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奮是人的神經係統被過度開發的一種狀態,就像吃興奮劑一樣。
處於亢奮狀態的人雖然看起來很有精神,但實際上這種過度興奮的狀態很難維持太久,而且在全麵衰退後。會出現體力下降、情緒低落、不穩,反應敏感、免疫功能紊亂等身心症狀。
持續高強度的工作容易導致亢奮狀態。由此對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也很大。有研究表明,習慣於高強度工作的人多數都吸煙,使用毒品的幾率和癌症的發病率高於普通人,壽命也短於一般人。
五、抑鬱是成功的絆腳
抑鬱是指在引起抑鬱的情境得以改善之後,個體仍表現為沮喪、灰心、無望,對周圍事物和活動缺乏興趣,同時伴有自卑與自罪感,甚至有自殺企圖。
應當說,每個人都有過沮喪、灰心、無望的時候,但不是每個人曾患上過抑鬱症。有時候抑鬱是源於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心愛的人去世,失業,或婚姻破裂。但大多數人都能漸漸適應過來。抑鬱症與一般的精神不振的區別在於持續時間的長短和情況嚴重的程度上的差異。
美國心理健康研究所指出,嚴重抑鬱的典型症狀包括:
睡眠習性明顯改變;
沒有胃口,或體重下降,或兩者同時出現,又或吃得太多,體重增加;
持續的憂愁、焦慮或空虛感;
感到無望悲觀;
感到愧疚、無用、無助;
疲勞或精力減退;
想及或談及死亡、自殺,或表白了自殺意圖,甚至已有行動。
美國作家成廉·斯蒂倫曾對“種種可怕的抑鬱形態”作過深刻的描述,其中有自艾自怨、自覺無用等感受,覺得“滿腹憂傷而毫無人生情趣,甚至感到恐懼和精神錯亂,特別是有一種令人窒息的焦慮感”;隨後,智力受損的症狀也開始出現,如“思維混亂,注意力渙散、健忘”等;以後,看問題的眼光也“完全扭曲”,有一種“頭腦被難以名狀的毒潮所吞沒的感覺,而這種毒潮把人生的歡樂抹殺得一幹二淨”。
與此同時,生理的反應也出現了,如失眠、感覺如行屍走肉、“麻木不仁、無精打采、氣息奄奄”。更進一步,則感到生活全無樂趣,“吃飯如同嚼蠟,其他感官享受也索然無趣”。最後,任何人生希望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而“恐懼又無孔不入”,使人絕望地感受到似乎惟有自殺才能脫離無邊苦海。
抑鬱現象非常普遍,但並不可怕,隻要及早地予以科學地應對,會很快好起來的,哪怕是已到達抑鬱症的程度。但如果隻是消極應對,那情況可能會愈來愈嚴重。
美國心理健康研究所做了一次全美調查,發現隻有1/3的抑鬱病人曾經求診。可是,一旦獲得治療,有八九成的病人可因新藥物和療法而病況緩解,而且隻要周圍的人及早注意到問題,而病人也立即開始治療,甚至可以不再複發。這種情況若不醫治,便會經常複發,而每複發一次,再次複發的機會也隨之增加。第一次發作未治的人,有半數會第二次發作,第三次發作後,有90%的可能第四次發作,因此及早治療非常重要。
常用的時策有:
其一,轉移注意
盡可能別總是想著讓你鬱悶的事,也別老想著你正有抑鬱表現或抑鬱症。想點別的,好嗎?
有學者認為,抑郇情緒持續或緩解與否?關鍵因素之一就是人們對其的思索是否適可而止。如果抑鬱者憂心忡忡,多半會使抑鬱更加嚴重,持續的時間更長。抑鬱症患者焦慮的事情不少,但都與抑鬱症本身有關,如我們感到心力交瘁、精力不濟、缺乏動力、工作效率差等。一般來說,對這種情況他們很少采取實際行動加以改善。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霍克斯瑪曾對抑鬱症患者思索的問題進行過研究。她舉例說,這些人常常會“讓自己離群索居,感受自己心情有多麼沮喪,擔心由於自己情緒低落,配偶會不會理睬自己,害怕不斷受一個個不眠之夜的煎熬”等。
其二,采用認知療法
有研究發現,對於輕度抑鬱症,有助於改變抑鬱症患者思維定式的認知心理療法,其療效並不比藥物差,而且更有利於防止輕度抑鬱症再度發生。對治療輕度抑鬱症來說,有兩種認知技巧尤為有效,一是學會在冥思苦想中對擔憂的問題質疑,想想這樣看問題是否正確,是否還有更多積極選擇;二是有意識地安排一些愉快且能轉移憂思的活動。
其三,去享受生活
有人提出,緩解抑鬱症的常用方法是通過享受生活讓自己振奮愉快。心情抑鬱時,人們常通過洗個熱水澡,吃點美味佳肴,聽聽音樂,或做愛等,來減輕其鬱悶情緒。婦女心情不佳時,通常的緩解辦法是上街給自己買點小玩意兒或吃點東西。婦女到商店裏,即使不買東西,僅僅隨處逛逛心裏也會舒暢。
其四,給自己一個成功體驗
還有一種方法是設法取得一個小小的成功,如處理好家裏某件拖延已久的雜事,或做做早就打算要搞的清潔衛生。
改善自我形象也有助於解悶消愁,哪怕是穿著整潔得體也妤。
其五,做義工去
緩解抑鬱症的另一個有效方法是助人。抑鬱症患者情緒低落的原因就在於沉溺於自己的苦悶中。如果移情於他人的痛苦,熱心幫助他人,就能把自己從抑鬱情緒的桎梏中解救出來。泰斯的研究發現,投身於誌願者助人活動是改變心境的最佳辦法。然而,這也是人們最少采用的辦法之一。
其六,服藥。
如果以上方法都還不行,最後的選擇應該是服藥。請注意,我們認為服藥是最後的選擇,而不是最初的選擇。服藥對抑鬱症的治療是有效果的。據醫生說,病況嚴重的人吃過抗抑鬱藥,有些會在4至6個星期內好轉。我們還是認為,在服藥的同時,以上方法仍需采用。這是心病,心病還需心藥醫。
六、做時間的主
找到你可能拖延的領域,現在就行動,以減少恐慌和壓力。
把握自己,馬上開始完成這些討厭的任務。
合理安排你的時間和工作。在該工作的時候勤奮工作,在該娛樂的時候放鬆娛樂。安排好每一件事的次序並製定完成每件事所需要的時間表,然後集中精力去完成。
1.避免拖延。拖延是一種說服自己把今天應該做的事推到明天去做的“藝術”。它可以對於任何事情都成立,比如修理漏水的水龍頭,或去看醫生;比如獲取資格論證、開始一項健康鍛煉。
或尋找一份新的工作。
典型的拖延行為是當你坐在辦公桌前看著一份任務時想:
“我現在最不想去做的事就是這個!”然後你出去散步、打電話或去煮咖啡。問題是當你返回辦公桌前的時候,任務還是被放在那裏。剛才你還有一個小時,但是現在你隻剩下45分鍾了。
找到你可能拖延的領域,現在就行動,以減少恐慌和壓力。
把握自己,馬上開始完成這些討厭的任務。當麵對某個期限時。
從那個時間倒著計算應有的工作進度,從開始一步步做起,並一直遵循它。
將規模較大的工作分成若幹個易於完成的部分。這種方法使你可以一次就做好一些事情。
2.計劃好你的時間。對各種事情的優先級別有清楚的認識,並首先去做優先級最高的事。不要允許自己被某些玩笑或緊急的任務所分神,否則代價將是犧牲了高優先級的任務。
在確定了目標和優先級之後,成功的計劃將幫助你完成它們。
計劃就是你要完成什麼樣的目標、如何完成它、誰來完成和什麼時候完成。計劃應當是既有創造性又有靈活性的。有創造性是因為你要規劃未來和未知的事情,有靈活性則是因為你需要有能力去處理可能的變化。計劃必須有其靈活性,否則它是毫無用處的。
一旦對自己的目標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認識,你需要弄清兩件事——你的時間有多少;要走的路還有多長。這些對於每項任務來說都是各不相同的。從事某些條件反射性質工作的人,比如護士,僅僅能夠為他的1/3的時間作出自己的計劃。而另外一些人,比如學校教師,可以支配的時間要比這多得多(可以達到一半,甚至更多)。
為了達到目標,你應當作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計劃。短期計劃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都僅僅意味著將來的幾天,它是目前和你其他所有計劃的中心所在。中期和長期的計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各不相同的,這也是你的時間計劃為什麼如此重要的原因。
3.設立中長期計劃。確定你的長遠目標,這將給你一種目標感和方向感。將規模圈套的目標分成可管理的大塊,運用你的想像來設計出種種可能性和可供選擇的餘地。
使用一份每月/每年計劃圖表來幫助你。可視化的提醒將計劃帶入生活中。定期回顧你的表現,並據此修改你的計劃。在計劃中保持彈性,且不要試圖給自己壓上太多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