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巴塞爾傳來了德法開戰的消息,尼采主動要求上前線。在途經法蘭克福時,他看到一隊軍容整齊的騎兵雄赳赳氣昂昂地穿城而過。他突然靈感湧現,發出了最富激情的感慨:“我第一次覺得最強大最高貴的意誌不是在生存的悲慘鬥爭中表現出來的生活意誌,而是戰鬥意誌、權力意誌、超權力意誌!”由於眼睛近視,他沒有被派往戰鬥部隊參加戰事,而是被派去照顧傷員。1870年10月,尼采重返巴塞爾大學講壇。他結識了神學家弗蘭茨·奧弗爾貝克,兩人很快成為摯友並共居一所住宅。
在一名沒有良好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尼采長期堅持素食以求健康,而導致其身體越來越虛弱,他覺得自己得了癌症,心裏十分絕望。在他35歲時,就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準備。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在35歲那年去世的。但35歲過去了,他仍然活著。但在那可怕的一年裏,他的頭痛發作了上百次。他辭去工作,來到馬裏安巴特。由於無法忍受南方的驕陽,隻好整日躲在一間小閣樓裏。隨著新的一年的來臨,尼采的頭痛終於停止了。
1882年4月,到羅馬旅行的尼采認識了一個富有魅力、極其聰慧的俄國少女莎樂美,二人很快便墜入了情網,莎樂美也被尼采的獨特個性所吸引。但尼采向她求婚時,卻遭到了拒絕。她敬重他的才智,卻怕被他的鋒芒所傷。此外,他還是個病弱的人,不適合做這位身體健康的北方女子的配偶。不久,他得到消息,莎樂美接受了另一位男人的求婚。
這一次,向來謙恭羞澀的尼采轉向了犬儒主義式的玩世不恭。他說:“畢竟,我既不能創造世界,也不能創造莎樂美。如果我能這樣做,那麼二者都將會變得更完美。”
但這對他的為數不多的朋友們來說卻是一個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們驚恐不安地望著他,像見到洪水猛獸一樣,怎麼也無法相信,他的嘴裏竟能噴吐出這樣猛烈的火焰。此後,他們不再願意與他往來,誰都對這個雙重人格的人感到恐懼,瓦格納甚至把他叫做瘋子。一次,他們在一起散步,瓦格納談到他寫的一部新的宗教歌劇《帕洛伐爾》。他說,他開始對教堂的儀式感興趣。尼采看了看他,一句話也沒說,從此再也沒去看過他。
1889年,尼采的災難降臨了。因為長期不被人理解,更無法忍受長時間的孤獨,在都靈大街上他抱住一匹正在受馬夫虐待的馬的脖子,最終失去了理智。後來,他的朋友奧維貝克趕來把他帶回柏林。從此,尼采進入了他生命的最後十年。
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學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親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因母親去世,尼采遷居到位於魏瑪的妹妹家。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終是他溫暖的避風港,作為這個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員始終圍著他轉,無微不至地關懷他,精心嗬護他,盡量滿足他的所有願望。但尼采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棄了這一切,像個苦行僧一樣在這個風雨飄搖的世界中漂泊遊蕩,忍饑挨餓,沉思冥想。
1900年8月25日,這位生不逢時的思想大師在魏瑪與世長辭,享年55歲。後來,人們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了他的一本筆記,它的簽名是——“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人”。
尼采著作
尼采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他熱愛詩歌與音樂,並對古典語言學有著深入的研究,他才華橫溢,留下了許多發人深思和極具影響力的著作。這些作品常常以直搗人性底蘊的氣魄和酣暢淋漓的文風著稱。現將其主要著作簡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