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風格與教學風格的匹配機製研究(3 / 3)

@@@四、學習風格與教學風格的調適與匹配

(一)現代教育技術下對學習與教學風格研究的拓展與促進

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計算機網絡的廣泛使用,給外語教學手段,尤其是外語知識的呈現方式帶來前所未有機遇。計算機和信息技術進入外語教學領域為計算機輔助學習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技術支持,網絡的出現更是為語言學習者提供了一個虛擬化、近似於母語者所有的外語學習環境,極大地豐富了語言教學的呈現方式,為不同層麵、不同風格的學習者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平台。

2004年我國教育部公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其改革措施之一就是要抓住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帶來的契機,廣泛采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基於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信息技術革命衝擊著人們的教育觀念,基於網絡與多媒體的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教學新模式以其獨特的優勢在現代英語教學中發揮著日益廣泛的作用。

學習者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逐漸增強,使得學習者的認知手段多樣化。因而網絡環境下學習者的心理,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的研究也受到了關注。新技術給外語學習的方式、教師的作用和課堂教學模式帶來新的變化和挑戰,為英語學習和教學風格的協調和匹配研究提供了契機,促使英語學習與教學風格的研究廣度進入一個新的層麵。

(二)風格、策略多樣性的兼容並蓄

現代教育技術的推進改進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教學方法單一,知識的呈現方式簡單化的不利,視、聽、說全方位立體教學的引入使不同風格的學習者適應性增強,拓寬了涉入知識的新渠道。突破了其個性學習風格偏好帶來的知識建構方式的局限性;傳統教學中由於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教師教學風格易於定式化,因襲守舊的石化現象嚴重,客體新異性的缺乏難以成為學生隨意注意的源泉及教師尋求思變的動力。一旦教師教學風格和學生學習風格之間存在錯配,則學生大部分時間處於被動接受狀態,個性化需求和特點很難滿足,語言學習過程缺乏熱情和動機。教學績效銳減。

國外應用語言學家普遍認為計算機及網絡給語言學習帶來了無論從量上還是質上來說都是全新的輸入方式。讓不同學習風格者都有了更多的機會與自由度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學習環境、學習模式、評估方式、學習時間、學習地點等,發現式、探究式的語言學習消除了學生在外語練習中的緊張和焦慮,使其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加快了教育個性化的進程。網絡係統一般是在運用了先進的教學理論、總結了優秀的教學基礎上開發的,學生易從中得到較好的外語資源,接受尚好的外語專家指導。而遠程教育的多向開發,網上資源的共享使語言學習者即使遠在天涯亦能享受到名牌大學的精品課程,感受到不同教師、不同教學風格間的優勢相長,彌合與自己麵授教師風格落差帶來的學習效度的銳減。網上的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模式的相互切換使語言學習者增加了學習策略的選擇和變換。而音像文字相結合、圖文並茂的全新教學方式消除了單純課堂語言學習的不足,補充了教師的知識結構、理論水平、教學經驗,乃至性格差異等個性因素造就的教學效果的不良差異,拓展了學習者學習風格的舒適承納空間,增強了各類學習者在社會生活中習得語言的信心和勇氣。但網絡學習中情感因素的缺失以及方式方法的隨意性又會使部分外向型風格學習者易於倦怠。秉持優化課堂教學,強化網絡教學的指導思想可使傳統課堂教學與基於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多媒體教學之間的方法體係得以有機融合,個性化自主教學與彰顯教師獨特而鮮明風格的課堂教學之間的關係相得益彰。計算機及網絡介入外語學習領域,促成新世紀裏教與學雙方風格、策略兼容並蓄的新格局。

(三)現代教學模式下風格適配原則

語言學者認為:學習不是信息的簡單傳遞,人的交往是互動的,教與學的過程也應是互動的。依此理論為依據的、目前已在部分高校試運行的將教師課堂麵授與計算機輔助教學形式相結合的人機交互,人機結合的新模式給外語學習注入了一劑活力。基於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多媒體教學模式使教師從日複一日的課堂重複勞動中解脫出來,騰出更多的時間用來進行教學研究,關心學生學習差異和原因,改進教學方法,另一方麵也相應程度地緩解了教與學雙方風格的衝突,使改變教育成為可能。

現代教學模式下的教師的教學風格應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風格而變化,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風格類型,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地調試、優化教學策略來組織教學。研究表明:學生一般偏好動感和觸覺的實踐性學習風格,不喜歡集體風格和聽覺風格;而教師則反之,比較偏好聽覺和集體教學風格的易操作性,不鍾愛獨自風格和觸覺風格的可變性。如何調配這兩種風格的錯位,從而建立一個完善和諧的教與學的風格匹配機製,筆者認為,其適配原則有兩個:一是揚長匹配策略,即針對學生的學習風格、認知方式的長處、興趣和偏愛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這種策略下學生的學習速度快,學得多,有利於直接獲得知識,使學生的個性特長更加突出。二是補短失配策略,所謂補短失配策略,就是針對學生的短處和劣勢進行教學設計,使學生獲得相對全麵的發展。教學風格隻有在上述的兩個適配原則的宏觀調控下運作,才能發揮最優化的匹配效果,使雙方相得益彰,相映生輝。

@@@五、結束語

外語教學是一項需要豐富教學經驗和先進教學理念作指導的係統工程。對學習者的風格及策略、教與學風格匹配機製的研究,必然會使語言教習者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深入的反思,促使他們步出個人認知的局限和框架,關注學生的參與,考慮學生的需要和期待。在我國目前學生語言學習環境新舊模式並軌的現狀下,教師應盡一切力量搞好教學設計,保證課堂氣氛,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從理念上認識到課堂不僅是進行教學、學習、研究這種嚴肅行為的場合,還是愉悅認知的場所,教學者應正視教與學風格衝突與差異所帶來的負麵影響,縮小匹配不當的落差,積極尋求改變與創新。改變教學可以改變學生個體,個體的改變會創造教學的奇跡。我們期待改變後的教學是一麵智能多棱鏡,把知識和智慧折射進每一個語言學習者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