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竇列女傳(2 / 2)

〔14〕卑少者:地位低的年輕人。

〔15〕含桃:櫻桃。

〔16〕分遺:分送。遺(wèi),贈送。

〔17〕蠟帛書:用帛(絲織品)寫的、封在蠟丸中的絕密信。

〔18〕殯:未安葬的靈柩。

〔19〕牙門:營門。

〔20〕偽號:指李希烈自封的“楚王”稱號。

〔21〕李納:曾割據淄、青反叛,後歸順朝廷。

〔22〕勃逆:背叛謀反。勃,即悖(bèi),背叛。

〔23〕“函七首”句:用匣子裝了七顆首級(頭顱)獻於朝廷。函,用匣子裝。

〔24〕吳少誠:李希烈之部將。陳先奇歸順朝廷不久,吳殺陳,朝廷授吳以申、光、蔡諸州節度使。

〔25〕“希烈”二句:李希烈有負於桂娘的,隻是劫掠強奪而已。

〔26〕“希烈僭”句:李希烈叛亂稱帝後以桂娘為妃。僭(jiàn),僭越,超出本分。

〔27〕“於女子心”二句:對於一個女子來說,其心始終向著李希烈也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28〕“此誠知”二句:(但桂娘不但不“始終”於希烈反而計殺其家)這誠然是她恪守自己所應奉行的大義,逆順輕重之理(以私為輕、以國為重,誅殺叛徒、歸順朝廷),她是明於心而見於行的。

〔29〕權:權宜之計。

〔30〕與之上下者:和李希烈周旋者,指朝廷指派的對付李之文武官員。

〔31〕“蓋義理”二句:隻要義理在於心,即使是一位女子也可以得到成功。義理,指大義、理想。

〔32〕大和元年:公元827年。大和,唐文宗年號。

〔33〕涔陽:在今湖北省公安縣南。

〔34〕荊州鬆滋縣:今湖北省鬆滋縣。

〔35〕攝令:代理縣令。

〔36〕五經:《詩》、《書》、《易》、《禮記》、《春秋》。

〔37〕舉童子及第:唐時設童子科考試科目,十歲以下能通經者,應試合格給予出身並授官,亦稱童子舉。此句意為考中了童子科。

〔38〕田悅:盧龍節度使,後叛亂,為其堂弟田緒所殺。朱:亦曾為盧龍節度使,後叛亂稱帝,為部將所殺。朱滔:朱弟,曾助田悅叛亂,後投降朝廷,病卒。僭詔書檄:僭越本分(指叛亂稱帝)所發的文書。書檄,文書。

〔39〕“言竇良”二句:說竇良為王氏(王淇之家族)所生。實為王淇叔伯姑母之子也。

杜牧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晚唐多事之秋,其時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藩鎮跋扈。他主張削平藩鎮,加強統一,反對代宗、德宗以來對藩鎮的姑息政策,尤其痛心的是當憲宗一度削平抗命的藩鎮之後,到穆宗時又割據複熾,河朔再失。杜牧論兵之著述甚豐,他認為“若欲使生人無事,其要在於去兵”;然而“不得山東(指太行山以東,即今河北省,唐盧龍、成德、魏博三鎮所在),兵不可去”,認為隻有討平藩鎮,才能消弭兵端。杜牧為什麼力主削藩?乃是因為藩鎮割據更加深了人民的負擔,由於征兵重斂,轄區百姓尤為痛苦不堪,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吳元濟父子統治下的蔡州“途無偶語,夜不燃燭,人或以酒食相過從者以軍法論”;裴度平淮南後“蔡之遺黎始知有生人之樂”(《舊唐書》卷一七〇《裴度傳》)。因此杜牧削平藩鎮的思想和主張與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這篇《竇列女傳》歌頌了為削平藩鎮而獻身的女傑,其思想價值與曆史進步性是應當充分肯定的。

這篇傳記寫得極為精練卻又生動具體,關鍵是抓住了除滅藩逆李希烈的兩個環節:一是在贏得李之寵信後設法與陳先奇妻交結,以堅陳除李之誌;二是在李暴死後以蠟丸傳信告知內幕,使陳滅李全家。這兩個環節集中表現了傳主桂娘的足智多謀和堅貞勇毅,真堪使六尺須眉汗顏。更有特色的是作者在用事跡充分表現了人物的形貌魂魄之後,又加了一段精彩剴切的議論和一段傳記材料來源的翔實交代,這樣就更增強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真實可信性,從而使其藝術含量臻於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