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
遠閣新晴,為祁世培作
此詞描繪雨後新晴的一片美景。祁世培:祁彪佳,號世培。《明史·祁彪佳傳》:“祁彪佳,字弘吉,浙江山陰人。祖父世清白吏。彪佳生而英特,豐姿絕人。弱冠,第天啟二年進士,授興化府推官。始至,吏民易其年少。及治事,剖決精明,皆大畏服。”張岱《石匱書後集》卷36載他晚年殉國的事跡極為感人:“北兵奄至,潞王出降……彪佳至寓山……晚命具酌,暢飲數卮。移時子侄童仆皆散去,獨呼祝山人至瓶隱密室,縱談古今忠臣烈士,娓娓數千言,屬山人焚香煮茗,遂開牖望南山,笑曰:‘山川人物,皆屬幻影。山川無改,而人生倏忽,又一世矣。’複向榻中端坐,暝目屏息良久,忽張目曰:‘向謂死若何,如此是矣。’……”最後端坐池水中而死,才四十四歲。他是張岱的好友。
山水精神鶯燕喜,好似乾坤,又做乾坤起。柳濯疏眉口刺齒,如人新浴彈冠始。澀日遮藏羞欲死,一抹輕煙,橫截青山趾。欲畫秋江多仗紙,遠峰一角餘皆水。
山水精神鶯燕喜,好似乾坤,又做乾坤起。柳濯疏眉口刺齒,如人新浴彈冠始——此詞上片是說:雨後新晴,山山水水更顯得精神抖擻,黃鶯與燕子更加高興,仿佛整個宇宙重新開始。柳樹濯洗過稀疏的眉毛,尖尖的柳葉像一排排牙齒,好比一個人剛剛經過沐浴整冠。
澀日遮藏羞欲死,一抹輕煙,橫截青山趾。欲畫秋江多仗紙,遠峰一角餘皆水——此詞下片是說:一輪紅日遮遮藏藏好像極為羞澀的樣子,一抹輕煙,橫罩在青山腳下。要想畫出秋江之景必須多多依靠紙(意指紙上現出大片空白),遙遠的山峰畫在紙的一角,其餘大片空白都是水了。
俗語常說“美景如畫”,此詩最後兩句妙在用畫秋江之景來形容雨後新晴景色之美。
蝶戀花
通台夕照
此詞描繪了夕陽西下時的美景。
西望柯亭真怪絕,萬疊螺青,團簇多層折。古壑蒼崖如老耋,招提辟瞫成童孽。收拾殘山藏繡瞭,霞濕瘢痕,墳起丹邱血。孔雀驚飛收不迭,疏羽片片留金屑。
西望柯亭真怪絕,萬疊螺青,團簇多層折。古壑蒼崖如老耋,招提辟咡成童孽——此詞上片是說:西望柯亭,景色絕美絕怪,萬山重疊如青螺,團團簇簇而又層層疊疊。古壑蒼崖像一位老人,寺廟就像一個兒童,仿佛一位老人對著兒童在懇切地教誨。辟咡:有多義,(一)謂交談時側著頭,不使口氣觸及對方,以示尊敬。(二)指耳語。(三)謂尊長者懇切教誨。(四)指尊長者。這裏用第三項義。
收拾殘山藏繡癏,霞濕瘢痕,墳起丹邱血。孔雀驚飛收不迭,疏羽片片留金屑——此詞下片是說:在夕陽下,殘山像一幅幅錦繡,霞彩的瘢痕,像一堆堆隆起的神仙的血。孔雀驚飛起來收不住翅膀,它的片片羽毛留下一片閃閃的金光。
此詞善於運用比喻。將萬山比為青螺,將蒼崖比為老人,將寺廟比為兒童,將殘山比為錦繡,將霞彩比為神仙血。靠了眾多的比喻,將夕照下的美景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麵前。
蝶戀花
清泉沁月
此詞描繪了清泉沁月的奇特想象與意境。
月與清泉居處角,何事幽人,忽與泉通著?聞道江聲精草格,江聲不與書同作。說向庸人徒嘯噱,汲水傾來,那見連金魄?試思吳剛將月琢,月華片片成飛瀑。
月與清泉居處角,何事幽人,忽與泉通著?聞道江聲精草格,江聲不與書同作——此詞上片是說:月亮與清泉的住處本來是不相連通的,哪裏來的閑人,竟將月亮與清泉互相連通?聽說江水的流聲精於草書的格調,但江水的流聲與草書並不相同。
說向庸人徒嘯噱,汲水傾來,那見連金魄?試思吳剛將月琢,月華片片成飛瀑——此詞下片是說:將這件事(按指清泉沁月)告訴庸人會讓庸人發笑,他可能要說,汲了水倒出來,哪裏見到它連著月亮?但我們試想像一下,如果吳剛在斫月亮,那月亮的光華不就變成片片飛瀑了嗎?
詩人的想象與平常人確實不一樣。“清泉沁月”那是極美的一種詩意的想象,在庸人看來,簡直是可笑至極!
蝶戀花
峭石冷雲
此詞描繪了深山中雲氣凝聚的優美境界。
一片奔雲來此駐,雪濕冰團,弱翼難飛去。剝蘚鐫名多受記,平泉草木皆登誌。思在襄陽袍袖住,芒碭雲深,個裏藏劉季。喜得嘉朋常覓至,愚公穀口觀雲氣。
一片奔雲來此駐,雪濕冰團,弱翼難飛去。剝蘚鐫名多受記,平泉草木皆登誌——此詞上片是說:一大片奔走的雲彩到這裏住下,它凝聚在峭石上,就像雪濕冰團一樣,它那柔弱的翅膀,再也難以飛走了。遊人剝下峭石上的苔蘚,鐫刻上名字。這裏的山泉草木都被登上了地方誌書。
思在襄陽袍袖住,芒碭雲深,個裏藏劉季。喜得嘉朋常覓至,愚公穀口觀雲氣——此詞下片是說:想要居住在這個風景秀美的地方,像當年劉邦住在芒碭山中一樣。隻要有嘉賓友人能經常尋找到這兒來,我就非常高興,可以跟他們一起到愚公穀口去觀看雲氣。
張岱《西湖夢尋·癅花閣》有“身在襄陽袖石裏”句,唐代孟浩然是著名的山水詩人,他的家鄉襄陽是個自然風光十分秀美的地方,“襄陽袍袖”比喻地方雖不大,但風光秀美,願意居住在那裏。芒碭雲深:《文選·卷五十二·論二》李善注……高祖隱於芒碭山澤間,呂後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呂後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
詞中用了“襄陽袍袖”和“芒碭雲深”這兩個典故,就將詩人對於這個峭石冷雲景點的戀戀之情寫足了。
蝶戀花
小徑鬆濤
此詞描繪了鬆濤的美妙動聽。
步到寒林聲謖謖,龕赭潮生,噴薄來山麓。臥聽簷前風雨速,秋濤八月驚枚叔。入寺知微呼筆墨,奮袂如風,洶洶能崩屋。四壁煙雲傾百斛,江聲入手成飛蹴。
步到寒林聲謖謖,龕赭潮生,噴薄來山麓。臥聽簷前風雨速,秋濤八月驚枚叔——此詞上片是說:漫步來到寒林,聽到赭色的龕岩上謖謖的漲潮聲,仿佛浪潮噴薄,一下子湧到了山腳下。睡著聽更為美妙,就像一片急風暴雨的聲音,又像枚乘賦《七發》中所寫到的秋濤聲。
入寺知微呼筆墨,奮袂如風,洶洶能崩屋。四壁煙雲傾百斛,江聲入手成飛蹴——此詞下片是說:進入寺中,招呼寺僧準備筆墨,風速一樣揮毫,畫出洶洶能崩屋的鬆濤。頓時間,仿佛百斛煙雲傾瀉在四麵牆壁上,如江濤一樣的鬆濤一入手就變成了飛速跳動的線條。
此詞上片直接描寫,用江濤聲來形容鬆濤聲,又用枚乘《七發》的典故,將鬆聲寫得極其逼真。下片寫畫鬆,聲音本是無法畫出的,張岱就用百斛煙雲和飛速跳動的線條來烘托,更用“洶洶崩屋”來補充,從而將鬆濤聲寫足。
蝶戀花
虛堂竹雨
此詞描寫空堂竹雨聲的美妙動聽。
如聽秋聲軍令急,奉詔周昌,口作期期吃。疾走含枚風雨集,千人步履爭呼吸。更似冰絲清欲泣,著意吟揉,手重弦聲澀。宛在瀟湘波上立,琵琶怨灑千行濕。
如聽秋聲軍令急,奉詔周昌,口作期期吃。疾走含枚風雨集,千人步履爭呼吸——此詞上片是說:空堂聽竹雨聲,好像所到了瑟颯的秋聲,又像緊急的行軍聲,還像周昌說話,發出期期的口吃聲,更像千人的走路聲與急促的呼吸聲。《史記·卷九十六》:“帝欲廢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為太子,大臣固爭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而周昌廷爭之,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既罷,呂後側耳於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更似冰絲清欲泣,著意吟揉,手重弦聲澀。宛在瀟湘波上立,琵琶怨灑千行濕——此詞下片是說:更像從琴弦上彈奏出來的淒清哭泣聲,是彈琴者在用心揉弄發出的呻吟聲,他落手很重而弦聲艱澀。又宛然像瀟湘妃子在湘水上哭泣,更像琵琶女彈奏了使“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哀怨之曲。屈原《九歌》中有《湘君》《湘夫人》。白居易《琵琶行》:“莫辭更坐彈一曲,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急。淒淒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此詞采用了博喻手法,集中運用了十種比喻將空堂竹雨的聲音形容到無以複加的程度。
蝶戀花
平疇麥浪
此詞描寫了平原上麥浪翻滾的豐收景象。
昔日東坡思栗裏,良穗懷新,寫盡澄心紙。今見平疇如綠綺,翻來白浪潮頭起。野老豚蹄心更侈,篝滿甌窶,奢願還無己。處處軍輸如吸髓,敢雲畎畝忘庚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