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其他相關禮儀(1 / 2)

一、宴請及赴宴禮儀

宴席娛樂是談判各方聯絡感情、洽談生意、增進友誼的重要橋梁。俗話說:“隻要吃好了、喝透了,沒有辦不成的事。”許多商務合作就是在推杯換盞、迎來送往中辦成的。事實證明,生意在飯桌酒場上的成功率要遠遠高於在談判桌上的成功率,所以說,飯桌酒場也是商務人員應該經常出入的場合之一。飯桌上的禮儀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夠把握和利用好這些禮儀,相信商務人員一定能在飯桌酒場上遊刃有餘。

(一)應邀

接到口頭或書麵的宴會邀請後,你能否出席要盡早答複對方,以便對方妥善安排。如果接受邀請,就不要隨意變卦;如果不得不改變,應該盡早向主人解釋、道歉,有條件者最好登門致歉。在應邀前往之前,要核實主人是誰、何時何地,以及對著裝的要求等。

(二)掌握出席時間

出席宴請抵達時間的早晚、逗留時間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客人對主人是否尊重。客人遲到、早退或者逗留時間過短,往往會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主人的表現。身份高者可以略晚到達,一般客人應略早到達。待主賓離席後,其他客人再陸續告辭。關於出席宴請時間,世界各地通行的做法是準時到達,也有的國家是晚一兩分鍾到達,我國的禮儀習慣則是提前二三分鍾到達。確實有事需要提前退席的客人,應向主人說明後再悄悄離去;也可以事前打好招呼,到時自行離去。

(三)入座

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不可隨意亂坐。

(四)進餐

入座後,待第一批菜肴上來,主人招呼後,就可以開始進餐了。用餐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身體與餐桌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如果太遠不易於取得食物,如果太近了又容易使手肘過度彎曲而影響個人儀態。最理想的坐姿應該是身體挺而不僵,儀態自然,既不呆板也不輕浮。此外,還要謹記一點,在餐桌上一個勁兒“埋頭苦幹”的人,往往比狼吞虎咽的家夥更令人不快。

2.餐巾應該等主人攤開使用時,客人才能將它攤開放於自己的膝蓋上。餐巾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油汙、湯水等滴在衣服上,其次是用來擦拭嘴邊的油汙;不能用餐巾擦臉、擦手或者除去口中之食物,更不可用它來擦拭餐具。用餐完畢或用餐後離桌,應該將餐巾放於座前桌上左邊,不可胡亂扭成一團。

3.中餐宴請外國客人時,除了要擺碗筷之外,還要擺好刀叉,以中餐西吃為宜。西餐刀叉的使用方法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將食物切成小塊後,再用叉送入口中。吃西餐時,按照刀叉順序由外往裏取用,每道菜吃完後,要將刀叉並攏平放於盤內,或者擺成八字,或者呈交叉形,刀口向內以示吃完。

4.將送到你麵前的每一種食物多少都用一點,特別可口的食物不要一次吃得過多,對不合口味的食物也不要流露出厭惡的表情。

5.在吃西餐中的肉類時,要邊切邊吃,切一次吃一口;吃雞、龍蝦等食物時,看到主人示意後,可以用手撕開吃;如果菜肴是帶腥味的食物,常備有檸檬,可以用手將汁擠出來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吃麵條之類的食物時,可以用叉、筷卷起以一口之量食之,不要出聲吸食;喝湯時,忌用口吹,忌出聲。

6.進餐時應該盡量避免打噴嚏、打哈欠、長咳、擤鼻涕。當噴嚏、咳嗽無法抑製時應該用手帕掩口,並避免對著人,事後要為自己的失態向周圍人表示道歉。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

(五)交談

無論是主人、陪客還是賓客,都應該主動與同桌的人交談,特別是對左右鄰座的人不可不理不睬。不要隻與幾個熟人或者隻與一兩個人說話。如果與鄰座不相識,可以先作個自我介紹。

(六)飲酒

在主人和主賓致辭、祝酒時,客人應該停止進餐和交談,注意傾聽,不得借此時抽煙。主人或主賓到各桌敬酒時,應該起立舉杯。在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的場合也可以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時,應注意不要交叉碰杯。碰杯時,一定要目視對方致意。

宴會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雖然可以活躍氣氛,但也不可頻頻敬酒,切忌喝酒過量,應該控製在本人酒量的1/3左右,以免醉酒後失言、失態。宴會上不要勸酒,更不得灌酒。飲酒的藝術在於慢慢品嚐,因此以選用地方特色酒為好。主人在選用葡萄酒時要慎重,葡萄酒種類、品級多,外國人常常以此來衡量宴會的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