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作品
盧梭有著與眾不同的思想見解,他的一生飽嚐貧苦與顛沛流離,在這種社會環境和生活條件的逼迫和醞釀之下,他思想的火花終於結出了累累碩果,他為後人留下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新愛洛綺絲》、《愛彌兒》和《懺海錄》等偉大著作。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盧梭1753年應法國第戎科學院的征文所撰寫的論文,出版於1755年。全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闡述自然狀態以及在自然狀態中發展起來的、導致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因素;第二部分論述了社會狀態中人類的不平等、政治奴役和道德墮落的發展。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被譽為“法國大革命的靈魂”。在書中,盧梭指出人類每向前發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本書不但闡發了盧梭的政治哲學思想,為《社會契約論》奠定了基礎,而且也是他整個政治學說的導言。
《社會契約論》
《社會契約論》寫成於1762年,又譯做《民約論》。全書共分為四卷:第一卷論述社會結構和社會契約;第二卷闡述主權及其權利;第三卷闡述政府及其運作形式;第四卷,討論幾種社會組織。
在書中,主權在民的思想是現代民主製度的基石,深刻地影響了逐步廢除歐洲君主絕對權力的運動和18世紀末北美殖民地擺脫英帝國統治、建立民主製度的鬥爭。美國的《獨立宣言》和法國的《人權宣言》及兩國的憲法均體現了《社會契約論》的民主思想。
《新愛洛綺絲》
《新愛洛綺絲》是盧梭著名的書信體小說。作品描寫的是平民出身的家庭教師聖·普樂和貴族學生朱麗小姐之間不幸的愛情故事。這對情人的故事同中世紀法國哲學家阿貝拉爾與學生愛洛綺絲相愛的情節相似,故取名為“新愛洛綺絲”。
整部小說具有明顯的反封建精神,在書中盧梭指出,封建的等級偏見和道德觀念,才是造成這對青年的悲劇的根本原因。同時還以極大的熱情,歌頌了人的自然情感,特別是男女青年愛情過程中自由奔放的激情。盧梭在書中指出,“真誠的愛情結合是一切結合中最純潔的結合”,最高尚的愛,而這種高尚、純真、自然的情感是無法壓製的。
全書以抒情的筆調描寫了瑞士阿爾卑斯山麓壯麗的湖光山色,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感受,這一手法對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愛彌兒》
《愛彌兒》是盧梭的重要著作,也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教育著作之一。寫於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轟動了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至今仍散發著絢麗的光芒。
這是一部哲理小說,同時也是一部教育論著,其副標題就是“論教育”。它描寫了一個人從出生到結婚,再到進入社會接受教育的全過程,主張順乎天性,讓人的本性避免受社會偏見和惡習的影響而得到自然的發展。在書中,盧梭通過對他所假設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製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懺悔錄》
《懺悔錄》是盧梭晚年處於悲慘境地時的悲憤自省、嘔心瀝血之作。整個自傳是在顛沛流離、四麵受敵的逃亡生活中斷斷續續完成的。書中記錄的不僅是他個人的過與失,而且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性格的兩麵性。
在書中,盧梭通過自己的經曆,把18世紀的女仆、聽差、農民、小店主、技師、小資產階級婦女及下層知識分子等平民形象帶進文學殿堂。在這裏,盧梭致力於發掘平民的精神境界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如自然淳樸的人性、值得讚美的道德情操、出色的聰明才智和健康的生活趣味等。
此外,在書中盧梭還第一次引入用文學表達的的對大自然美的熱愛和欣賞,對市民階層家庭生活親切而溫柔的感受,而這正是《懺悔錄》在某種程度上成為19世紀法國文學家們激發其創作靈感的一個源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