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水果
餐畢,中國人愛吃點瓜果,而美國人往往再加一份甜食。瓜果自然要比甜食更利健康。
水果可以解酒。飲酒過量常為醉酒,醉酒多有先兆,語言漸多,舌頭不靈,麵頰發熱發麻,頭暈站立不穩……都是醉酒的先兆,這時需要解酒。不少人知道,吃一些帶酸味的水果或飲服1—2兩幹淨的食醋可以解酒。什麼道理呢?
這是因為,水果裏含有機酸,例如青梅富含果酸,蘋果裏含有蘋果酸,柑橘裏含有檸檬酸,葡萄裏含有酒石酸等,而酒裏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機酸能與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類物質從而達到解酒的目的。
同樣道理,食醋也能解酒是因為食醋裏含有3—5%的乙酸,乙酸能跟乙醇發生酯化反應生成乙酸乙酯。盡管帶酸味的水果和食醋都能使過量乙醇的麻醉作用得以緩解,但由於上述酯化反應在體內進行時受到多種因素的幹擾,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因此,防醉酒的最佳方法是不貪杯。
水果不能代替蔬菜。2、3歲的孩子可能不喜歡吃蔬菜,因為其比較難咀嚼,味道也不太吸引孩子。於是,有些父母就用水果來代替蔬菜。水果與蔬菜的成分不同。新鮮水果中主要成分是維生素C、有機酸及無機鹽,還有少量的糖,而新鮮蔬菜中含有的維生素C、礦物質及纖維素比水果多。纖維素可以促使腸蠕動,防止便秘。有些蔬菜中含有一些植物化學物質,可以抗癌,防止血管硬化。因此,水果與蔬菜提供的營養素並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
水果暗藏殺機。有人錯誤的認為:水果營養成分高,多吃對人有好處。其實不然。比如,蘋果含有糖分和鉀鹽,吃多了對心髒不利,冠心病、心肌梗塞、腎炎、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柑橘性涼,腸胃不適,腎肺功能虛寒的老人不能多吃;梨子含糖較多,糖尿病人吃多了會引起血糖升高;柿子含有單寧、柿膠酚,胃腸不好或便秘患者應少吃,否則容易形成柿石;菠蘿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以及檸檬酸、蛋白酶等,而且有消食止瀉、降壓利尿等功效。但是,有些特異體質的人吃了後會發生陣陣腹痛,甚至嘔吐等不適應症,最好把削好的菠蘿放在鹽水中浸泡後再加熱吃。山楂食用過多會傷人中氣,因為山楂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和果酸等成分。是破氣去積滯之品,平素脾胃虛弱或正服食人參等補氣藥的人不宜食用。兒童處在換牙時期,如經常大量食用,對牙齒的生長不利,而且影響食欲。西瓜性寒,過多食用易造成胃寒、腹滿腹脹、腸胃消化力下降等不良症狀。另外,西瓜含有極豐富的糖分,多吃西瓜,就會攝入大量的糖分,多餘的糖類物質在體內積存變成脂肪,使體液變成酸性環境,影響人體健康,而且還會影響飲食平衡,使蛋白質、礦物質等攝入減少,從而引起營養不良。香蕉中含有較多的鎂、鉀等元素,這些礦物質元素雖然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但若在短時間內一下子攝入過多,就會引起血液中鎂、鉀含量急劇增加,造成體內鉀、鈉、鈣、鎂等元素的比例失調,對健康產生危害。此外,多吃香蕉還會因胃酸分泌大大減少而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和情緒波動過大。
飯後不宜吃水果
現在大多數人都習慣飯後可以吃些水果,其實這個方法是錯誤的,飯後立即食用水果不僅對腸胃無益而且有害,因為剛吃完飯,腸道和胃裏的飯都沒有消化,立即食用水果會造成腸道阻塞對胃造成傷害,長期這樣習慣下去造成胃脹肚子突出,對健康造成一定傷害。
水果大多屬寒性,更宜在下午吃
有些人習慣起床就吃水果,其實水果大多是寒涼食物,剛起床時就食用會刺激腸胃。最好在下午三四點吃水果,這有利於營養的吸收利用。
產婦吃水果注意事項
產後坐月子不吃水果,產婦的飲食控製得很單調,這是不科學的,對產婦的身體恢複、寶寶的生長發育也是很不利的。我們知道,月子期的營養與產婦的身體健康及新生兒的哺乳關係極為密切。產婦身體丟失一部分血液,需要及時補充;生殖器官發生損傷,需要修複;新生兒的生長發育,需要大量母乳的分泌。根據這些生理特點,產婦在產褥期除多吃些肉、蛋、魚等食品外,還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
維生素是一類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質。月子裏的產婦和新生兒需要各種營養成分,對維生素的需求是必不可少的。水果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膳食纖維,它可以幫助產婦增加食欲,幫助消化,對緩解產後便秘有一定的作用。
為了保證產婦的身體恢複和母乳有充足的營養,產婦在月子裏每天一定要攝入適量的水果。吃水果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的事情:1、最好是吃新鮮的水果。2、最好吃常溫的水果,不要吃過涼的,如剛從冰箱拿出來的水果要放在室溫裏過一會兒再吃。3、吃水果時要注意清潔,應清洗幹淨或去皮後再吃,以免發生腹瀉。4、吃完水果後,要及時漱口,以防止牙齒腐蝕。
病人吃水果注意事項
1、患肝炎的人,可適量吃些橘子和紅棗等含維生素C較多的水果,但不要多食酸性強的水果。
2、患糖尿病的人,應少吃含糖量較多的梨、蘋果、香蕉、西瓜等。
3、經常大便幹燥的人,可適量吃些桃子、香蕉、橘子等,因為這些水果有緩下作用。
4、經常腹瀉的人,不要多吃有緩下作用的水果,可適當地吃些蘋果,因其有固澀作用。
5 、胃酸較多的人,不要吃李子、山楂、檸檬等含有機酸較多的水果。
6、患心髒病和水腫的人不要吃含水量較多的西瓜、椰子汁等,以免增加心髒負擔和加重水腫。
要素一:吃水果的時機
當血糖控製比較理想,即空腹血糖能控製在7.8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製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製在7.5%以下,沒有經常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就滿足享受水果的先決條件了。如果血糖控製不理想,可先將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當水果吃,等病情平穩後再選擇水果。
要素二:吃水果的時間
水果一般在兩次正餐中間(如上午10點或下午3點)或睡前一小時吃,這可以避免一次性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使胰腺負擔過重。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餐後立即吃水果。
要素三:吃水果的種類
各種水果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約為6%~20%。應選擇含糖量相對較低及升高血糖速度較慢的水果。後者對不同的糖尿病人可能有一定的差異,可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作出選擇。一般而言,西瓜、蘋果、梨、橘子、獼猴桃等含糖量較低,對糖尿病人較為合適,而香蕉、紅棗、荔枝、菠蘿、葡萄等含糖量較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要素四:吃水果的數量
根據水果對血糖的影響,每天可食用200克左右的水果(可提供約90千卡的熱量),同時應減少半兩(25克)的主食,這就是食物等值交換的辦法,以使每日攝入的總熱量保持不變。
按上述四個要素去做的同時,糖尿病人還應自己摸索規律,如果能在吃水果前後2小時測一下血糖及尿糖,對了解自己能不能吃這種水果,吃得是否過量會很有幫助。
另外:
中國人大部分家庭習慣於每天買新鮮食品,而美國人喜從超級市場一次性大量購回,然後每天食用冷凍食品。美國人食用的罐頭食品(含種種不利健康的化學添加劑)及醃臘食品(含有多種可能致癌的物質)分別為中國人的15倍和6倍。
中國菜名多富吉利色彩,席間互說祝福話,餐畢往往心情愉快、心情放鬆。
適合中國人的食物
§§§第三節 秋冬飲食禁忌
秋季飲食禁忌
俗話說:“一夏無病三分虛”,立秋一到,氣候雖然早晚涼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極易倦怠、乏力、納呆等。在民間素有“秋補”習俗。萬物正可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必要。但進補不可亂補,應注意八忌:
忌無病亂補
無病亂補,既增加開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魚肝油過量可引起中毒,長期服用葡萄糖會引起發胖、血中膽固醇增多、易誘發心血管疾病。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將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幹,口苦,口臭,大便幹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