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
(西北大學中德企業管理研究所)
在經濟發展的曆程中,中小企業對於增加就業,提高市場競爭性,增強整體經濟活力,通過與大企業的互補關係,形成更有效的生產體係等方麵扮演主要的角色。然而,在多變的經濟環境中,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係列問題,所以摸清中小企業的發展現狀與麵臨的問題,是實施各種扶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的重要依據。我們承擔的德國阿登納基金會的項目《西部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研究》,針對西部200多家中小企業的問卷調查,就中小企業的所有製及行業分布等以下幾個方麵所麵臨的問題進行了剖析,並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對策性建議。
一、所有製結構與市場競爭力問題
1.中小企業所有製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
在隨機抽樣的總共200家企業中,對企業所有製形式與隸屬關係問題進行了調查,其中國有企業占36%,集體所有製企業占32%,私營企業占12%,中外合資企業占4%,聯營企業占20%,其他類型的企業占14%。調查顯示中小企業所有製性質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轉變,非國有製中小企業已經占據了總數的近64%。國有中小企業雖然目前還有36%,但已逐步從市場中退出,表明體製改革已見成效,企業所有製結構正趨於合理化調整。當然,調查中也顯示國有中小企業退出市場的空間仍然很大,體製轉型的任務遠沒有完成。
同全國中小企業所有製結構狀態相比,西部還存在一些差距。根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中小企業所有製結構現狀是:國有30%,集體所有製32%,私營15%,合資7%,聯營2%,其他類型14%。
2.中小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
西部中小企業缺乏市場競爭力可以通過企業虧損、產品銷售狀況體現出來。
從這次調查的結果來看,西部中小企業虧損情況比較普遍,平均虧損率達49%。虧損狀況表現出的所有製特征十分明顯,國有中小企業的虧損率最高,達69.4%,集體所有製中小企業虧損率次之,達56.2%,私營、中外合資企業虧損率相對要低得多,分別為8.3%和1.25%。經營績效所反映出的體製性缺陷非常清晰。
企業的產品產銷狀況可以通過產銷率和設備利用率反映出來。從設備利用率來看,企業的設備利用率普遍都不高,37%的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在60%以下,31%的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在60%~80%之間;20%的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在80%~95%之間,隻有14%的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在95%以上。從設備利用率的所有製類型分布來看,各所有製中小企業的設備利用率差別很大。其中國有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最低,50%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在60%以下;中外合資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最高,有23%的中小企業設備利用率在95%以上,隻有17%的企業設備利用率在60%以下。此外,集體企業的設備利用率也較低。
二、信息來源與外部協作問題
在經營活動中的市場、技術、金融、人才四個方麵的信息中,在200家回答了此問題的企業中,有150家中小企業認為市場信息最重要,占比為75%;認為人才信息最重要的有80家,占比為40%,有87家企業認為技術信息最為重要,占比為43.5%;認為金融信息最重要的企業數最少,隻有49家,占比為24.5%。我們設定企業的信息來源七個選項:A。靠獨自調查研究收集(包括從報紙、雜誌等外部媒介收集);B。企業領導層通過社交活動收集;C。來自政府有關部門;D。利用顧客的反饋信息;E。交易會、展覽會、專業會議;F。科技文獻、專刊;G。其他。其中企業從政府渠道獲得的信息量較小,尤其是來自政府方麵的市場信息和技術信息則更少,在所有七個選項中均排第五位。這說明政府對企業經營過程中主要信息的支持遠遠不夠,政府對企業的信息服務的空間相當大。
三、企業財務與融資問題
1.西部中小企業財務結構不合理。2002年,占抽樣中小企業總數的68.24%的企業有固定資產投資,占抽樣企業總數84.37%的企業有流動資金。
調查統計顯示,西部中小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從銀行獲得的很少,主要靠自有資金運作。固定資產100%依靠自有的占67%;50%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依靠自有資金的占81%;初期固定資產投資全部來自金融機構的隻有3%;而半數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來自貸款的比例也不過10%。這表明西部中小企業存在相當程度的融資困難。例如陝西,中小企業50%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來源於金融機構貸款的比例更低,分別隻有4%和7%。
2.貸款來源和貸款利率約束。在200家企業中,有110家企業獲得貸款占總數的55%。從調查中發現,67%的企業從國有商業銀行獲得貸款,86%的企業獲準的貸款期限為1年以下,僅有14%的企業能得到2年左右期限的貸款。從總體上來看,企業所獲貸款的期限普遍過短,貸款渠道比較單一,貸款額度偏小,貸款利率偏高。
另外,從不同的所有製類型企業的貸款來源和貸款條件來看,可以發現68.7%的國有中小企業有貸款,高於中外合資企業(34.5%)34個百分點,集體所有製和聯營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比國家、個體和中外合資企業的貸款利率明顯低,中外合資企業的貸款利率最高,為8.98%。另外國有商業銀行是所有類型企業貸款的主要來源,91%的國家企業和70%的中外合資企業都從國有商業銀行貸款,渠道過分單一,集體企業除57.3%的企業從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外,還有26%的企業從農村信用社貸款。個體私營企業有41.1%的企業從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外,還有1/4的企業從非金融機構貸款。這些差別說明國有銀行對個體私營的歧視,而農村信用社把集體企業作為目標市場,反映了各類金融機構對不同所有製類型企業貸款的差別政策。對國有中小企業的過多貸款,同時也反映了國有銀行受行政幹預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