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應對進攻與威脅的技巧(1 / 2)

一、如何應對進攻

成功的談判,了解對手的情況是一種必需的準備,談判人員隻有在這種準備的基礎上,才能選擇應用具體而有效的談判方式,反擊對手,從而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了解對手,最根本的是要摸清其屬於哪一種類型、善於采用哪種進攻手段,這樣,己方才能在談判桌上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一擊而中。

(一)進攻者的類型和進攻手段

1.進攻者的類型

(1)強硬型談判對手。這種對手的情緒往往表現得十分激烈,態度強硬,在談判中趾高氣揚,他們不習慣也沒耐心去聽對方的解釋,總是按著自己的思路考慮問題,認為自己的條件已經夠好的了;他們喜歡在談判中虛張聲勢,動不動就威脅、恐嚇對手;他們總是咄咄逼人,不肯輕易示弱。

(2)攻擊型談判對手。這種對手往往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向對方發起進攻,以此來迫使對方屈服,甚至不給對方反抗的餘地。

(3)搭檔型談判對手。這種對手在談判過程中若隱若現、虛實相間,最是令人防不勝防。常見的表現是:談判開始時,對方隻派一些低層人員作為主談手,到談判快要達成協議時,真正的主談手才突然插進來,表示以前其談判人員沒有權力做出這樣的決定;或是此前雙方所談的價格過低,或是時間難以保證。當你表示很失望或者覺得一切都完了的時候,對方往往會說:“如果你確實急需,我也可以和你成交,不過在價格上需要做些調整……”你此時必然會感到無可奈何,因為談判進行到了這個時候,你方已經完全攤開了底牌,對方掌握了你談判的一切秘密,你若想達成協議,除了做出讓步之外別無他法。

(4)逼迫型談判者。這也是一種很難對付的談判對手。他們經常會采取各種方式來威脅對方,使對方就範,例如,利用期限、拖延戰術、對方的競爭對手,甚至用無中生有的方法等進行逼迫。這些逼迫方式往往比正麵強迫更有效。

(5)圈套型談判對手。這種對手通常比較喜歡施展自己的聰明機智,在談判中給對方設下各種各樣的圈套。他們有時通過語言來設置圈套,有時則通過一些動作或事實來設置圈套,有時幹脆將整個談判設置成一個大圈套。遇到這種對手,稍不注意,就會落入其設置的圈套中。

(二)應對進攻的技巧

談判中,常用的應對進攻的技巧以下。

1.對付強硬型談判對手的技巧。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對方進行反擊。不過,在進行反擊之前,談判人員最好先了解一下對手的情況,例如,他如此強硬的原因是什麼?他是根據其上級的指示,還是這隻是他的一種談判技巧?是不是由於談判者個人的性格和作風造成的?等等。如果對方是根據其上級的指示而這樣做的,那麼,你最好放棄與對手爭論的機會,轉而去找他的上司,這樣更直接有效;如果這不過是對手使用的談判技巧,你就大可沉著應戰,無須懼怕對手的強硬;如果這是對手一貫的談判作風,那麼,就應當從打掉他的囂張氣焰入手。

2.對付攻擊型談判對手的技巧。攻擊型談判對手往往以表麵的氣勢洶洶來掩蓋其理由的不足,他們往往是想用氣勢壓倒對方。對付這類人,談判人員必須注意的一點就是切莫驚慌、自亂陣腳。同時,也不要過於憤怒,使自己失去分寸。因為無論是自亂陣腳還是失去分寸,都會給對方以可乘之機,同時也會使己方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攻擊型的對手表麵上看的確有點嚇人,擊敗他的關鍵是要找到其要害,也就是他的理由不足之處。掌握了這一點,你便可以用對付強硬派的手法來對付他。

3.對付搭檔型談判對手的技巧。和這種談判對手進行談判,一定要小心謹慎。在談判之初,你必須了解對手是否有權在協議書上簽字。如果對方表示決定權在他的上司那裏,那麼,你就應該堅決拒絕談判。此外,既然對手派來的是下層人員與你談判,你不妨如法炮製,也派下屬人員去談判或者由別人代替你去談判,等到快要達成協議時,你再直接與對方掌權的人談判。這樣,你就能獲得較大的轉換空間,不至於到關鍵時刻被對手牽著鼻子走。

4.對付逼迫型談判對手的技巧。對於對手的競爭式逼迫,首先應該分析自己的優劣,並與競爭對手的優劣進行比較。如果確信自己具有優勢,就應該堅持自己的原則立場,不為對方的逼迫所動,這樣就可以多獲利或少受損失。

拖延式逼迫與期限式逼迫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不給定時間的,而後者是給定時間的,二者的共同點是都用時間來給對方造成壓力。對付這種談判對手,應當從兩個方麵權衡,再確定應對辦法。一方麵是如果己方超過這個期限或無限期拖延下去是否會有損失,如果有,損失有多大;另一方麵是己方對這份協議的重視程度如何。一般而言,應當認真研究對方設定期限或拖延的動機,還要仔細比較達不成協議雙方的損失,由此判斷出對方設立期限或拖延是在製造壓力,還是真想終止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