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看,當一位員工的心理疲勞程度達到等級3的時候,這位員工已經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疲勞症狀,需要對工作壓力的問題予以注意了。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心理疲勞程度在等級3及以上的人數比例達到了61.4%。也就是說,近23的公司白領正在不同程度地表現出心理疲勞的症狀。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數字!
2004年職業白領的心理壓力指數居高不下,所有被調查者中竟有20.80%的比例認為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已經嚴重超過了自已的承受範圍。更為嚴重的是,由於頻繁地在工作和生活中進行救火式奔波,有25.35%的被調查者表示根本沒有自己的一套有效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
1993年3月9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宏跳樓身亡。
2003年6月23日,溫州市浙江東方集團副總經理朱永龍因長期精神抑鬱自殺身亡。
2003年8月4日,韓國現代集團董事長鄭夢憲跳樓自殺。
2004年11月7日,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病逝,時年38歲。
2005年4月8日,54歲的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由於心髒驟停在京突然辭世。
2005年9月18日,年僅38歲的網易代理首席執行官孫德棣去世。這位年輕的代理CEO,是因為患上癌症去世的。
而去世前兩天,他還在通過電子郵件和公司的員工進行工作上的往來交涉。
2005年,高秀敏和傅彪這兩位著名演員相繼過早地離開人世,離開了熱愛他們的觀眾。
2005年底,擁有36億身價的山東德州晶華集團董事長苗建中猝死家中。有關他的死因有種種猜測,但警方已認定是自殺,是因抑鬱而自殺。苗建中一直有事必躬親的管理風格。據他身邊的人透露,他每天工作達15個小時以上,有時一天要批複的文件有50、60件,要到淩晨兩點左右才能審閱完畢。晶華集團高層人士說,苗總的主要壓力來自於集團的管理工作。此觀點在晶華集團的悼詞中也有所體現:
“在企業發展的進程中,苗董事長承擔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壓力。作為一個完美主義者,他事事要求做得最好,力求最精。在沉重的工作壓力下身體和精神嚴重透支,產生了心理障礙,從而產生了抑鬱傾向……”
2006年1月21日,上海中發電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南民,因患急性腦血栓,搶救無效撒手人寰,年僅37歲。上海浙江商會秘書長陳康漢說:“正處於第二次創業中的民營企業家,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太少的休息和放鬆,事業心太強,也許是這一代民營企業家的通病。
經曆了第一桶金的積累後,民企開始第二次創業,需要在規模、多元化投資、技術含量和資本運作方麵更上一層樓。此時又處於市場經濟轉型階段,行業競爭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企業家麵臨著巨大壓力,不進則退,這使得很多企業家緊繃神經。
據2006年2月21日《參考消息》報道,美國《科學》雜誌的調查顯示,我國科研人員心理壓力大。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國兩個研究機構的科研人員中至少發生過4起自殺事件,其他一些科學人員考慮過自殺或者對這個趨勢表示過不安。
在2006年2月21日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科學》雜誌提到了茅廣軍自殺事件。茅廣軍是一位36歲的物理學家,2005年9月從他所在的公寓樓四層跳樓身亡。
茅廣軍在北京的一家研究所很快就當上了正教授。但在2004年,該研究所拒絕對他繼聘,說他的工作存在問題。後來他在一所大學找到一份工作,但是還沒有上班就自殺了。
《科學》雜誌說,“為了趕超西方,一些研究機構使不堪一擊的研究人員生活難以忍受……通過不斷反思,一些學者對於我國開始迷戀西方科學,不發表論文就去死的做法提出了質疑。”
該雜誌說,我國的研究院內部壓力重重,對於在海外名牌大學拿到學位後被吸引回國的年輕科學家來說更是如此。
該雜誌說,我國名牌研究機構內部人員現在的心理壓力幾乎和西方的研究機構一樣大。
另一名科研人員——39歲的吳建義,2004年從五樓跳下身亡。他是湖南一家研究院的植物育種專家。在這家農科院參加工作不久,他所在的部門就被分離出來,改組成一個私營種子公司。據說他覺得自己應該是一個研究人員,不應該是營銷人員,但他的研究經費是同種子銷售水平掛鉤的。
據《科學》雜誌報道,該研究院其他兩名研究人員也在吳建義自殺之前的兩個月裏自殺。他們分別是38歲和41歲。
以上例證可能有些極端,但金領、白領普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並以種種積極的或者消極的方式與之抗爭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以下采自媒體與互聯網上的自述、他述或許能夠窺一斑而見全豹。
W是一名業務經理,負責整個公司產品的銷售工作,每天工作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可事與願違,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同類產品不斷湧出,經濟效益每況愈下,W感到越來越難做。而當初立下的軍令狀就像一座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他的身上,使他喘不過氣來。
W越來越感到一種莫名的恐懼,仿佛看到前任經理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感到自己力不從心。高壓之下,W幹脆選擇逃避,竟然三天沒上班,手機也關掉,在家什麼事情也做不了,約朋友出來聊天也顯得心事重重。到了第四天,垂頭喪氣的W找到心理醫生說:“現在的我真是累啊,一進公司就感到緊張,自己以前的那種幹勁不知到哪裏去了。現在我隻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睡上一覺,再也不想麵對這些煩惱的問題。”
工作會給人造成多大壓力,英國電信公司項目經理尼克再清楚不過了。不到兩年前,他被迫調離崗位,從原先負責領導一個小規模技術團隊,後被安排到一個複雜的項目管理崗位。他覺得自己不適合這個崗位,專門技能掌握得也不夠。
“在那以前,我的表現一直極為出色,被視為所在領域的專家。”尼克先生解釋道,“自從換了崗位以後,我突然覺得自己完全是個外行。我在這個新崗位感覺很有壓力,我沒有得到支持。這兩種因素加起來很要命。”
一天早晨,在忍受頭痛和胃痛而一夜未眠後,他終於被工作壓力擊垮了。
他說:“我當時無法去工作,去並麵對那個需要我管理的大車間。”
尼克先生休息了近2個月,花了6個月的時間才完全恢複。然而,他說,公司理解了他所麵臨的難題後,給予了他很大幫助,其中包括谘詢指導和分階段重返工作,這對於鼓勵他身體複原至關重要。
嗚呼!你是金領,你是白領。你衣著光鮮,工作體麵,收入不菲,出有車,食有魚,令人尊重,為人羨慕。你兢兢業業,業績卓越,看起來前程無限光明。
然而,你最能領會《紅樓夢》中王熙鳳的一句話:“大有大的難處。”
你的工作節奏太快;
你的工作太重;
你的工作時間太長;
你的責任太大;
你沒有時間給朋友打電話;
你不去參加同學聚會;
你沒有時間真正地放鬆;
你沒有時間和家人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甚至連性生活都成了一種責任而非享受。
盡管如此,你依然充滿了擔心:不斷充電而擔心落伍,企盼晉升而擔心失業,渴望變化而又擔心變化,向往未來而又擔心未來。
你信奉年輕時用健康和時間換錢,年老時用錢換健康和時間的生活理念,但卻發現,錢並沒有賺夠,而健康的體格卻與你漸行漸遠。
於是,你使用頻率最高的詞之一就是“忙”,而且愈是忙的人就愈是忙得更厲害。你最經常體驗到的一種心理感受就是累,一種說不出滋味的累,那是心累。
你開始失眠;記憶力衰退;焦躁、憂慮,心悸、失眠、易怒、多疑,抑鬱。你甚至對工作產生了厭倦的情緒。特懷念童年、少年、青年時代那物質生活並不豐富、卻輕鬆悠閑的快樂時光。
你可能想逃,對自己說:“算了,別去想那些破玩意了。”
可是“那些破玩意”,卻剪不斷、理還亂,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其實,你不想也不行,想逃也逃不了。Email、手機、移動PC、寬帶和無線上網使工作變得無所不在。它們帶來了超時空的工作壓力。你即使在家,也無處可逃。美國職場壓力管理專家喬恩·卡巴特·津恩稱,工作借助這些工具剝奪了人們的休息時間以及同家人相聚的時間。在家裏用筆記本處理工作的人多了,假日裏用手機談論工作的人多了,在飛機上處理公務的人比比皆是。
有一部美國故事片,片名是《無處藏身》。它大約是當代金領、白領生活最生動的寫照。
一係列名之為“枯竭”的症狀在你身上表現出來了。具體表現如下。
1.幽默感減少,工作時沒有辦法開懷地笑,精神老是緊繃著。
2.忽略休息和飲食時間,一直沒有時間喝杯水或吃午餐,以恢複精力。
3.加班且沒有假期,對組織來說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在休息的日子也不拒絕工作。
4.身體的抱怨增加,疲勞、易怒、胃不舒服,肌肉緊張且容易生病。
5.社會退縮。遠離同事、同伴和家人。
6.工作績效降低。缺勤增加、拖延工作、請病假、效率減少,生產力也減少。
7.自行服藥。增加使用酒精、鎮靜劑和其他可以改變心情的藥物。
8.內在的變化。情緒耗盡、喪失自尊、沮喪、挫折和愈陷愈深的感覺。
此外,枯竭的現象也可能具有消極、妄想、嚴厲、冷漠、寂寞與罪惡感及難以作出決定等特征。
關於職場壓力這一社會現象的後果,相關組織與有識人士已經提出了警告。
世界衛生組織稱工作壓力是“世界範圍的流行病”。
國際勞工組織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認為:“心理壓抑將成為21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企業管理者已日益關注工作情景中的員工壓力及其管理問題。因為工作中過度的壓力會使員工個人和企業都蒙受巨大的損失。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貝佛利曾說過:“過度疲勞的人是在追求死亡。”
科技進步所形成的資訊飽和、全球化的速度、機能失調的辦公室政治、工作過量等都是導致抑鬱的主要因素。目前,抑鬱症已成為繼心髒病之後,第二種最能夠使員工失去工作能力的疾病。如果不采取行動,精神和行為失調增加的速度之快足以在2020年之前超越交通事故、艾滋病和暴力,成為早逝和失去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
對於職場壓力,我們無法再保持緘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