協文史委員會編寫了《鐵證――侵華日軍在浙江暴行紀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一書,該書分“同胞親人血淚控訴”、“殘害平民罪惡滔天”、“細菌戰爭滅人性”、“日軍在浙暴行綜述”等四個部分,對建國五十年來各地大量回憶材料和地方誌相關記載作了一次係統的總結,其中的“日軍在浙暴行綜述”按年代順序將日本在浙江的暴行作了全麵的考訂,並被收錄於《侵華日軍暴行總錄》(李秉新等主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被海內外學者廣為引用。同一時期,浙江省檔案館和浙江省黨史征集委員會聯合編輯出版了《日軍侵略浙江實錄》(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這是一部檔案資料的彙編,全書分六大部分,分別為“日軍對浙江的軍事侵略”、“日軍在浙江的政治統治”、“日軍對浙江的經濟統製”、“奴化懷柔的文教侵蝕”、“日軍在浙江暴行一斑”、“日軍侵略浙江造成的損失”等。這是迄今為止有關日本侵略浙江的最為詳細的資料性書籍,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其中所公布的戰後浙江公私財產損失的若幹材料尤為珍貴。
在日軍暴行的研究中,由於受近年來民間細菌戰受害者對日索賠訴訟的推動,學界對日軍在浙江實施細菌戰暴行的研究成績相對也比較突出。上個世紀的80年代,浙江大學的徐紹全教授就在不少學術刊物上發表了日軍在浙江實施細菌戰的專題研究論文,奠定了這個方麵的研究基礎。到90年代,主要有浙江師範大學的張世欣先生著有《浙江省崇山村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史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該書以義烏縣的崇山村為考察對象,較為詳盡地披露了日軍實施細菌戰的經過及對當地所造成的影響,是日軍實施細菌戰個案研究的代表作。邱明軒所著《罪證――侵華日軍衢州細菌戰史實》(中國三峽出版社,1999年)以非常翔實的資料(檔案資料和采訪筆錄等)全麵地考察了日軍在衢州實施細菌戰的戰爭罪行,具有很高的文獻史料價值。原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丁曉強博士承擔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曆史研究中心的課題《日軍在浙贛地區的細菌戰》,在《浙江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了數篇有關日軍細菌戰的專題研究論文。旅日的王選女士一直致力於日軍在浙江實施細菌戰的調查與研究,在向日本法院提起訴訟的過程中也形成了大量的調查材料。
日本對浙江的經濟掠奪以及對淪陷區的經濟統治直接與抗戰時期浙江的經濟損失相關。這方麵的成果較為係統的主要有樓子芳主編、筆者也參加編寫的《浙江抗日戰爭史》(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另外也多見於一些行業史或行業誌的著述,如浙江金融史、浙江公路運輸史、浙江絲綢史等。專題的研究論文主要集中在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所編的《浙江省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論文集》(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年)。
專門研究浙江抗戰損失的成果也還是有的。筆者曾寫過一篇《浙江抗戰損失調查概述》的短文(載於《浙江檔案》1998年第7期),台灣的王梓良先生寫過《八年抗戰中浙江省損失調查》的文章(載於台北《浙江月刊》第5卷第7期),但這兩篇文章都失之過簡,難以看出浙江抗戰損失的全貌。
概括而言,經過學術界的同仁從各方麵的努力,與浙江戰爭損失相關的研究,的確成績不小,但上述研究中明顯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無論是探討日本侵略者對浙江人民殺戮的暴行還是經濟掠奪的暴行,我們的研究偏重於揭露和譴責,缺乏一種量化的考察,以至於我們隻知道日本欠浙江人民的生命,欠浙江人民的財產,但欠多少生命,欠多少財產,則說不清,道不明。
因此,本書的寫作將立足於學界業已積累的學術基礎,旨在從下述研究路徑對日本侵略浙江的八年裏浙江的損失作出比較全麵而係統的研究:第一,首先考察浙江各地淪陷的經過及日本侵略者對浙江的統治形式,以期說明為什麼日本侵略者會使浙江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損失。第二,簡要回顧戰前浙江經濟文化所達到的水平或取得的成就,以戰後浙江省各縣市組織的調查及形成的材料為基礎,得出因日軍的入侵所造成的浙江各類經濟文化損失概數(或稱公私財產損失),主要包括金融、工業、交通、農村經濟、教育、醫療等方麵。第三,考察戰爭中浙江平民的各種傷亡類型及大致傷亡人數。
通過上述路徑,希望能在以下兩個方麵作出自己的一點學術貢獻:第一,比較明確地回答抗日戰爭時期浙江的平民傷亡人數大致有多少,浙江的經濟損失有多大。第二,初步回答戰爭的損失對於浙江區域現代化進程的破壞作用到底如何。
我深知,僅憑個人的努力,要完成這項研究是十分不易的,因為抗日戰爭在浙江持續了八年,浙江省被災範圍很大,另外,有關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地方當局關於戰爭損失調查的檔案資料十分有限,而且相當零散,這無疑增加了研究的難度。有些行業的損失,由於戰後初期沒有形成較為詳盡的統計材料,現在將其量化也是很困難的,但我想,能量化的盡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期待後來者的繼續深入,在這個領域裏即使是邁出一小步,也總比老用一些模糊的詞彙如“不可估量”、“難以計數”等來概括抗日戰爭時期一個省區的損失要更好一些。
在材料的使用上,本書重點利用浙江省檔案館館藏檔案、中國第二曆史檔案館館藏檔案、杭州市檔案館館藏檔案。其次將充分利用各縣市新修的地方誌資料,另外也將使用政協文史係統所編的各種文史資料和其他的一些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