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育是偉大的,人的生育又是動物裏麵最艱難痛苦的,因為人要反自然地生出不斷增大的頭顱。正像這樣,人類的誕生創世是破天荒的事,須從自然界慣常行程的銅牆鐵壁中打開一個缺口。這就要以非常之舉,不惜以骨鋪路,以血行船,用巨大的代價湧起一股鐵流,殺開一條血路,橫空出世石破天驚般衝突出來。這就意味著大出血、大陣痛。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竟磨褪了腿上的毛。愚公移山搬運一次土石要經千裏迢迢,“寒暑易節”。誇父追日灼烤而死,普羅米修斯盜火被銬懸崖,忍受神鷹反複的撕心裂肺。“為有犧牲多壯誌”,“戰旗為什麼這樣美?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母親生育後在感受欣慰自豪之際還要忍受餘痛虛乏之苦,在表麵直觀之下,這就是壯美感:一麵感受著熱烈,一麵被灼烤著;一麵領略著險峰之無限風光,一麵承受著“高處不勝寒”的無奈。
康德所說或同這些情況,這正是主體從抗拒艱難到戰勝艱難先懼後喜的過程。
揚棄表麵直觀的視野,這裏真正發生的故事是:將一個久在黑暗中的人拉在陽光下,他必覺陽光太刺眼熾熱,一切都太刺激,這會讓他頭暈目眩、極不自在。但這是促醒了他的眼睛,促他進入新生活、新天地,使他生活在陽光下。愚昧狹隘的心理本能地拒絕覺醒放眼,壯美正在於有力地打破這種狀態,將把強烈的文明之光大放進來。突然間強行地將愚昧狹隘的心理驚醒拓張,而鋪天蓋地充進對它而言異質的自由空氣,它所承受的壓迫感、撐脹感可以想象,它的不自在而抗拒可以想象。這時候,強烈的充實使它激動、振奮而鼓蕩浩然之氣是主要的,雖然還夾著不自在,雖然還有抗拒。很明顯,對原來愚昧狹隘的世界來說,這是一場驚擾、破壞,使它痛苦。但更應看到,這是一場革命、建設,使它新生。正是這樣,壯美是人觀賞自己經曆陣痛而綻放覺悟之花的狀態,是人大開眼界大長精神而大步覺悟脫胎換骨的故事。
前麵已經說過,壯美觀感中的痛感仍屬審美範疇,它不同於尋常痛苦感覺,不會使人灰心喪氣,它倒是一種特別的愉悅,痛而快,苦而甘。人們觀賞悲劇時所流的淚水該是苦澀而清香的,那是愉悅之淚、幸福之淚。
這一切,必以揚棄外化為前提才有意義,脫開這一點,鮑申葵等人的說法等於空談。萬裏長城在今人看來是何等雄偉,但在孟薑女眼裏卻是最醜。當初萬裏長城隻有少數人以為壯美,今天全人類皆可以同懷視之。
國內學術界引入矛盾的觀點研究壯美,其結論是:壯美所展示的是主體和客體相衝突和對立的狀態。此論並不能使我們超越柏克和康德,將被反理性主義者指斥為二元對立。這種觀點還是表麵直觀的視野,還是在外化範圍內說話。在這裏,正像康德所說的主體對抗外界威力的情形,還不等生產的對象化完成。在這種觀點下,似乎今人打虎也像武鬆打虎一樣可作壯美觀,即凡衝突和對立皆有可觀。
現在,我們如此說:表麵直觀之下,壯美即人們克服艱難的直觀對象性,或為人們開拓創世的直觀對象性。在這裏,人們所欣賞的是自己開天辟地的豪邁氣概,所自豪的是對自己信心誌氣的有力確證。欣賞壯美,就是感受把艱難險阻踩在腳下,就是感受“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可以想象,這將使人大長誌氣、大增信心。揚棄表麵直觀,壯美即人們發端覺悟的直觀對象性,或為人們草創自我的直觀對象性。壯美書寫的是人類初步覺悟先行覺悟的故事,是人類自我生成發展的草稿、提綱。
相比之下,人們研究優美的興趣就淡多了,獨立的專門的研究幾乎沒有。隻是作為壯美的陪襯,為了說明壯美,人們才偶爾涉及優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所得的信息是:關於優美對象的特征,它們表現為形象小巧、形態柔和、力量微弱、衝突平和等;關於優美美感的特征,它們表現為平緩、輕鬆、閑適、寧靜等;關於優美的本質特征,優美是主體和客體矛盾雙方暫時處於統一、平衡、和諧的狀態。
很明顯,這種情況正是相對於壯美表麵直觀而作的一番比較區別。在表麵直觀之下,這種比較隻是在客體之間進行,外化了比較參照係,排除了比較主體。事物的大小強弱是參照人的感受而言的,因人的內在尺度而區分,以人的覺悟程度而見得。
排除了人這一比較主體,相對性便成為對立性,壯美和優美便顯現割裂對立關係。排除了人的內在尺度,排除了人的覺悟程度,便無所謂壯美和優美。
能把我們引向前去的還是鮑申葵,他不管什麼小巧、柔和、微弱、平和,將我們的眼光從客體固有屬性上收回來,隻說優美即平易的美。
鮑申葵的平易說真正將優美和壯美統一了起來。平易還是艱難,這是相對而言的,是相對於人的內在尺度從而是相對於人的覺悟程度比較感受而言的。
在今在古,人們麵對不甚了解初應對的事情時的感受都是艱難。但在人們對這些事情有所了解再應對的時候,就會感覺平易輕鬆。對一個初學遊泳的人來說,其第一感覺必是緊張、恐懼,使他極感艱難。在這個過程中,被灌幾口水是常有的事,直嗆得人鼻子酸痛,眼冒金星。最後,當他稍習水性學會遊泳時,壯美於是發生。這裏最重要的故事是:他已習水性而“增益其所不能”,這就是變一種外在尺度為內在尺度,即增長了人的覺悟程度。不用說,這個人再次下水遊泳時,便少感緊張恐懼了,對他來說,遊泳已不是艱難的事情了。這時候,他的感覺是平易輕鬆的。水還是原來的水,人已不是原來的人。對覺悟程度提高了的人來說,才發生平易輕鬆的故事。應該看到,所謂學會遊泳,隻是初習水性,特對遊泳一事而言,其人隻是初步覺悟,還不是高度覺悟。接下來,在其人多次平易輕鬆的遊泳中,他將漸習水性、益習水性,而趨向如魚得水、遊刃有餘的境界。在平易輕鬆的遊泳中真正發生的故事是:遊泳者將漸習水性、益習水性,即將漸益化水性這一外在尺度為主體內在尺度,從而是漸益增長著主體的覺悟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