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的學習者從他人的經曆或大量的活動中汲取能量,喜歡多樣性,善於變化。他們采用尋找學習夥伴或對話合作者,互相提問,建立學習小組等策略進行學習。一般而言,外向型的學習者在聽說交際能力方麵具有一定的優勢。
內向型學習者的能量來自於其內在世界的觀點、觀念,以及自身體驗,他們喜歡集中精力做事情。內向型學習者的策略特征是:在工作時盡可能保持獨立;如合作會選擇親密朋友做搭檔;精力集中的持續期長久,重視相關任務的深度勝於廣度,因而,內向型的學習者在語法學習以及閱讀方麵的能力往往更強。
3.從學習方式上可分為:具體-連續型/直覺-自由型。
具體-連續型的學習者注意力集中於當天的任務,學習方法是按部就班,希望得到權威的數據。按照MBTI的測試標準可將其定位為感覺型,它是以榮格大師心理類型理論為基礎發展而來的通用測試方法。MBTI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性格測試工具,通過分析一個人收集信息的方式以及作決定的方法來了解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及差異。具體-連續型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可歸納為三個詢問法:詢問執行任務的正確方法,詢問如何得到好成績,詢問分步指令和反饋,然後方作一些係統性的研究。
直覺-自由型的學習者思考問題具有前瞻性,喜好理論,期望自由,不嗜好權威數據。在MBTI這種性格測試體係裏被簡單稱為直覺型。直覺-自由型學習者的學習策略有:整體考慮所有的選擇,著力創建自己的理論,分項執行不同的任務,避免權威的數據。
4.從學習維度上可分為:綜合型/分析型。
綜合型的學習者考慮問題趨向於提綱挈領式的大的要點,不喜拘泥於小的細節,不求準確,易猜測,隻設法找出問題的主旨。他們的策略是以主旨為中心在大腦構建圖譜式的畫麵聯想,瀏覽一個故事獲知大意,利用因特網搜尋圍繞重要觀點的相關話題,最後書寫要點總結。
分析型的學習者偏愛細節和準確性,隻在擁有相對把握的基礎上才進行猜測。他們的學習策略特征包括:羅列出係列的事實、觀點或表達,聽取或讀取相關細節,作詳細的記錄,在互聯網上尋找事實,采用對比和對照解決問題。
@@@三、教學風格與學習風格的衝突與整合
(一)的教學法與教學風格定位
何謂教學法?作為一個係統,它由哪些方麵或層次構成?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其學科的本質進行明確的界定,對其學科性質及內涵進行思考和探究。教學專家Richards認為教學法(method)包括三個方麵:理論(approach);設計(design);實施步驟(procedure)(Ricards,2000)。所謂理論是指語言理論和學習理論兩個方麵。前者研究的是對教學客體的認識,即什麼是語言;後者關注的是學習主體的學習過程,即應如何才能學好外語。所謂設計則是指運用某種理論對教學係統中的各種因素實現優化組合,而包含在外語教學係統內的教學目的、大綱、教學活動形式、學生角色、教師角色和教材的作用這六個方麵因素,都要受到理論的支配。所謂教學步驟,則是指教學任務執行中依照設計而實施的分步措施。
(二)教師的教學風格定位往往有其深層的心理學基礎
教師的教學風格是其教學主導思想及所采納的教學法相融合的外觀再現,除此以外,它還與教師的個性特征、教學理念、思辨方式、角色定位、教學的客觀條件等因素密切相關。即便是同樣的教學法,而教授者自身在教學理論的結構、認知、社會、情感四方麵關注的權重不同,則教學風格會大相徑庭。由於教師在教授語言的實踐過程中的整體教育觀的些微差異,因而造就了每一個體特定的教學風格。教師的教學風格既要有獨特性又要有多樣性,既應有穩定性也要有發展性。其特點是相互依存、對立統一的關係。
(三)教與學的風格衝突及影響
人文主義心理學思想認為:語言教學是一個社會過程,語言體現的是人的交往,人文主義強調人際關係和個人情感因素對語言能力習得的影響,認為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是學習環境和氣氛,學習者隻有在放鬆和協調的狀態下才能最有效地學習和掌握語言或其他知識。外語教學是一個複雜、立體的係統工程,學習者的情感狀態或態度可以直接影響語言習得所必需的輸入。根據情感過濾假說,學習者需要得當的情感來促進語言學習,一般而言,動機強烈、自信心強的學習者在個人和課堂焦慮程度低的情況下容易習得語言。當教師的主導教學風格與學習者的學習風格相契合時,學習者學習興趣濃厚,心態積極,信心增強,樂於開口,在整個習得過程中投入的熱情多,學習沒有障礙,課堂氣氛輕鬆和諧。當教師的教學主導風格與學生的學習風格發生嚴重衝突時(例如內向型學生對外向型教師風格的排斥,動感類型或視覺性學生對時而不時給與學生講座的集體性教師教學風格的不理解,具體-連續型學習風格的學生對於直覺-自由型的教師不配合),風格間的強烈反差會導致教與學雙方一係列的不協調,使教學氛圍變得緊張和對立。學生學習動機下降,課堂上的信任和合作效度削弱;學生疏離教師的指導,積極性處於半休眠狀態,教與學的互動難以得到貫徹;學生不認可教師的付出,教師誤認為學生的反饋出於懶惰或笨拙而給與學生較低的分值,進而引發教學逐漸走向不良的極端。
(四)風格衝突的溝通、變遷、整合
研究方法是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比較是為了減輕差異,避免學生學習風格與教師教學風格的衝突的關鍵在於雙向溝通。語言教授者要使教與學的風格處於一種相對的和諧,首先要做到對教學風格中的可控因素知己知彼,一方麵應對自己的教學風格了然於心;另一方麵還應在課堂上著意設計一些有關學習類型與策略的話題討論,展開風格調查,讓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心理期待,讓學生更加詳細地解讀自己的風格屬性,師生互動共同探討風格差異,彌合衝突帶來的期待落差。其次,教師還可以通過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法,及時梳理和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吸納新的教學策略,來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教學風格,整合教學藝術和技巧,同時還應幫助學生拓寬他們的學習風格,提倡風格多樣性,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采用多變的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既要掌握好課堂模式的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又要創造課堂活動的新奇性(surprise),來激發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滿足各類風格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