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給壓力一個界(2 / 3)

據研究結果表明,緊張性刺激都有某些基本特點,這些特點與任何由此產生的壓力反應的大小都有重要關係。除了強度。有助於決定它的生物反應的緊張性刺激的特點,還有:它的持續時間(緊張性刺激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它的發生時間(相對於其他生物學上重要的事件是在什麼時候發生的?);

它的可預測性(它能在什麼程度上被預計到?);以及它的可控製性(你能做某些事情來改變或消除緊張性刺激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當然決不可能相同),如果緊張性刺激在事先不知道的情況下出現,持續更長的時間和沒有辦法控製,那麼它的影響就更大。

首先,考慮持續時間,緊張性刺激的持續時間和它的生物學影響之間的關係並不明顯。緊張性刺激可以是簡短的獨立事件,也可以是長期的一係列斷斷續續的事件,或者它還可以是連續長期的。

由於人們的心理有能力記住過去的恐懼,並想象未來的恐懼,經常很難決定緊張性刺激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當涉及社會緊張性刺激時,矩期(急性)緊張性刺激和長期(慢性)緊張性刺激的區別更容易變得模糊。當人們由於婚姻破裂而處於壓力之下時,很難判斷他們正在經曆許多簡短的緊張性刺激,還是一個長期的緊張性刺激。

盡管存在這些複雜性,然而從大量的實驗數據中找出普遍方式是必需的。總的說來,簡短的緊張性刺激對免疫功能有著與長期緊張性刺激相反的影響。簡短而相對輕微的緊張性刺激,經常在免疫功能的某些方麵引起短暫的增長,而另一方麵,長期緊張性刺激往往對免疫係統有一定的抑製影響。

緊張性刺激的影響部分取決於它的持續時間,其原因在於壓力反應是由以不同速度反應的元素組成的。可以假設生物適應長期緊張性刺激的方式,與它們適應或習慣長時間的刺激一樣。但並不總是這樣,長期的緊張性刺激能對免疫功能產生複雜的變化,持續壓力的生物學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會出現很大的不同,有時也可能正好相反。決定緊張性刺激影響的另一特性是它相對於其他事件的發生時間。目前,對於緊張性刺激的探索還有待深入,並不能一概而論。

古希臘一位哲學家說過:“人類不是被問題本身所困擾,而是被他們對問題的看法所困擾。”人生活在社會中,不可能完全沒有壓力,有壓力是正常的,就看你如何對待它。

壓力,如果一個人的精神和肉體能夠接受壓力的挑戰,那麼壓力對人就是一種助推力;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或壓力過大,那麼壓力就會給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壓力具有傳染性,和一個正處於壓力中的人一起生活和工作,會使你也覺得有壓力感。在生活中一般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保證免受壓力,但有許多方法可以減輕壓力。

一個不那麼極端的解決方法,是把你的注意力從令人厭煩的事情上轉移開。例如,在擁擠的火車上,可以通過隨意遐想、聽隨身聽或讀書來從精神上遠離車廂。這種心理防衛機製能夠使壓力變遲鈍。

還有一種更加積極的方式,就是心理學家稱為重新構想的方法。它包括通過側重於事情的積極的、可控製的一麵,以及確認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法,或者如果不能解決的話,再向不可避免的事情妥協,從而有意使人們在意識上改變對處境的感知。當心理學的壓力控製顧問教給人們以一種新的、積極的眼光看待緊張性刺激耐。會使用重新構想這個概念。人們可將挫折奇妙地轉變成激勵性的新挑戰,使災難變成個人成長的有價值的經曆。

其實,我們作為個人看待世界的特定方式、辯明是非的方式等,都會大大影響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不幸的敏感性,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與那些總是看到生活積極方麵的樂觀主義者相比,對世界充滿悲觀看法的人——認為那些屬於我們自己的錯誤和問題總是無所不在、持續長時間不可解決——會從壓力中受到更多的傷害。

因為壓力是生物與它所處的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壓力本身既不是生物的一個特性,也不是環境的一個特性。人們對同樣的緊張性刺激作出的反應有很大不同,這取決於他們本身獨一無二的因素,包括他們過去的經曆、信仰、教育、性格、身體健康、基因構成和社會環境。

當一個人承受很大壓力的情況下,可能對另一個人幾乎不會形成壓力,或根本沒有任何後果,有時甚至是積極鼓舞的影響。壓力,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其意義在於目睹者的意識。

一個普遍的錯誤看法是壓力能夠用我們的外部環境來客觀地測量。據說目前壓力纏身的觀念,隻是被縱容的這一代人自我著迷的牢騷,事實上他們比曆史上任何一代人麵對的壓力都少。當我們麵對那些經曆了戰爭或饑荒的老一輩的悲慘遭遇時,這一代人怎麼還能抱怨壓力呢?一個被欺侮的老板或一場不穩固的婚姻,當然不能與被槍殺、挨餓、受到轟炸或被關在戰俘營裏相提並論,是不是?

然而評價某種狀況的壓力程度,不會像它看起來的那麼簡單。與麵對嚴重的問題相比,人們可能對看似微小的事情感到更加不安,這既表現在心理上也表現在生理上。我們受緊張性刺激幹擾的程度取決於幾個條件,包括我們對環境的自我控製的感覺,和我們從周圍人得到的支持。我們的身體環境和我們經曆的心理壓力程度之間的關係並不簡單。

因此,壓力不僅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某件事情,也不僅隻是被動的承受著的一種力量,它是我們對環境如何評價和反應的產物,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是積極的參與者。具有實際意義的是,通過改變我們看待世界,對付挑戰或評價自己處理能力的方式,我們就能夠改變自己對壓力的敏感性。

減輕壓力的明顯方法是在源頭就把緊張性刺激消除掉。如果受到凶惡的獅子或強盜的威脅,那就跑掉;如果擔心考試不能通過,那就努力學習爭取有信心通過。不幸的是,我們日常的動機,它發現了造成厭倦、無聊、空虛、壓力的原因。

這是一種觀想法。心裏想著一些細節,如形體、聲音、味道及感覺,用這些細節製造出一個真實的情節,如同真的發生在眼前一般。觀想法也可以當做是一種“心靈假期”,也就是自由自在地去夢想。隻要用你的想像力就能產生鬆弛的感覺,讓你的想像力自由地奔馳。試著想象可以讓你自己感覺到很溫暖、很平靜。試著想象其中所有的細節,例如想象你躺在一個溫暖的海灘上,陽光灑在背上的感覺;想象聽到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微風吹著肌膚的感覺,空氣中自由平靜的味道;再想象水麵上的浪花,水麵上點點的白帆……不管何時何地隻要你感到需要放鬆,並享受生活的時候,就像這樣運用你的想像力,想象或回憶生活經曆中最舒服放鬆的一個畫麵,就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放假。

四、壓力的現狀不容樂

衛生部曾經發表

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國自殺率大約為十萬分之二十三,遠超過世界平均的十萬分之十三。

先來看一組統計數據與具體現象。

美國統計數據表明,每年因員工心理壓力給美國公司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50億美元,超過排名在前的500家大公司稅後利潤的5倍。

美國心理學家協會最近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65%

左右的美國就業人士內心都是消極情緒占上風。這種情緒輕則表現為不滿現狀深感疲憊、重則不堪重負,患上嚴重的身心疾病。

歐盟每年也因工作壓力太大,喪失20%的勞動力。

英國有關工作壓力的研究發現,由於工作壓力造成的代價,達到他們國民生產總值的1%。根據官方統計數字,壓力導致的疾病估計每年使英國減少8000萬個工作日,相應的經濟損失高達70億英鎊。

其他西歐國家的出勤問題甚至更為嚴重。薩裏大學研究人員從事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葡萄牙、意大利和比利時的短期缺勤率最高。而荷蘭、瑞典、葡萄牙和法國的長期缺勤現象最為嚴重。隻有奧利和愛爾蘭的長期缺勤率明顯低於英國。

在我國,北京易普斯企業谘詢服務中心對我國1576名白領進行的關於工作壓力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45%的人覺得壓力較大,有21%的人覺得壓力很大,有3%的人覺得壓力極大,瀕臨崩潰。

由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發起的“2005年中國員工心理健康”調查結果顯示,有25.04%的被調查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

數據顯示,我國約有70%的白領處於亞健康狀態。

北京易普斯企業谘詢服務中心對IT行業2000多名員工所做的調查表明,有20%的企業員工壓力過高,至少有5%的員工心理問題較嚴重,有75%的員工認為他們需要心理幫助。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高自殺率的國家。衛生部曾經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我國自殺率大約為十萬分之二十三,遠超過世界平均的十萬分之十三。

還有調查表明,我國職業白領的健康指數正在下降。由於企業的競爭壓力的上升,成本和利潤的控製中人力成本削減成了比較常用的手段。同樣的工作量下,許多企業追求用人盡量少,效率盡量高。所以,這勢必造成很多職業白領每天都幾乎是滿負荷的工作,他們的身體健康問題逐漸浮出水麵。健康指數調查結果令人擔憂:45.79%的被調查者明確表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十分擔憂,有64.0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能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健身運動。而這些被調查者大多還正處於青壯年期。

北京零點市場調查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1.1%的白領們正麵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61.4%的白領正經曆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勞。白領們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調查通過快速壓力問卷對白領目前的工作壓力大小進行了評估。結果顯示。工作壓力較大的人占到了調查總人數的41.1%,是工作壓力較小的白領人數的兩倍。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經濟處於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環境中,使得目前相當一部分的白領正麵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這就使得壓力成為大家普遍關注的話題。

工作壓力的大小體現著工作帶給員工的緊張感的大小。

一般來講,過度或長期的緊張感會引起員工的心理疲勞,它是一種包含身體、情緒、人際等多方麵的綜合反應。零點的這次調查采用專門的心理學測評工具“枯竭量表”,對白領的心理疲勞程度進行評估。疲勞程度共分為5個等級:等級1意味著目前的狀態良好,未出現心理疲勞;等級2代表著目前狀態還可以,心理疲勞尚不明顯,等級3說明目前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了心理疲勞,如果不加注意,很有可能會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級4為明顯出現了心理疲勞,目前已經被工作搞得精疲力竭;等級5則處於危險等級,意味著目前心理疲勞非常嚴重,說明身心健康正在受到嚴重威脅。

從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