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自然美的本質:愛屋及烏(3 / 3)

今天,我們與自然界還是很不和諧,仍有嚴重對立。我們還把許多生物視為害蟲,我們預防控製自然威力的能力還很有限。我們還不能把老鼠和蛇視為審美對象,也不能把地震作為壯美的景觀。當然,這種情況會變的,可以相信,粉粒之微和星際之大都將成為人類的審美世界。

經人直接生產加工的自然事物之成為審美對象,是因為人在它們上麵“打上了自己的印記”,人的本質力量可由此確證。未經人直接生產加工的自然事物是作為這種“印記”的外延,能在這種外延中間接地確證人的本質力量,從而成為審美對象。由此,從美的本質規定出發,我們認為自然美是:人外延直觀自然事物而自我確證的現實、感性。

所謂暗示感發說和異質同構說隻是在這種規定下才有意義。人正是如此,遷情寄興於自然事物,而“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我們討論自然美問題,是在揚棄外化的前提下。如果不加這一界定,自然美問題便是偽命題。在外化的情況下,我們將麵對自然醜問題。

觀醜的對象也是因人在它們上麵“打上了自己的印記”,現在這“印記”不是作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確證,而是標誌外化的人之自我否定。人的想象力既能延伸其自我確證,也會延伸其自我否定;既能遷延人的得意,也會遷延人的難堪。未經人直接生產加工的自然山水本屬自然,它作為美景還是作為醜觀,隻因人的寄托。現在,未經人直接生產加工的自然事物是作為人的外化“印記”的外延,在這種外延中間接地標誌人的自我否定,從而成為觀醜的對象。

觀醜讓人掃興難堪,令人灰心喪氣,麵對自然風物傷懷淒愴正是自然醜的表現。敏感於自然肅殺之氣的必是落魄潦倒之人,遊子、遷客、役夫、苦囚,其人生際遇皆有不堪,他們漂泊淪落、孤苦煎熬,煩惱風花雪月,愁煞秋風秋雨。人傷感於陰風怒號、淫雨霏霏,乃是將自己的失魂落魄、抑鬱失意遷延在自然風物上的表現。

從醜的本質規定出發,我們認為自然醜是:人外延直觀自然事物而自我否定的現實、感性。

在未經人直接生產加工的自然事物中地震、冰雹等屬於例外,因人不能從容對待,所以不能作為自然美的審美對象。因恐懼不容人惆悵傷懷,也不能作為自然醜的觀醜對象。

關於自然醜,我們很容易想到窮山惡水、環境汙染等景象。這其實是誤解,它們之間實有根本的界分。荒漠、汙染等現象是人破壞性生產直接導致的,而自然醜對象卻是未經人直接生產加工的自然事物。它們雖都通過自然事物,但發生角度不同。前者由人的直接影響所致,後者由人的想象遷延達到。由此,它們的歸屬便不同,後者屬於自然醜,前者實為社會醜。同是河流,會生發不同的故事。其流水一去不複返,這是自然性。早生華發感而遷延自己人生苦短的傷悲,這是自然醜。而河水被汙染,這是社會問題。排放汙水的人們現在卻不得不麵對這汙染的河水,這屬社會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