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開花”,是指樹上本來沒有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綢子剪成花朵粘在樹上,做得和真花一樣,不仔細去看,讓人真假難辨。“樹上開花”是由“鐵樹開花”轉化而來,原意為很難開花的鐵樹竟然開起花來了,比喻極難實現的事情。《三十六計》裏把它作為製造聲勢以懾服敵人的一種計謀。鐵樹也開了花,變不可能為可能,所以能夠製服敵人。
用在軍事上,是指借別人的聲勢以壯大自己的軍威,以懾服敵人的一種計謀。弱小的部隊要善於借助各種因素,改變外部形態,使自己的陣容顯得充實強大,就像鴻雁長上了羽毛豐滿的翅膀一樣。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以假亂真的效果,巧布迷魂陣,虛張聲勢,也可以懾服甚至擊敗敵人。
借局布勢,力小勢大〔一〕。鴻漸於阿,其羽可用為儀也〔二〕。
【按語】
此樹本無花,而樹則可以有花,剪彩貼之,不細察者不易覺。使花與樹交相輝映,而成玲瓏全局也。此蓋布精兵於友軍之陣,完其勢以威敵也。
〔一〕借局布勢,力小勢大:此句意謂借助某種局麵(或手段)布置成有利的陣勢,雖然兵力弱小,但陣勢卻顯得很強大。
〔二〕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語出《易經·漸卦》。《漸》,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巽上)。上卦為巽為木,下卦為艮為山。卦象為木植長於山上,不斷生長,比喻人要培養自己的品德,進而影響他人。漸,漸進。本卦上九說:“鴻漸於阿,其羽可為儀,吉利。”阿,山陵。此句是說鴻雁飛到山頭,它的羽毛可以作為文舞的道具,這是吉利之兆。
【譯文】
借助某種局麵(或手段)布置成有利的陣勢,雖然兵力弱小,但陣勢卻顯出強大的樣子。鴻雁飛到山頭,它的羽毛可以作為文舞的道具,這是吉利之兆。
【按語譯文】
這棵樹上本來沒有生長花朵,然而可以人為地使它有花,把彩色綢絹剪成花朵粘在枝上,不仔細察看的人就不容易發覺。讓美麗的假花和樹交相輝映,就可造成一棵精巧逼真的完美樹花。這就是指精銳的兵力布置到友軍的陣地上,形成一個完整的陣勢以震懾敵人。
【點評】
在此計中,“樹”指那些被借來張勢的東西,它可能是別人的聲勢,可能是別人的力量,也可能是客觀的態勢,是“花”的依傍。“樹”選擇是否精當,關係到此計能否應用成功。所以,在選擇“樹”的問題上一定要采取謹慎的態度。正如《孫子兵法》所說:“故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求之於勢”就是緊緊依靠客觀環境,充分利用現成的條件,因勢利導,讓事情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其次是“花”的設計,要巧妙布置,善於偽裝,一定要做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如果被敵人看穿,就會前功盡棄。
現在商業營銷者都很重視銷售宣傳,造勢取勝,為提高自己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他們積極運用各種媒介,創造出很多獨特的廣告形式,從而獲得了很高的效益。這也是“樹上開花”在商業上的具體應用。
【曆史戰例】
張飛是一個無人不知有勇有謀的大將。劉備起兵之初,與曹操交戰,多次失利。劉表死後,劉備在荊州,勢孤力弱。這時,曹操領兵南下,直達宛城,劉備慌忙率領荊州軍民退守江陵。由於老百姓跟著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緩慢。曹兵追到當陽,與劉備的部隊打了一仗,劉備敗退,他的妻子和兒子都在亂軍中被衝散了。劉備隻得狼狽敗退,令張飛斷後,阻截追兵。
張飛隻有二三十個騎兵,怎敵得過曹操的大隊人馬?但張飛臨危不懼,臨陣不慌,他心生一計。他命令所率的二三十名騎兵都到樹林子裏去,砍下樹枝,綁在馬後,然後騎馬在林中飛跑打轉。張飛一人騎著黑馬,橫著丈二長矛,威風凜凜站在長阪坡的橋上。
追兵趕到,隻見張飛獨自騎馬橫矛站在橋上,好生奇怪,又看見橋東樹林裏塵土飛揚。曹操馬上命令追兵停止前進,以為樹林之中定有伏兵。張飛隻帶二三十名騎兵,阻止住了追擊的曹兵,讓劉備和荊州軍民順利撤退,靠的就是這“樹上開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