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最小壓力、最大成(3 / 3)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下,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爭取做全才,這樣一來,僅具有智能結構中的知識結構顯然不行,至少還應該具有運用知識的各種能力。兩名知識結構等同的人,誰運用知識的能力強,誰實現超前的機會就更大。

六、與壓力共

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定遭受壓力,有了壓力你才能努力工作,勤奮學習,掌握知識和經驗。

遺憾的是,每當人們看到成功者的微笑時,就會忘記了他們在微笑的麵容深處所包含的那份艱辛,那種為了成功的目標而苦苦拚搏的樣子,其實,正是他們在巨大壓力下那種不屈的精神才使他們走向成功的。

艾柯卡是第一個為自己企業做電視廣告的美國企業巨頭。

他四處演講,遊說美國國會同意為克萊斯勒公司提供巨額貸款,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是伶牙俐齒,善於言辭。可是,誰知道他在處於多麼巨大的壓力下?他在從事推銷工作時,壓力是非常大的,但他精心地準備,將壓力變為動力,一次次苦練,並勇敢地從實踐中學習,終於戰勝了壓力,建立起了一個完美的成功者的形象。

機遇、天賦對個人事業的成功起著一定的作用,但把事業成功的因素統統歸結為機遇、天賦,則是不正確的。

在個人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總有一些轉折點,在突破之前,往往是最困難、艱巨的時刻,這種時刻,你一定要判斷形勢、確定方向、保持勤奮,無論情況多麼嚴峻,決不能輕易放棄,因為隻要堅持到底,轉折處就會峰回路轉。

僅僅因為工作出色並不能保證你在單位穩步上升,不管公正與否,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實例。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壓力,但當壓力來臨時,我們必須要有處理的方法和技巧,不管什麼壓力,一旦遇上不加分析就給予處理,這不利於壓力的解決。我們應該認真分析,拋去壓力中那些不積極因素,想辦法把壓力轉化為動力,繼而利用壓力,戰勝壓力,為我所用,創造生活和事業的奇跡,這才是我們最終所追求的目的。盲目行動隻能讓你失敗,失敗後就害怕壓力,從而逃避壓力,把壓力的來臨說成是自己不幸,這種觀點需要你自己加以解決。真正做一個有心人,才是我們走向理想人生的關鍵。

人們普遍認為:要在壓力下才能存活,不過必須是所熟悉的壓力。當他們被炒魷魚時,身心馬上就會出現不適的感覺;

而隨著失業率的節節攀升,各大診所都是人滿為患。醫師往往發現,這些人不管是哪裏痛,其實都是心病所引起的,而且還不是因為經濟壓力。國外有一份報告顯示被訪問的377個失業的朋友,雖然他們都是虎背熊腰,但也禁不起這種折磨,被炒魷魚還不到兩周就渾身疼痛,在日日噩夢之後,有許多人得了慢性病,到了調查接近尾聲時,竟然有超過三成的受訪者得了心髒病。

逃避壓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壓力共舞,做一個有心人,拋去舊的壓力,想法迎接新的壓力,並能克服和解決,創造人生奇跡。

一位電台播音員在她的30年職業生涯中曾遭辭退18次,可是她堅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信念,終於獲得成功。

莎利·拉斐爾很早就立誌於播音事業,由於美國大陸的無線電台都認為女性不能吸引聽眾,沒有一個肯雇用她。她就跑到波多黎各,苦練西班牙語。後為,她被紐約的一家電台雇用,但到了1981年,她遭紐約這家電台辭退,說她趕不上時代,結果失業了一年多。

一天,她向一家國家廣播公司電台職員推銷她的休閑節目構想,“我相信公司會有興趣。”那個職員說,但此人不久就離開了國家廣播公司。後來,她碰到該電台的另一位職員,再度提出她的構想,此人也誇獎那是個好主意,但是不久此人也失去蹤影,最後,她說服第三位職員雇用她,這個人雖然答應了,但提出要她在政治台主持節目。

“我對政治所知不多,恐怕難以成功。”她對丈夫說,丈夫熱情鼓勵她嚐試一下。1982年夏天她的節目終於啟播,由於對廣播早已駕輕就熟了,她便利用這長處和平易近人的作風,大談7月4日美國國慶對她自己有什麼感受,又請聽眾打電話談他們的感受。

聽眾立刻對這個節目發生興趣,她也通過自己的勤奮,戰勝了挫折而一舉成名。

如今,莎莉·拉斐爾已成為自辦電視節目的著名主持人,曾經兩度獲獎,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每天有800萬觀眾收看她的節目。

“我遭人辭退了18次,本來大有可能被這些遭遇所嚇退,無法去做我想做的事情;結果相反,我讓它們鞭策我勇往直前。”拉斐爾這樣自豪地說。

一個遭人辭退18次的人,其所遭受的壓力是不言而喻的,堅強的毅力,是保持勤奮的關鍵,是個人事業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它來源於對遠大目標的執著、渴望和對自己克服困難、戰勝壓力和挫折的信心。

大部分人都喜歡走直線,不喜歡有壓力,但是現實環境有時要求我們遭受挫折,走一段彎路,這時候,就要求人們鼓起勇氣,不要氣餒,不要自暴自棄。過程的曲折並不代表失敗,拿破侖說過:“勝利在最後五分鍾。”隻要你繼續不斷地努力,用百折不回的精神向前,終會有一天會擺脫壓力的困擾。

一位射擊生手,在不想射擊的時候,時常覺得能夠將槍舉得很穩。他舉空槍瞄準的時候,手很穩定;但是那枝槍上一旦上子彈後,而他又想得到分數,這時,心理壓力就乘虛而人了;槍身做上下前後的晃動,像穿針的手一樣顫動。

幾乎所有射擊教練都建議,生手應該多多練習虛彈射擊,以克服這種情況。他鎮定、謹慎地注意自己如何握槍,注意槍身是否歪斜,是慢扣還是急扣扳機;他鎮定地培養這些良好習慣,由於不過度認真,也不過度擔心結果,所以他沒有壓力。

經過千萬次的練習之後,他會覺得他能夠掌握好已經上了子彈的槍,此後也能照樣鎮定、謹慎地動作。

你同樣可利用這種方法從事售貨、教書、經營事業。

懶散、恐懼、不安、不滿,是壓力的溫床,一旦出現了這些征候,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忙碌。快節奏的工作,會使人覺得生活很充實,根本沒有工夫去為所謂的壓力煩惱。

其實,生活簡單,了無牽掛。是人生一大樂事。

在爭取成功的賽程中,你應該減輕壓力,不重要的東西都應該橫下心來,盡量拋棄。有經驗的旅行家,絕不會左一個包、右一袋地把輕鬆愜意的旅行享受變成搬家。

有句西洋成語叫“過河沉舟”,說的就是為了要免除後顧之憂。在成功的旅途上,要過江涉水,已經是障礙重重,所以不要留下先前有用而現在不再有用的工具,以免牽腸掛肚,放不下心。

無論你的渡船是多麼豪華名貴,價值連城,但是你已過了河,它對你就不再有用,隻會成為你的負累,棄之又有什麼可惜?

已經不再有用的東西,留起來隻有霸占地方,還得勤於整理,同時也成為精神和心理上的負擔,實在沒有一點好處。

有些人什麼也不舍得丟,成了廢物的俘虜,讓許多過時無用的東西糾纏束縛,實在不聰明。

如果能從束縛中解放出來,拋棄各種一無用處的廢物,生活簡單,了無牽掛,不但是人生一大樂事,也一定能加速實現你的人生目標。

七、戰勝自我,戰勝壓

幾乎所有的困難、挫折和不幸都會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和情緒上的痛苦,都會使人麵臨著前進與後退,奮起與消沉的困惑,關鍵在於你是否能控製這種情感,駕馭你心理上的壓力。

《國榷》的作者淡迂,在當他那耗費了27年的心血完成的鴻篇巨著一夜之問被人偷去之時,他曾大哭一場,悲痛不已。

貝多芬因耳聾的不幸曾寫下“海利根遺囑”。張海迪由於高位截癱,在極度悲痛中也曾產生過自殺的念頭,幸運的是,這些強者能把種種消極情緒、人生壓力控製在一定的限度之內,不使它們淹沒自己的理智,不讓他們摧毀自己的信念,不叫它們動搖自己的人生目標。

確切地說,那些被稱為強者的人,不是因為他們不會有任何消極情緒和動機,而是因為他們能以巨大的自製力將其戰勝,而後才成為強者的。羅曼·羅蘭在《約翰·克裏斯朵夫》裏說:“人生是一場無盡無休,而且是無情的戰鬥,凡是要做個能夠稱得上為人的人,都在時時刻刻向無形的壓力作戰。本能中那些致人死命的力量,亂人心意的欲望,暖昧的念頭,使你墮落,使你自行毀滅的念頭,都是這一類的頑敵。”

如果說生活的第一戰場上,人們麵對的是挫折、失敗、災難、不幸等等有形的、公開的敵人,那麼在第二戰場上,人們麵對的卻是自己心理上的無形的敵人——壓力。

控製自己固有的情緒,克服自己習慣了的行為方式,征服自己萌生了的意念和動機……總之,當壓力要和自己作對,要同自身搏鬥時,與其說被客觀上的壓力所擊倒,不如說是被自己內心的敵人所征服。而強者之所以為強,恰恰由於他們首先都是駕馭自己情感的主人,是戰勝自我的勇士。

人生想要永遠快樂,你必須作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善用人生給你的一切,是你決定人生而不是讓遭遇主宰你的人生。

第二次世界大戰引起物資緊張、二戰後汽油短缺等一係列問題均沒有改變本田宗一郎的決定,他始終清楚地知道所追求的目標,憑著決心和效率,他讓本田汽車公司成為日本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之一。如果你能像本田那樣目標明確、信心堅定,充分發揮自身潛能,那麼人生就沒有任何做不到的事。

成功或失敗都不是一夜造成的,而是一步一步累積的結果。決定自己主宰人生還是讓遭遇主宰人生,決定掌握自我還是受控於環境,這是人生成敗的一個關鍵。

盡早為自己下定這樣的決心。決定把眼光放遠,決定采取何種行動,決定繼續堅持下去,這種決定做得好,你便能成功。你的人生就會一路鮮花和掌聲。

對於成功人士而言,解除壓力追求放鬆是一門必修課,因此,我們不辭勞苦地探索著減壓的藝術。在與壓力共舞中,使自己的精神和身體都從意識要求中解脫出來,有了一種想要飛翔的感覺。那些沒有好好地掌握減壓力藝術的人,他們的人生過得像上緊發條的鬧鍾一樣。

請記住,是你的決定主宰著你的人生。惟有真正的決定才能發揮改變人生的力量。

人生的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