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華
摘要:本文著重分析了英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特征及相關學習策略,指出了學習風格與教學風格衝突所帶來的學習績效的減弱以及緩解衝突的匹配方法,旨在幫助教師在現代信息技術下進行教與學風格的有效整合,促使教師對傳統教學法的進一步優化,闡釋由此對英語教學改革所帶來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學習風格 學習策略 衝突與整合 優化 適配原則
@@@一、引言
田貴森在外語學習與教學一書的導論裏提道:縱觀20世紀外語教學的發展,教學方法的探討是主流。從語法翻譯法、直接法到聽說法,從情景教學法、交際法到認知法,從全身反映法、暗示法到任務教學法,先是流派紛呈,後是多元並存,可以稱之為“方法的時代”。到了21世紀,國外外語又從“教學法時代”向“後方法時代”過渡。外語教學已從關注如何教轉變為如何學,關注學習的策略和動機以及影響學習的各種內外部因素。實踐證明: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長處和弊端,教學中要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教有法,但無定法”。
就我國的外語教學而言,目前依舊並存著許多教學法流派,有的以行為主義為依據,有的以認知科學為依據,也有的以多元智能為依據。教學法流派上的百家爭鳴現象使求學者有了更多有關學習策略的選擇,各類教學法的異彩紛呈也使教學工作者開闊了眼界,拓展了思維,在相互借鑒的基礎上更好地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語言教學的方方麵麵歸結起來涵括三個領域,既學什麼?怎樣教?怎樣學?百十年來,人們著重研究語言本身和教學方法,認為隻要把語言描述好了,再找到一種最好的方法,一般人就可以學好一門語言。但是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同樣的老師、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法,學習效果卻迥然相異。這種差異使外語教學研究者們開始關注外語學習的主體,語言學習者個體之間的因素和特征。
美國馬裏蘭大學的學者麗貝卡博士指出:英語教學工作者不應當僅關注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還應花力氣研究不同學生的學習模式。學習模式是每個學習者認知特點的具體再現,因此勢必影響著其學習策略的選擇。學習者的模式和策略又在無形中構成了各類學習者特定的學習風格。學習者千差萬別,而教師的教學風格也因人而異,學習者的學習模式與教師的教學風格之間承載著相輔相成的因果效應。以往此類的研究,多聚焦在教師教學法的不同思潮,而學習者自身的學習風格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而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研究同樣是加強外語學習的有效手段。本文擬以此為出發點,探討各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以及教與學風格的衝突及相關的改善策略。
@@@二、外語學習者的風格特征
現代外語教學研究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人們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學習者各自獨特的性格、動機、認知方式、語言學能、年齡、學習策略和學習風格在其學習過程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性特點。研究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是教師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提高教學認識,改進外語教學方式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的內涵
對於學習風格,長期以來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界定。西方許多學者從各自的角度闡釋著學習風格的內涵。麗貝卡認為所謂學習風格是指一個人用來求知或解決疑惑所采用的普通而寬泛的方法。在我國,比較公認的是譚頂良先生對學習風格所下的定義:學習風格是學習者持續一貫的帶有個性特征的學習方式,是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的總和。而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為完成學習任務或實現學習目標而采取的一係列步驟,其中某一特定步驟成為學習方法。學習傾向是每一個體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的不同偏好,包括學習情緒、態度、動機、堅持性以及對學習環境、學習內容等方麵的偏愛。有些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可隨學習環境、學習內容的變化而變化,而有些則表現出持續一慣性。那些持續一貫地表現出來的學習策略和學習傾向,就構成了學習者通常所采用的學習方式,即學習風格。簡而言之學習策略則是指學習者用來加強學習的具體的想法或行為,以及學習者在語言學習中運用的某些特殊的方法或手段,是學習者獲取、儲存、提取和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驟(蔣祖康,2008)。學習風格一般用描述性的形容詞來表征,而學習策略則多用動詞或動詞短語表達行為(Oxford,2004)。
(二)學習風格與學習策略的關係
一方麵,通過了解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可以幫助語言教授者預測學習者所采用的學習策略。另一方麵學習者通過嚐試超出自己風格舒適區域之外的學習策略,在語言習得實踐中來拓展自己的學習風格。學習風格具有連貫統一性,不屬於所謂的非此即彼的對立範疇。個人的文化信仰以及固有個性特征對學習者的學習風格有著強烈的影響,但就學習風格本身而言,並非一成不變的模式,會隨著時間的變遷得到某種程度的改變。學習風格即有獨特性又有穩定性,同時兼具活動和個性兩種功能。
(三)英語學習風格的分類與相關策略
1.從學習載體上可分為:視覺型/聽覺型/實踐型。
視覺型的學習者喜歡通過眼睛的視覺感受來進行學習,因而讀書、瀏覽計算機屏幕、觀看電視、注視布告牌之類視覺信息通道往往為他們所喜好,與其他類型學習者相比而言,視覺型學習者更需要那些書麵表達的指導。視覺型依照信息來源不同,又可細分為視覺圖片型、視覺文字型、視覺空間型,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側重點。
視覺型學習者通常采用的簡單學習策略有:使用流程圖或采用T形線圖;觀看視頻;使用網絡;瀏覽圖片和照片;通過位置進行記憶;喜愛圖畫並有可能喜歡閱讀。
聽覺型學習者喜歡通過聽覺或相互交談進行學習,他們容易記住對方說出來的內容。聽覺型依照獲取信息渠道的不同又可分為耳音型(聆聽磁帶)和語音型(傾聽別人的交談)。
聽覺型的學習者常用的學習策略包括:運用音韻或相關聲音進行記憶,善於細心聆聽口頭指令,頻繁使用聽力磁帶,勤於模仿發音,專心聽取對方談話等。
實踐型學習者喜歡通過接觸或行動來進行學習,實踐型又可細分為觸覺型和動感型。和實踐型學習者相關聯的學習策略有:製作三維模型;標識目標,進行運動遊戲,聽課過程中的塗鴉行為,邊散步邊練習英語。
2.從學習定勢上可分為:外向型/內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