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給自己放一個(1 / 3)

一、工作是為了更好地享受生

人活著必須要工作。

隻有工作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

隻有工作才能獲取謀生手段;

隻有在工作中,人才能磨煉自己,發展自己。

但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是為了生活。如果僅為工作而生活,那我們人就成了異化的對象。

正確的人生態度應是:工作時工作,生活時生活,並以享受生活而非拚命工作做為人生的目標。

如果把享受生活看作是對工作的一種消極態度那就大錯特錯了。抱著享受生活的態度,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對工作可能也是一個有益的促進。

我們大家,尤其是狂熱的足球迷們,一定不會忘記一個人,那就是前中國隊主教練米盧。是他,把中國隊第一次帶進了世界杯(第二次什麼時候能進,誰也不敢妄加猜測)。其實,他在戰術上並沒有讓中國足球隊有本質的飛躍,但他卻讓中國隊的隊員們在賽場上充分發揮出自己的能力,並在十強賽中幾近戰無不勝。

秘訣在那裏呢?

原先的中國隊出征前每每又是動員,又是宣誓。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返”之勢。結果搞得隊員還沒上場,壓力已使精神近乎崩潰,到了場上形同夢遊,一次一次又一次讓國人失望,讓球迷心寒。可米盧卻告訴隊員們,足球本來就是一種遊戲,我們應該用享受生活的態度去踢球。包括他的訓練,也是嘻嘻哈哈,連他的紅顏知己李響也不解地問米盧:“正式訓練何時開始?”其實,這就是米盧的訓練模式、足球理念:享受生活,放鬆心態,本質上是對工作的一種促進。

由此看來,享受生活可以減壓,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與效益,一石二鳥、一箭雙雕。我們有什麼理由不這麼做?

當然,工作與生活還是有著重大區別的,我們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這裏想強調的是目前有一種現象,在金領,白領中有相當一批人,是以工作替代了生活。這就成了人生的悲哀了。

至少,我們要做到:工作像螞蟻,生活像蝴蝶。

這是一篇發表於網上的文章題目。作者寫道:

不論是工作像螞蟻,或者生活像蝴蝶,都是我個人的寫照。工作時全力以赴,毫不保留。

從不問會得到什麼回饋。因為從工作中,我已經從過程中得到無數的經驗與樂趣,而螞蟻正是最好的形容:一點一滴,步步為營,聚沙成塔,最後成就一點點成果。人不就是如此?如果你覺得成就小,如果你覺得工作苦,你還會像螞蟻一般工作嗎?

或者說,有人甚至會覺得像螞蟻一樣工作,是多麼悲哀啊,沒有自我,在團隊中像一顆螺絲釘,又那麼微小而脆弱,多可悲啊。可是我從來就是如此:每一個人在工作上,就像螞蟻一樣微小,隻能全力以赴,至於要有什麼回報,隻能靠老天爺賞飯吃。這是謙卑的宿命,這也是無悔的執著。

至於生活像蝴蝶,這更是我個人的寫照,看什麼事都是快樂,什麼事都是樂觀的,充滿變化,鮮花滿途,等待我這隻蝴蝶不斷地探視、發現、采擷,我不會因為工作沉重,意外打擊而懷憂喪誌。因為生活總要過下去,高興如此,痛苦亦然,為什麼不用愉快、樂觀的心情,看待生活的每一段過程呢?快樂是生活的本質,探索也是樂趣的源泉,而蝴蝶正是生活的寫照。

這種人生態度,多麼積極!多麼健康!不管其地位如何、收入如何、學識如何,此人在生活中都是永遠贏家。

二、別苛求自

我們總是滿足別人的期待,忽略了還有自己。正因為有那麼多別人的期待,所以才有了我們自認為不可推卸的責任。每一個人都應終其一生,通過自覺的努力和行動來履行自己的義務。但你真的能確定自己的角色嗎?

工作中有許多事情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麼重要。如果某件事做不做無傷大雅,就可以將它放棄。並不是所有的事都值得你花時間和精力去處理,放棄它實際上是為其他重要的事情蓄積力量。不會放棄的人,不僅會身體疲勞,而且會心理疲勞,從而導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影響工作質量。

即使你是一個日理萬機、責任重大的人物,也沒必要事事關心,事事周全,否則恐怕就是轉成了陀螺也無濟於事;就算你已經做得無可挑剔,你差不多也已經衰弱不堪了。也許這樣的聲音隨時左右著你:“放假?別人可都在!”“那份文件非你親自過目不可!”“你不應該鬆懈,你完全應該比現在更有成就。”這些聲音頻頻和你內心裏真正的意願相違背。你被動地想滿足那種種期望,然而卻因矛盾的壓力依然無法更有效地工作。

要使自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應該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和最有效地管理職責。完成好角色定位,努力爭取當好自己的角色。

當工作結束後,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閑暇時間,切忌將工作帶回家做。像這樣安排好時間,就會體會到順序與節奏之美,而不是感到整天手忙腳亂。

發現自己不快樂的時候,不妨休息一下,允許自己發個呆,少做一點事,等情緒調整過來,再重新工作。如果有特殊情況,必須暫時隱藏不快樂的情緒,但也不要撐得太久。

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你盡了最大的努力,結果仍不盡如人意,你應該有不快樂的權利。也許,在努力的過程中,方法、技巧還有待於改進,沒關係,人非聖賢,誰都會有不完美的時候。

身為一個人,即使是完美主義者也和一般人一樣會犯錯,會失敗,但我們不能變得痛恨自己,不喜歡自己。

千萬別這麼苛求自己。有時候,我們要練習自我放鬆,讓自己犯某些錯誤,要學會喜歡自己。

為了能喜歡自己,我們必須培養出麵對自己缺點的耐心,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降低水準,變得懶惰、糊塗或不再盡心盡力。我們必須了解一個事實:沒有人——包括自己——能永遠達到100%的成功率。期待別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也是不公平的。

王強是一位卓越的實業家,他卻因工作繁忙而經常焦躁不安。他向醫生憤怒地抗議說:“我每天承擔巨大的工作量,沒有一個人可以分擔一丁點的業務。大夫,您知道嗎?我每天都得提一個沉重的手提包回家,裏麵裝的是滿滿的文件呀!”

“為什麼晚上還要批那麼多文件呢?”醫生驚訝地問道。

“那些都是必須要處理的急件。”王強不耐煩地回答。“難道沒有人可以幫你忙嗎?助手呢?”醫生問。

“不行呀!隻有我才能正確地批示呀!而且我還必須盡快處理完。要不然公司怎麼辦呢?”

“這樣吧!現在我開一個處方給你,你能否照做呢?”醫生說道。

王強聽完醫生的話,讀了讀處方的規定:每天散步一小時;

每星期抽出半天的時間到墓地走一趟。

他怪異地問道:“為什麼要在墓地待上半天呢?”

“因為……”醫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是希望你四處走一走,瞧一瞧那些與世長辭的人的墓碑。你仔細地思考一下,他們生前也與你一樣,認為全世界的事都得扛在自己肩上,如今他們全都長眠於黃土之中,也許將來有一天你也會加入他們的行列,然而整個地球上的活動還是永恒不斷地進行著。而其他世人仍是如你一樣繼續工作。我建議你站在墓碑前好好地想一想這些擺在眼前的事實。”

醫生這番苦口婆心的勸告終於敲醒了王強的心靈,他依照醫生的批示,放緩生活的步調,並且轉移一部分職責。他知道生命的真義不在於急躁或焦慮,他的心已變得平和,也可以說他比以前活得更好,當然事業上也是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