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跟隨個人興趣。興趣是長期堅守的動力,是培養個性習慣的基礎。以教師個人認知和興趣所在,對有關內容的記錄、疑問、體會、創新後的總結歸納。不必苛求深思熟慮,完全可以牽強附會。不管得與失,大與小,有用無用,有效無效,有價值無價值,也不管是否曾遇到,是否將遇到。共鳴之處,啟發之點,疑慮之間,反思之中,隻要是你喜歡的,有見解的,這些引玉之磚都不要再錯過了。
可以是記錄,回憶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閱讀、培訓、聽課和觀摩時作好筆記。《雙杠臂屈伸技巧》和《俯臥撐的多種練習方式》就是筆者依聽課記錄或提煉或整理而成,後稍作加工分別發表在《中國醫藥報(健身專欄)》和《音體美報》上。
可以是疑問,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教學中碰到的問題,自己的困惑等,盡量完整記下。初練者為何力量長得快、練健美為何容易入迷,這是健身課上學生的提問,當時擔心回答得不夠完善,我把問題記在備課本上。後來查閱有關資料並以此為題撰文,刊登在《健與美》上。
可以是體會,寫出自己與別人在思想、方法上的跟進、借鑒、共鳴,或反思、商榷,總結成功經驗,探尋教學漏洞,深刻剖析成敗原因。在《中國體育報》上看到《推鉛球中的多學科滲透》一文後頗有感觸,便直接就在報紙邊上圈點勾劃,寫就補充之文也發表了。
可能是創新,自己在實踐中的所思所想所試,再想再思再試。我發表在《體育教學》上的《競技教材增趣十法》和《籃球比賽“讓球”十四法》,就是積累多年教學經驗,反複實驗並記錄下來而成。
四.何竅?——隨手!
教研隨筆最好是用筆寫在專門的筆記本上,而不要寫在電腦上,以便平時隨手就可多翻閱,可以反複咀嚼、回味、享受、醞釀……扉頁上可寫下目錄,便於查找和分門別類。筆者一直關注青少年的力量訓練,將近十本隨筆上都涉及到這方麵的內容,多次歸納凝結而成《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力量訓練的“先”與“後”》,有幸被《田徑》雜誌賞識。
當然,教研隨筆不是為寫而寫,而是基於教師的個性經驗,記錄、反思自身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進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一本本教研隨筆都是教師個人的體驗,親身的感受,豐厚的積澱,辛勤的見證,寶貴的財富。它可以成為教學漏洞的有效補丁,可以成為教學創新的燎原星火,可以成為教學經驗的及時小結,可以成為教學論文的原始素材。一篇篇隨筆如一塊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似一顆顆蒙蔽灰塵的珍珠。假以時日,琢玉成器,撫去塵埃,珍珠成串,定會綻放出智慧的光芒。
(湖北省荊州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