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占據冀州、青州和並州(今河北中南部、山東東北部和山西大部)。
曹操占據兗州、豫州(今山東西南部、河南東部)。
袁術占據揚州(今淮河下遊南部和長江下遊以北地區)。
張繡占據南陽(今河南西南部)。
陶謙、劉備、呂布先後占據徐州(今江蘇北部、山東東南部)。
孫策占據江東一部分(今長江下遊以南地區)。
劉表占據荊州大部分(今湖北、湖南)。
劉焉、劉璋占據益州(今四川、重慶、貴州以及雲南北部)。
張魯占據漢中(今陝西南部)。
董卓、李傕(音決,jué)、郭汜(音四,sì)等先後占據司州(今陝西中東部、河南西部)。
馬騰、韓遂占據涼州(今甘肅、寧夏和青海湟水流域)。
東漢末年武裝割據形勢圖
這些各據一方的官僚地主武裝集團,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爭奪土地和人口,相互間展開了一係列的兼並戰爭。
在關東,191年,公孫瓚打敗冀州牧韓馥。韓馥投靠袁紹,袁紹自稱冀州牧。接著,袁紹同公孫瓚又連年戰爭。193年,公孫瓚打敗幽州牧劉虞,占據了幽州。與此同時,南方的袁術打敗揚州刺史陳瑀後占據揚州。袁術袁紹兄弟之間也不和,各自樹立黨羽,互相攻伐。袁術為了對付袁紹,北結幽州的公孫瓚使其南下進攻冀州。公孫瓚還私自任命嚴綱為冀州刺史、田楷為青州刺史。袁紹同公孫瓚之間相互交兵不已。袁紹為了對付袁術,采取了結交荊州劉表的策略,使劉表牽製袁術。袁術派孫堅領兵南下進攻荊州,雙方也展開了激戰。在兗州、徐州,主要是曹操同袁術、陶謙、劉備、呂布的戰爭,反複較量,甚是激烈。
在關中,董卓將天子遷於長安之後,自為太師,號曰“尚父”。他將從洛陽等地搜刮來的大量金銀財寶和糧食,積藏在郿塢(城牆高厚皆七丈)之中,說:“大事成功,我可以雄踞天下;不成,這些也夠我享用一輩子了!”他大封親戚為官,“並列朝廷”,聲勢顯赫。他還大肆誅殺異己,“法令苛酷,愛憎淫刑,更相被誣,冤死者千數”,弄得“百姓嗷嗷,道路以目”。
192年,司徒王允、司隸校尉黃琬、中郎將呂布等,密謀誅董卓。呂布自從殺死丁原之後,成了董卓的保鏢,二人誓為父子。後來呂布因小事未合董卓意,險些被董卓用手戟刺死,呂布不滿。又呂布與董卓“侍婢(無姓名記載)私通”《三國誌·魏誌·呂布傳》。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便參與了王允的密謀。他們乘獻帝生病剛好,大會群臣於未央宮之機,派親信兵士十餘人扮成衛士模樣,守住宮門,等董卓入門之後,一擁而上。董卓被刺傷,墜落車下。他大聲喊叫:“呂布何在?快來救我!”呂布應聲喝道:“有詔令討賊臣董卓!”《三國誌·魏誌·董卓傳》。舉矛將董卓刺死。長安城中老百姓聽到董卓被殺的消息之後,高興極了,紛紛“歌舞於道”,不少人還喝酒吃肉以示熱烈慶祝。
董卓死後,王允掌握政權。王允剛愎自用,不講策略,許多過去依附於董卓的公卿大臣被他處死。著名學者蔡邕聽到董卓被殺的消息,歎惜了幾句,也被下獄致死。對董卓的部下,王允也不注意妥善處置。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趁機煽動部屬反叛,領兵十餘萬進攻長安,打敗呂布,殺死王允。不久,董卓部將間為了爭奪最高權力,又展開了持續兩年多的大混戰。李傕先殺掉樊稠,又同郭汜互相殘殺,鬧得烏煙瘴氣。
軍閥間的連年戰爭,使人民大量死亡流散,田園荒蕪,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原來經濟發達的關東、關中地區,數百裏不見煙火,出現了詩人王粲在《七哀詩》中所描寫的“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
三、“五色棒”——曹操初露頭角
在割據的地主武裝集團中,勢力較大的是黃河中下遊以北的袁紹和黃河中下遊以南的曹操。
曹操畫像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國相當於郡)譙縣(今安徽亳縣)人,桓帝永壽元年(155年)出生於大官僚地主家庭。他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曾任中常侍,桓帝時封費亭侯,地位很顯要。宦官本來是不能生兒育女的,但由於東漢後期宦官勢力很大,順帝便下令允許他們收養幹兒子襲爵。曹騰死後,曹嵩繼承費亭侯爵位,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掌錢穀,卿官)等職。靈帝賣官時,曹嵩曾以一萬萬錢的巨款買得太尉的官職。宦官在當時社會上是被人歧視的,出身名門的官僚士大夫就更看不起他們了。但在漢末宦官專權的幾十年中,曹氏家族的勢力卻是相當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