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西部中小企業成長策略研究(1 / 3)

周聯兵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中小企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它以數量多、分布廣的特點,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方麵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本文將著重研究西部地區中小企業的現狀與問題,並進一步研究西部中小企業的成長策略。

一、西部中小企業現狀分析

西部地區雖然總體上市場經濟發育滯緩,但中小企業仍然數量可觀,達到企業總數的90%以上。當我們把視角放到全國範圍時,便可看到一些差距,在全國中小企業總數中,東部、中部占84%,西部僅占15%。就中小企業總產值而言,東部、中部分別為66%、26%,而西部是8%,東部是西部的8倍多。中小企業在各經濟帶區所占工業總產值比重,東部為66%,中部為67%,西部為55%,西部比重最低。一般來看,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公有製成分很大,而且運行質量不高。在西部大開發中,應積極對公有製中小企業進行體製改革和大力發展多種所有製中小企業,搞活經濟,繁榮市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當前,西部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中,如能源的開采、礦產的開采與加工、建材行業、軍工、電力、高新技術、農牧業產品等。通過大力促進西部中小企業的發展,可以使西部的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使廣大的西部地區真正走上富民興邦的康莊大道。

西部中小企業的發展麵臨很多有利的因素,我們要抓住機遇,努力奮鬥,開拓創新,強化中小企業在西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比較而言,西部中小企業有相對的優勢,主要表現是:

1.宏觀環境有利。黨中央、國務院向全國發出了西部大開發的號召,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日益完善,在中央的財政支持下,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鐵道部門計劃在未來20年內在西部新建鐵路1萬公裏,將形成包頭――柳州,蘭州――重慶,蘭州――昆明幾條南北鐵路大通道;西安――合肥――南京,中衛――太原,包頭――哈密和沿長江的鐵路大通道。公路建設方麵,我國交通部門計劃未來10年新(改)建公路35萬公裏,到2020年建成西部地區公路骨架網絡。

2.生產要素充裕。我國西部地區能源、礦產、農作物、經濟作物、畜牧業產品十分豐富。西部地區在國家“三線”建設時期,形成了一定的工業基礎,存量很大。勞動力充裕,而且比沿海成本低。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把這些靜態的、潛在的東西組合起來。

3.隨著國企改革,要素市場的建立,社會保障體製的健全,全國統一的大市場格局浮出水麵。在此基礎上,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區域產業結構格局將逐漸形成,產業組織結構得以優化,這為西部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

4.西部地區的西進策略。西部地區雖然沒有東部地區沿海的地理條件,但西部地區有半數省(區)與其他國家有陸地邊界。我國加入WTO後,西部地區可以通過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及與鄰國發展經濟合作,把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拓展西部地區資源和產品的交換空間。特別是原蘇聯解體後的一些新獨立國家輕工產業相對落後,這給西部中小企業提供了一個曆史機遇。

二、西部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

從宏觀上看,西部中小企業發展麵臨一係列的不利條件,具體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1.西部地區改革相對滯後,人們的思維方式、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有待進一步深化。對外貿易依存度較低,缺少與國際接軌的經驗,對外開放程度與東部地區有不小的距離。

2.現實的基礎設施存量不佳。鐵路、公路、水運密度低,通訊覆蓋麵不廣,不僅遠低於東部沿海地區,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西部地區自然環境惡化,沙化嚴重,缺水是個重要問題。近幾年發生的沙塵暴在我國廣大的西部地區尤為嚴重。西部地區農村人口比重較大,城鎮化發展緩慢,這在一定意義上使勞動力的量和質發生不對稱。

3.西部地區產業結構不合理。作為國民經濟基礎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不高,內部結構不合理,農民增收困難,影響農民對其他行業的資金積累與市場購買力。作為國民經濟主導的第二產業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比重低,工業存量遠遜沿海,而且工業內部偏於重工業,輕工業發展慢。工業產品多集中於初級的原材料產品,深加工層次低,產品附加值少,這使得在國內貿易格局中,西部地區總體上處於不利地位。第三產業依據人文、自然景觀,在全國占有一定優勢,但從配套措施,旅遊服務產品開發等方麵文章做得還不夠。

4.市場環境嚴峻。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供求總平衡發生了變化,由原先的賣方市場已轉變為買方市場,而且現在通貨緊縮,消費不振,大多數產業已進入成熟階段,市場趨於飽和,生產能力過剩,利潤空間壓縮。我國加入WTO之後,將限製政府保護國內企業的能力,外國產品也將像潮水一般湧入我國,這一切都使得西部中小企業麵臨當年東部中小企業截然不同的宏觀環境。

5.西部地區要素結構不合理。麵臨東部地區的競爭,西部地區很難留住人才,形成“孔雀東南飛”現象,現有的人才結構中高素質人才比重低於全國水平。資金不足,而且分配失衡,中小企業特別是個體私營企業很難從銀行係統得到金融支持。西部科技資源相對比較突出,但未能形成有效運作機製,市場導向差,成果轉化慢。

以上是西部中小企業麵臨的一些宏觀環境問題,相應於此,在微觀層麵上,也存在一係列需要加以重視的問題:

1.市場競爭不規範。為了打開銷路,提高市場占有率,拚價格的現象經常發生。這樣過度競爭、惡性競爭的結果是整個行業的利益受損,有些國有中小企業的惡性傾銷行為會導致國有資產的流失。在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合作中,大企業還常憑自身的壟斷地位,壓低中小企業的配套產品價格,經常拖欠貨款,影響了中小企業的正常資本周轉。

2.西部中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規範,距離“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效率優先,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距離還很大。非公有製的中小企業往往管理混亂,高素質人才缺乏,工藝技術水平低下。公有製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製,經營業績差,虧損嚴重,負債率高,獲得新的貸款很難。

3.西部地區各級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管理體製有待改進,有些地方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現象嚴重,企業負擔很高。政策上,隻注重抓大型企業集團,對中小企業發展重視不夠,而且管理部門繁多,職能交叉,多頭管理。傳統計劃經濟體製下的條塊分割依然存在,地方保護主義大行其道,為分屬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的大企業與中小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設置了障礙。

4.西部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低,“小而全”傳統觀念作祟,盲目追求獨立經營,不願意做“配角”。小紡織、小造紙,小鋼鐵、小火電、小煤窯、小水泥遍地開花,不能發揮出規模效應。中小企業不能找出自己的立足點,不切實際,不顧條件地同大企業競爭,以雜牌來對抗名牌,往往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舉步維艱,甚至遭到淘汰。

三、發展中小企業的意義

我國西部地區落後於東部沿海地區,中小企業發展落後是一個重要的因素。西部地區要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一係列宏觀政策,緊密結合各地具體情況,大力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西部中小企業的大發展即是西部大開發的必然結果,也是西部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市場培育、擴大就業、社會穩定、提升財政收入等許多方麵具有舉足輕重的,不容忽視的作用。

1.中小企業對於市場培育的作用。企業是市場活動的重要主體。中小企業以其數量大、行業分布廣,在市場機製的形成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中小企業產生的基礎是市場,其發展壯大也依賴於市場。市場經濟的公開、透明、公正、公平的自由原則對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態尤為重要,因為中小企業比較弱小,易受非市場因素的影響。因而中小企業積極維護市場環境的要求最為迫切。

2.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利於增加就業,維持社會穩定,繁榮市場。一方麵,在國有大型企業進行體製改革、分流增效、優化重組過程中,下崗人員的安置主要依靠中小企業來吸納;另一方麵,隨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業富餘勞動力的吸納也主要由中小企業為主的鄉鎮企業來完成,這對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以及國企改革的順利推進,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據統計,有近1億的農村勞動力目前在鄉鎮中小企業中工作。

3.中小企業在農業發展和地方財政收入方麵的作用。從我國西部的實際情況來看,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實現要有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同時農業基礎尚不穩固,如何保證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穩定、快速地發展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由於受資金來源的限製,農村經濟的發展主要依靠以小企業為主的農村工業的發展和幫助。所謂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據統計,農村中小企業支付的從業人員工資總額占農民全年人均收入的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