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牆上的時鍾已經指向了八點半。陳靈川掏出手機,他要給楊世中和古祥麟打個電話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號碼還沒撥出去,門開了,楊世中帶著他的整組人馬進了會議室。等到他們一行人坐定,古祥麟也神色匆匆跑了進來。陳靈川和他打了個照麵,古祥麟看著他一點頭,眼光裏滿是自信的神色。陳靈川心裏一陣安慰,這個古祥麟一定是找到了什麼。
楊世中把電腦連上一台嶄新的投影儀,屏幕上頓時出現了一張表格。行標為銀行名稱,列標為貸款申請數和金額。楊世中拿起激光筆點著表格名稱說道:“這是楓丹置地08年在江東開發的一個高檔項目春申嘉園的個人住房貸款申請明細。我們請了江南銀監局的同誌們幫忙,徹查了江南市所有銀行對這個項目的個人按揭,從第一列可以看到,建設、交通、浦發這幾家銀行,都對這個項目提供了個人按揭貸款。但是問題是,這個項目總共隻有840個單位,幾家銀行卻提供了979個按揭。這多出來的139個按揭,是從哪裏來的呢?這139筆按揭,總計金額六億五千多萬,錢又到哪裏去了呢?”
楊世中話音剛落,下麵的人已經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楊世中繼續說了下去:“這個星期銀監局幫我們逐項核實了貸款,發現春申嘉園的有些單位,幾個月之內有雙重按揭的情況。查了查這些單位的雙重按揭詳情,裏麵的貓膩不可謂不大。第一次按揭,隻集中在一家銀行——某某銀行江南分行,這第一次按揭,全都是假的,我們逐項清查了辦理貸款時申請人所用的資料,除了身份證是真的之外,收入證明、預售房合同都是偽造的。這些身份證的來源和所有人我們已經委托公安部門去查了,偽造收入證明和預售房合同也正在調查之中。”
陳靈川內心激動不已。好個楊世中,把楓丹置地這些家底都抖了出來,要是調查結果落實了是楓丹置地觸犯貸款詐騙罪的話,史隆昌一定會吃不了兜著走,他和鄺景賢之間的關係,恐怕也能水落石出。但是史隆昌早早聞到風聲跑到了加拿大不回來,這可實在讓人頭疼。
“為什麼他們要造假按揭呢?”底下有人問道。
“想把資金早日回籠,用來開發別的項目。”楊世中抿了一口礦泉水答道,“像楓丹置地這種大玩家,玩的是資本運作。國家前幾年嚴格控製房地產開發專項貸款,使得利率高居不下,現在還維持在7%左右。但是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利率是6%左右。這當中1%的利率差,對於動不動貸款幾個億甚至十幾個億的開發商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所以他們用從假按揭貸到的錢來償還房地產開發的錢,每年能省下來幾千萬。”
底下頓時噓聲一片,又有人問道:“那如果真的購房人也到提供假按揭的銀行去貸款,衝突了怎麼辦?”
楊世中歎了一口氣,“銀行和開發商是串通好的,要麼找個理由不貸,要麼照常吃下,銀行多了一分利息收入,還管他什麼黑與白?更有甚者,有些銀行為了追求業務量,也為了照顧大客戶,主動跟開發商配合幹這些勾當。”
陳靈川心裏是洞若觀火。這種假按揭的把戲,前些年就有了,沒想到楓丹置地也玩這一套。他原本以為史隆昌也是一世奸雄,看不上眼這些小打小鬧,而是會在大的貸款項目上做文章,例如在抵押質押上動手腳。查了這幾個星期下來,房地產開發貸款上沒出問題,卻在這裏找到了把柄,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了。眼前的情況來看,楓丹置地幾乎是坐實了騙貸這個罪名,按當前刑法的規定,如此大的金額,判無期徒刑都不是難事。眼下要緊的是趕快收集證據,今天晚上就要把楓丹置地在江南的辦公室封起來,一片紙都不準帶出去。想到這裏,他低聲跟梁元初耳語了幾句,梁元初會意,拿起一張稿紙在上麵寫了些東西,交給坐在身邊的蕭國華。蕭國華看了一眼,把紙折好,起身離開了房間。
會議室裏的氣氛已經大為活躍,人人胸中都是長長出了一口惡氣。楊世中已經彙報完畢,把他的電腦收了起來。陳靈川向他投以讚許的目光,楊世中頷首表示還禮,然後從講台上退了下來。
接下來輪到古祥麟了,他不緊不慢地走上前去,把電腦接上,打開一份演示文稿,上麵醒目的永安事務所標誌赫然在目。
“各位女士先生,晚上好。”他還沒忘記這個千篇一律的開場白,用生硬的普通話說道。“十分感謝陳先生給我這個機會,向各位彙報一下這個星期的進展。這份演示文稿包括了迄今為止的審計結果。很感謝陳先生給我這個榮幸,代表我所來作今天晚上的簡報。”
陳靈川關心的是審計的結果,這番客套話其實是畫蛇添足。他朝古祥麟點了點頭示意可以開始。古祥麟馬上領會,翻到了演示報告的第一頁,一個表格出現在屏幕上。他用激光筆點著第一列,解釋道:“這是楓丹置地的資產負債表,第一列是具體資產負債項目名稱,第二列是2009財政年度的結果,我們從目前調查的進展來看,沒有虛報資產的情況出現。第三列往後一直到第五列,是我們選擇的幾家規模類似的房地產公司的相應財務指標,主要是用來跟楓丹置地作比較。從第二行的固定資產來看,楓丹置地的固定資產不算少,有將近75億元,但是各位請留意——第三行的固定資產明細是‘在建房地產項目’——這單獨的一項就占去了74億元,所以這家公司的固定資產其實是很少的,隻有區區幾千萬。諸位請看後麵幾家公司,他們的年銷售額與楓丹置地相仿,都是在30-40億左右,但是這幾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長期投資用房地產,例如自有辦公樓、長期出租辦公樓等,這一部分固定資產可以占到總固定資產的50%左右,楓丹置地卻沒有這一項。”
陳靈川的心一下子揪緊了。這楓丹置地敢情是沒打算在江南紮根?承建的樓盤都賣出去快兩百億了,自己的辦公樓卻還是租的。他盯著那張資產負債表,看到上麵固定資產部分裏的無形資產和金融資產兩項,心裏迅速算了一下,這家公司在江南的真正實物固定資產隻有一千多萬!
一千多萬意味著什麼,他心裏很清楚。信息係統、辦公設備和家具這幾項隨隨便便就可以把這個數填滿。對於一家總資產七八十億的房地產公司來說,這太不尋常了。
沒容陳靈川再往下細想,古祥麟又翻了一頁,指著流動資產那一欄說道:“楓丹置地的流動資產同樣不合常理,竟然沒有待售房產。別的幾家都有不少待售房產記錄在流動資產項目下,而且數目不小。這當中的原因還不清楚,下個星期我們會著重查這一點。”
陳靈川和楊世中對這當中的原因卻清清楚楚——楓丹置地造假售房合同,騙取銀行按揭貸款,當然就沒有待售房產這一項。難得的是古祥麟這幾家審計所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兩下對比印證,更增加了破案的信心。
“流動資產下的現金項目,也有問題。在賬麵上記錄的現金總值約為一億五千萬人民幣,和總資產相比實在是太少了。各位請看這幾家公司的現金持有量——最低的一家也有4億多,而且這一家的總資產值和楓丹置地幾乎一樣。對於地產公司來講,流動性很重要,一般的行業標準是持有總資產5-10%左右的現金,而楓丹置地的這個比率隻有2%。楓丹置地總共有800多萬加拿大元的現金,可是這筆錢全部存在位於香港的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亞洲分行,另外將近7000萬的人民幣也存在那裏。真正有記錄在大陸中華銀行和建設銀行的現金隻有3000多萬元。這三千多萬的現金,似乎隻是用來支付在大陸的一些後勤性財務支出,如水電費,辦公樓租金,員工工資等等,真正的大筆交易,都牽涉到進出口業務。”
陳靈川的頭嗡的一聲大了。這個楓丹置地竟然是個皮包公司!具體的操作雖然還不太清楚,不外乎拿到土地批文,然後去向銀行貸款,拿到錢後開始建房,賣房後資金回籠。但是從資產負債表上來看,賣出的房款卻不知跑到哪裏去了。一定是通過某種途徑到了海外,八成是香港,但會是什麼途徑呢?香港是全球資金流動最為自由的地方,從香港劃款到世界各地,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
“我們仔細查了查楓丹置地結算外彙的情況。自從2004年開始國家允許擁有進出口權的企業自主購買外彙,而這家公司從成立之初就申請到了進出口權,曆年兌換外彙數額巨大。具體的外貿交易明細,我們還在查,爭取下個禮拜全部完成,初步看到的情況是楓丹置地基本上隻跟一家位於香港的公司進行交易。這是我今天簡報的全部內容,如果有問題請隨便問。”古祥麟說完,看了陳靈川一眼。
陳靈川的臉色很難看。他勉強向古祥麟笑了一笑,搖了搖頭表示自己沒有問題。
台下的人也是一片沉默。過了一會兒,陳靈川見沒有人發言,便站了起來,挪上前去跟古祥麟握了握手,向他表示感謝,同時示意他今天到此為止。
送走古祥麟,陳靈川把蕭國華和楊世中留了下來,跟梁元初一起總結今天的會議。四個人都知道情況不妙——案情倒是有了突破,可是嶽謀忠清查出來42億之巨的土地批租暴利,十有八九已經轉移出了大陸。
“今天晚上楓丹置地的辦公室就要被封了,所有往來資金賬戶也全都凍結。我和老梁已經委托江南公安局和銀監局那方麵動手去做了。”陳靈川淡淡地說,“沒想到史隆昌這雜種從一開始就紮著架子要從大陸騙錢,恐怕現在什麼也沒留下。”
梁元初心裏也是一陣刺痛。就算最後抓到史隆昌,錢恐怕還是要不回來。看樣子經濟上的損失已經不可避免,就算最後能把鄺景賢依法處置,也聊作挽回一些麵子而已。製度上體製上的漏洞不堵,總是有人會鋌而走險。
四個人沉默相對,無語坐了良久。空氣裏到處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潮濕,房間外麵雨聲淅淅,隱隱可聞。陳靈川看著窗外,慢慢地開口問道:“世中,你是金融科班出身,有沒有什麼想法,怎樣才能加強個人和公司信用的監管?”
楊世中想了一會兒,緩緩說道:“看來是要建立一個通用的信用記錄體係才行。咱們局查了不少案子了,很多騙貸案都是一個模子——用同樣的抵押質押多次向不同的銀行貸款,就像楓丹置地的個人假按揭,一套同樣的房子,先跟一家銀行勾結,偽造雇用證明、收入證明、預售房合同,虛報房價,貸出來的款項比房子的實際價值還高。真的買主再向別的銀行貸款時,用的也是同樣的抵押品——這套已經被抵押給別的銀行的房子,貸到款後付給開發商,開發商再用這筆錢填平假按揭。這當中有很大的風險,楓丹置地這個案子,還算是最好的情況,畢竟史隆昌是在玩資本運作,而不是存心騙取貸款不還。如果遇到一些開發商樓盤賣不出去,采用這個辦法騙走按揭款後逃跑,那銀行損失可就大了。”
看到另外三個人凝神傾聽,楊世中接著說道:“這個通用信用記錄體係,是針對個人和法律實體如企事業單位的。我也是近年來看到金融體係裏弊政太多,閑著沒事的時候自己揣摩出來的。簡單地說,就是每個人一到18歲,就應該給他創建一個信用記錄,而企事業單位等法律實體呢?也是從一成立開始,就給它建立一個類似的信用記錄。這些記錄都不是在紙上,而是在電腦係統裏。這些記錄裏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首先是一個唯一的標誌,作為主索引,例如如果是人的話可以用身份證號碼,如果是公司的話可以用在工商部門的注冊號。其次,要有收入、資產的記錄,這是信用評估的主要依據。再次,要有現有信貸的記錄,這些就要從銀行的係統裏拿到了。最後,要有信用評級,這不僅僅可以作為銀行的參考依據,對社會保障、保險、稅務、公安等部門都有很大作用。”
“這些信息,不應該讓銀行的人看到,而隻是給他們作為參考。舉個例子來說吧,一個剛參加工作5年的年輕人,月收入大概5000元,工作以來一共存下了15萬元。他想在城市郊區買一棟房子,100平方左右,大概要50萬。首期準備付30%,也就是15萬,餘下的35萬,要向銀行貸款。按現有利率4.7%左右計算,15年期的貸款每個月大概要還2000多元。假如他一直能維持這個收入水平的話,這對他來說不是什麼難事。我們假定他向中華銀行貸了款買這棟房子,在裏麵住了5年。但是5年後北京的房地產被炒了起來,房價看漲,他又動了投資房產的念頭。”
“這五年內他又有存款10萬左右,便想用這筆錢在市區內購買一個50萬左右的小戶型,以便日後出租套利。他這次知道中華銀行是不可能給他貸款了,因為自己的信用限額已經不足以支付第二套房子的分期付款。但是他自己有信心,買下房子後出租的租金足足可以支付分期付款。他於是找到了建行,希望在那裏申請貸款。”
“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有了新的通用個人信用管理係統。這位年輕人的收入和信貸詳情都在裏麵記錄著。建行的個人信貸部開始處理他的貸款請求,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身份證號碼輸進這個係統,找到相應的記錄——請注意,為了維護個人的隱私,建行的人看不到裏麵的詳細信息。然後在電腦的界麵上輸進去準備在建行申請的貸款總額,還款年限以及月付金額,電腦係統就可以自動根據當前的信用情況來判斷出能否授信給這位年輕人。咱們在這裏舉的例子,是不可能通過授信的,所以建行當即就拒絕了給這個年輕人貸款。”
“這個年輕人可能感到很沮喪,但是對他來講未必是件壞事。嚴格的信用控製,可以大大降低公民破產的可能性。對房地產行業而言,也能減少不少銀行信貸資金的流入,穩定房價——前些年在江南、海口、珠海等地發生的炒樓風潮,很多人都是多重貸款,把房價抬得太高,後來房價回跌,不少人不就這樣破產了嗎?銀行業更是損失慘重。穩定房價也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一環,日本曆經了近20年的經濟萎縮,房地產泡沫起到了很壞的作用。要防止房地產業的泡沫,這個辦法不能說是根本解決之道,但是會很有幫助。”
“對於企業貸款來說,也是和個人貸款類似,銀行在信用控製係統裏檢查企業的信用額度,不足的話不給批準。如果銀行自己願意承擔風險的話,它也可以批準申請,但是可以收更高的利率。對於商業銀行我們可以允許這麼做,但是對於國有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我們必須嚴格控製信用風險。更上一層樓的話,把這個企業信用控製係統和銀行的貸款流程結合在一起,信用額度不夠,電腦就可以否決貸款,這樣對減少銀行壞賬,促進企業進步也很有幫助——可以最大限度排除貸款申請中的人為因素。”
另外三個人已經聽得入了神,連一句嘴都沒有插。楊世中索性繼續說了下去:“現在國家的銀行體係,已經到了非痛下決心改革的時候了。四大銀行的股份製改造是一個正確的方向,而且在海外上市,就要接受符合國際標準的審查。但是上市後呢?總不能年年交給股東千瘡百孔的財務報告吧?建立一個銀行通用的信用體係,會對銀行的運營帶來很大的改善,也能大為減少壞賬發生的可能性。這個係統不僅僅能給銀行也帶來益處,甚至能夠促進國民守信的美德。這些年大學收費暴漲,不少人批評這是建國後一大弊政,幾乎斷絕了低收入階層子弟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從我個人看來,很多西方國家的大學收費也很貴,但是他們有完善的教育貸款和助學機製。助學機製是教育部的事情,我們管不著,但是我們完全可以牽頭改善教育貸款這個環節。目前的教育貸款普遍存在抵押不確定的問題——申請人畢業後往往找不到人影了。如果我們在個人信用係統中加入失信管理,好比你申請了高等教育貸款,畢業後沒有償還,貸款行會自動把這種情況反映到你的個人信用記錄裏。今後你要是再申請金融信貸的話,電腦係統會自動核對你的信用曆史,發現你有失信記錄,是不會給你任何信貸的,這包括住房、汽車、教育、個人貸款等,而且你今後想創業的話,也沒法融到任何資金。如果想管得更嚴的話,索性連招聘找工作都要核對,那這個社會守信用的風氣,也會大大改觀了。”
這一番話說得陳靈川深深點頭。他沒想到自己這個沉默寡言的部下竟然有如此的才幹,這般洞察力實在難得。他不由得多看了楊世中幾眼,今後退休,說不定能把肩上這副重擔交給此人。想到這裏他的臉上浮現出一絲難以察覺的微笑。
“楊兄,果然好才幹!”蕭國華讚道,“不過我有幾個問題,這個係統由誰來建?個人的收入和公司的財務狀況都是在不停變化,怎麼樣保證數據精確?還有,這個會不會影響個人和公司隱私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