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的笑話
小時候聽過一個笑話,一直記著,但是一直也沒弄明白那其中的玄妙。
說是有一個傻子,低著頭在雨中走,慢騰騰地,就那麼在雨中走。路人頭上頂著各式各樣的雨具或者權充雨具的東西急急忙忙地從他身邊跑過,一邊跑一邊還喊:嗨,傻子,快點往前跑啊,下雨呢!傻子不緊不慢地回答說:前麵不是也在下雨嗎?因為天性愚鈍,我一直不明白故事裏的傻子到底是不是個傻子。
有一次,我和三個成功人士偶然流落到了同一個荒島上,就拿這個笑話請教他們:你們認為這個傻子究竟是不是很傻呢?這三個人剛剛烤幹了他們的衣服,心情舒暢了一點,再加上我剛剛給他們每人送上了一塊烤得噴香的山羊肉,承蒙他們的耐心,就給了我一點意見——如果不是在荒島上,這樣的意見拿一塊山羊肉恐怕是買不來的。
第一個人是某大型企業的董事長。他表情莊嚴地說:據我所見,這個傻子並不是個傻子。傻子為什麼不快點跑呢?因為他是個懶人,懶人總是以愚蠢為借口的。
第二個人是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他代表這個社會知識與財富二元的完美結合,他稍微思考了一下,用推究的口吻說:我想,傻子大概是沒有學過二元方程式吧,像這樣簡單的時間和雨量的二元算式隻有文盲才不懂,我看他不是傻子,是文盲。
第三個人我倒是沒有弄清楚他的身份,看那兩個人對他畢恭畢敬的樣子,當非凡類。他聽了前兩人的回答後,輕輕搖了搖頭,麵色凝重地說:傻子提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啊,前麵也在下雨,我們無處可逃。傻子不傻,他是先知啊。
這三個人的回答當然令我受益匪淺,但是因為我跟他們說話的時候,一直弓著腰,所以不由得覺得他們的回答裏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似乎天上真的在下雨,而我又沒帶雨具一樣。這樣一來,我就覺得很不滿足,似乎我的問題並沒有得到圓滿的解答。
恰在此時,又有三個人也流落到了這個荒島上,他們是草根的一族,見到有火,並不避諱什麼,脫光了衣服就來烘烤,也不等我邀請,就吃光了剩下的那些山羊肉。我等他們安頓好了,就拿同樣的問題來問他們。三個人一致認為這確實是個傻子,其中一個人說:如果不是傻子,至少也應該拿一個什麼東西當雨具頂在頭上吧?另一個人說:他如果不快點跑到前麵,怎麼知道前麵是不是在下雨呢?第三個人說:下雨了,他也不想著快點回家收衣服,還慢騰騰地在雨地裏走。
這三個人的回答使我們的討論熱鬧了起來,有人還得出一個結論:假如前麵有躲雨的地方,不如跑快點去躲雨,但是假如前麵一片曠野,再跑也不過一身濕,還不如像傻子一樣悠著點。
這樣講了一陣笑話,天上真的下起雨來,人們立刻躁動起來,紛紛站起身,四散奔逃。我在後麵大聲叫他們停下:喂,這裏是個荒島,沒有躲雨的地方,不是說好了悠著點的嗎?
有人情急之下給我撂下一句:嗨,老天在下雨,我們總得幹點什麼表示知道了吧?直到現在,我仍覺得,那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答案。
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可能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我們終究要麵對,有時候我們也許要拿出不要避雨的勇氣來。
小海星
在一個島上,有一位長年駐守的動物學家,他專門從事對猴子的研究工作。一天,一隻小猴子出生了。動物學家給它取名叫依侔。
在一個清晨,出生後不久的依侔獨自向海邊走去,那一刻,島上的猴子們全都安靜了,整個小島也寧靜了,動物學家那一刻也停住了,大家好象都在等待著什麼,所有猴子的眼睛和動物學家的眼睛都隨著依侔在向海邊移動……。
為什麼會這樣?原來,在依侔出生前,島上的猴子們生生世世沒有一個曾到過海邊,沒有一個猴子碰過海水。至於什麼原因,動物學家也百思不得其解,自他見到島上第一隻猴子起,他就從未見過有哪隻猴子靠近過海水。他也曾試著用各種方法讓猴子們去接近大海,但都未成功,或許是第一隻猴子就不曾到過海邊的原因,以後在這個島上出生的猴子就沒有一隻敢靠近海的。
不一會,依侔走到了海邊,它先用一隻腳沾了沾清涼的海水,然後又用另一隻腳也沾了沾,隨後大家發現依侔竟跳進海水,用兩隻胳膊拍打起海水來,樣子看上去很歡快的樣子,它在海水中跑著、跳著,並且還招呼其他的猴子跟他一起來玩海水,可是,其他的猴子沒有一個敢過來的,依侔仍舊在海邊玩著……。
這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但這一天,對那位動物學家來說可是非同尋常的一天,第一次,一隻猴子,自己下水了。
以後,一直都是依侔獨自在海邊玩耍,在海裏洗澡……。
不久,島上又出生了一隻小猴子。在一個溫暖的早晨,整個小島又一次寧靜了,原來所有猴子和那位動物學家看到依侔竟然拉著那隻小猴子的手,向海邊走去。一會的工夫,他們到了海邊,隨後大家見到它們倆在海水中玩得是那樣開心、歡暢,它們向島上的其他猴子招手,讓它們也到海水中一起玩耍,但,最終仍隻是它們倆在快樂地玩著。動物學家在海邊觀察著它們,竟興奮的一整夜沒睡覺,他要為那隻小猴起個名字。清晨,動物學家想出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海星,他決定,以後島上出生的小猴,隻要能去海裏玩耍的,都叫它們海星。
不久,島上又出生了一隻小猴子,同樣是依侔帶著它到海邊,接觸海水,最後它們在海中高興地跳著……。就這樣,每出生一隻猴子,依侔都會帶它去海邊玩耍。
現在依侔已有了99個海星,直到有一天,島上又出生了一隻猴子,它是依侔在這個島上出生後的第一百隻猴子,但動物學家和其他島上的猴子們卻發覺這次依侔並沒有來牽它的手去海邊。
各位,猜猜看,依侔去了哪裏?
後來,動物學家和島上所有的猴子看到,那隻小猴子竟然象當初依侔那樣獨自走向海邊,小島又一次寧靜了,當大家的目光跟著小猴子移到海邊時,整個小島歡呼了!原來依侔早已在海邊等它了。
島上有了第100個海星。
隻要你向心中的目標慢慢前進,就會一點點地接近。中途也許會有其他原因會分散你的注意力,但你無論如何都沒有放棄,所以,到後來你成功了。
禮物
一個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好長一段路,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汙蔑他。
最後,佛陀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
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
佛陀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隻要心靈健康,別人怎麼想都影響不了我們。若我們一味地在乎別人的想法或說法,就會失去自主權。
河神與海神一對話
我國古代思想家莊周,說過這樣的一段寓言故事:
秋天漲水一時候,所有一小河裏一水都灌到黃河裏去,黃河一水就突然寬闊起來,兩岸距離也遠了,隔著河水,看不清對麵岸一牛和馬。這時,河神高興極了,以不天下的好處都集中到這裏來了。河神順著河流向東走,到了北海舉目東望,竟沒有看到海的邊緣。這一來,河神才覺得自已的想法為對,於是扭過頭來,今仰麵向海神歎息道:“我以為沒有人能比得上自已了,現在看到你是這樣的廣大和深遠,才知道自已不行,如果不到你這裏來看看,固守的想法,那就糟透了,一定會永遠被人家笑話。”海神聽了這番話,向河神說道:“井政下的魚,不可以和它談大海,因為它被井的狹窄束縛了;對夏天的蟲兒,不可以和它們談冬天和冰,因為它們被時令限製了”。
要正確分析主觀和客觀之間的關係。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人的意識依賴於客觀環境的,它不可能脫離客觀的條件而孤立存在。從意識的起源看,意識不能脫離客觀的物質,因為它是客觀物質世界長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意識的本質看,它也不能脫離物質,因為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我們在分析問題時,一定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關於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依賴於物質的觀點,要充分估計客觀環境、客觀條件對事物的影響,一切了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可把主觀認識與客觀環境條件割裂開來。
農民的玉米
據報載,有一位農民,聽說某地培育出一種新的玉米,收成很好,於是千方百計買來一些。他的鄰居們聽說後,紛紛找到他,向他詢問種子的有關情況何出售種子的地方。這位農民害怕大家都用這樣的種子而使自己失去競爭優勢。便拒絕回答,鄰居們沒辦法,隻好繼續種原來的種子。誰知,收獲的時候,這位農民的玉米並沒有獲得豐收,與鄰居家的玉米相比,也強不到哪裏去。為了尋找原因,農民去請教一位專家,經專家分析,很快查出了玉米減產的原因:他的優質玉米接受了鄰居劣等玉米的花粉。
規律都有普遍性,農民的玉米傳到鄰家也是這一道理。
愚人集牛乳
昔日,曾有一人,因舉辦宴會要用很多牛奶。為此,此人思忖:“我若從今日便開始擠取牛奶,日日積攢,多日之後就會攢得很多,那時不僅多占器具,還有可能腐敗變質。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牛奶繼續留在牛肚子裏,臨到宴會時一並擠出。此計甚妙,甚妙。”這個人為想出這麼一個好主意而得意。為了讓牛奶在牛肚子裏攢多一些,這人又把小牛犢牽到別處去喂養,以免牛犢吸吮牛奶。時過月餘,宴期已到。這人此時將蓄奶已久的母牛牽出,要擠出那些存在牛腹中的牛奶招待賓客。可是任憑他怎麼擠,也沒擠出一滴牛奶。因為牛犢日久沒再吃奶,也沒有每天擠取牛奶,母牛的奶就自然地幹涸了。這個愚人到底錯在哪兒呢?
規律的存在與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它不可違抗、消滅和創造。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按規律辦事。母牛出牛乳,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的。必須是在牛犢吸吮或人工擠奶的刺激下,才能泌乳,這是規律。這個愚人自以為想出了妙方,卻違背了規律,主觀不符合客觀,當然不可能如願,隻能落得讓人嘲笑了。
“喝酒”榮獲諾貝而爾獎
探測高能粒子運行軌跡的儀器——“氣泡室”的發明原理,是發明者——美國物理學家格拉塞爾在喝啤酒時,看到酒杯中一串串上升的氣泡,猛然想到自己一直在研究的課題——怎樣探測高能粒子的飛行軌跡。於是,他用啤酒代替高能粒子穿越的介質,順手拿起幾粒碎小雞骨頭代替高能粒子,等到酒杯中的氣泡冒完後,將其丟人杯中啤酒裏,隨著碎骨的沉落,周圍不斷冒出氣泡,用氣抱顯示了碎骨粒下降過程的軌跡。他立即回到實驗室,經過不斷實驗,當帶電粒子穿越液態氫時,其所經過的路線同樣出現了一串氣泡,終於以這種方法清晰地呈現出高能粒子飛行的軌跡。格拉塞爾因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