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生活中沒有邊界,你就不能防禦別人強行闖人你的生活。沒有邊界,你的時間、資金以及你生活的方方麵麵都會出現一片混亂。
設定健康的邊界線有助於鑒別你的真正身份。好比踩刹車,給在你汽車後麵跟得太緊的人點亮汽車尾部的製動信號燈。這是警告,警告那個人進入了你的安全地帶。
邊界線就是別人的領域與你的領域相交彙的界線。我們有些人的個人邊界線設防很嚴,把自己與他人隔了開來,而另一些人邊界線卻設得很少。後者幾乎對別人的任何要求都不會說……不“因此,一天24小時裏,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去麻煩他。當別人要他們做事的時候,他們寧願在內心深處流血致死,也不願說出一個”不“字。事後他們也恨自己心太軟,接受了自己沒有時間去做的事情。他們自己都感到震驚和心虛,覺得恥於接受了一件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如果你想把某件事做好,就把它交給一個大忙人,當然,這句古老的格言這裏並不適用。假如我覺得自己不想做這件事,這件事肯定做不好,或者我覺得似乎別人的需要都淩駕於我之上,我拔刀相助的結果便是傷害自己。
我們隻要意識到,個人特征既是建立在個人的選擇之上,也是通過設定自己的邊界線而建立起來的。它要求我們改變習慣,不再為他人的工作、職責和需求承擔過多的責任。因為需求人人都會有。
你可以從建立小範圍的領域開始。這一步成功了,就可以加以延伸。下次若再有人請你做事,看看你是否可以從中得到安慰。如果感覺不對頭,就以此為由設定一條邊界。如果你不想做別人要求的事情,簡單一句“謝謝你想到我,可我已經有了其他計劃”要比說“不”字聽上去更客氣些。說完就閉嘴。不用再作其他什麼解釋。興許,你會驚奇地發現,那些人對於你的邊界線(或者說決定)也會感到坦然。
你怎麼看待他人對你的看法,人們倒不怎麼在乎,隻要你明白這一點,你的焦慮就會大大減少。
我們不能對不想做的每件事都說“不”。適當的時候還應該說“是”,這樣我們就能逐漸適應那些知道怎樣劃分健康界線的人們。
設定健康邊界也不排斥讓別人來幫助我們。有些人願意為朋友兩肋插刀,即便是他們不認識的人,他們也會鼎力相助的。
然而,當他們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寧願自己吃盡苦受盡累,也不允許或乞求別人的幫助。當有人同他們:“你們過得好嗎?”他們立即答道:“哦,我們過得還不錯,”雖然他們可能正處於死亡的邊緣。請記住,下次若有人說:“哦,我們過得還不錯”時,“還不錯”就是擔憂、不安全感、情緒煩亂、感情脆弱的象征。
你為每個有需求的人提供幫助,肩上承載的負荷越來越重,而又不讓別人助你一臂之力(尤其是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實際上是剝奪了別人關心你、在可能的情況下回報你的善心這麼一種機會和滿足感。
設立健康邊界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學著說“不”,以自己是否覺得安慰為限設定一條邊界。當你嘴裏說“是”而實際意義是“不!”的時候,你的身體也會紿你發出“不”的信號。
五、如何克服心理障
有了心理障礙怎麼辦?不要太緊張,心理障礙並不可怕。
有心理障礙的人多數情況下不必吃藥,除非是十分嚴重的情況。
解鈴還需係鈴人,心病還需心藥醫。我們前麵講了各種心理障礙的原因和機製,有了這些知識,你就可以比較清楚地知道怎樣從根本上克服心理障礙了,不論是靠自己,還是靠別人。不過治療起來卻也要花費些工夫,不是件簡單的事情。如果你能自己解決問題,那最好,事實上你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當然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求助於心理醫生,因為這裏麵還有很多專業性的技能,大量實踐表明,在專業心理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心理治療效果最好。
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對於心理障礙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進行治療。
1.行為療法
這是目前應用得最為廣泛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幾乎所有的心理障礙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進行治療。行為療法的理論依據是人的行為是可以學習的,不良行為也可以通過學習來改善。
行為療法發展出一些標準化的操作,如係統脫敏法,原理就是讓你一步步地學習適應;滿灌療法,原理是在短時間內通過超強刺激,讓你不得不接受現實,並由此而改變行為。
對於許多心理障礙,特別是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都可以采用行為療法來克服。自己操作可能會有一些困難,特別是如果采用滿灌療法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目前大醫院的心理科都有行為療法,效果也比較明顯。
2.認知療法
認知療法和行為療法一樣,也是目前應用得很廠泛的心理治療手段。和行為療法一樣,認知療法也有它的理論依據。它的理論依據是造成人的不良行為的背後是人的認知,那麼要想改變人的行為,就要從改變人的認知出發,把重點放在矯正病人對事物的錯誤或歪曲的認知上,經過係統的認知矯治,改變病人對己、對人和對事的看法和態度,從而達到矯正心理障礙的目的。這種療法現在發展得很快,大量實踐表明,這種療法對於抑鬱症、焦慮症、恐怖症、強迫症都有較明顯的療效,尤其是對抑鬱症,效果最明顯。目前我國認知療法開展得比較普遍,各大醫院的心理科幾乎都有認知治療。認知治療有多種形式,針對不同年齡的人群,也有不同的方法。在臨床上,認知療法往往和行為療法結合在一起應用。這樣可以相輔相成,發揮兩種方法各自的優勢。
3.深層次的精神分析療
這是自弗洛伊德開始的通過對人的潛意識進行分析進而矯治心理障礙的療法。在弗洛伊德之後,還有兩位心理學家,榮格和阿德勒,都對這種療法作了進一步的發展。這類療法對於各種心理障礙都有療效。精神分析療法有一些難度,需要的技法也比較複雜,對於治療師的要求比較高。一般來說,采用精神分析療法可以達到三種療效,一是症狀的緩解,可以讓病人恢複到病前的狀態;進一步可以對心態作調整,促進人格的進一步完善;最後可以達到全麵改變心理偏態,達到一個成熟的完全健康的狀態。最後這種療效結果當然是最理想的,但由於治療難度較大,同時還涉及病人的配合程度,以及治療的時間等因素,因此能完全達到這種狀態的很少。國外,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精神分析療法開展得比較多,我國目前隻在部分醫院和個別民間心理治療機構有這方麵的治療。進行精神分析療法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不過隨著治療實踐的深入,現在人們還發展出了一些簡易的快速精神動力療法,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以前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效果,隻是這些療法目前還不夠普及。
4.生物反饋療法
心理障礙還可以通過生物反饋的手段進行治療。所謂生物反饋就是借助儀器將來自身體的生物信息反饋給患者本人,通過訓練患者使其學會怎樣利用這些信息對自己的心理狀態進行調節。這種方法目前在醫院裏已經成為一種常規的治療技術,對於軀體症狀比較明顯的患者,效果很不錯。
5.其他療法
對於心理障礙,人們還開發出很多新的療法,包括利用音樂和繪畫進行治療的方法,以及依靠群體的力量展開的集體治療手段。最後,還有近些年來通過對大腦功能的研究,開發出來的利用腦與心理之間的關係的神經心理學療法,它是依據大腦左有半球的功能偏側性,通過人為地調節腦的功能活動來克服心理上的障礙,這是一個很有發展前途的領域。
有了以上這些知識,你就可以主動地去尋求合適的治療了。
讓我們依靠科學,克服心理障礙,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