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院往下通往胡家院子、岩屋橋、機修廠、小竹溪,再到官莊小鎮。公路兩側是陡峭的崖壁,裸露的岩石上滲著終年不幹的泉水。向上走是礦本部、工人俱樂部、沃溪坑口、冶煉廠、鷺鷥山。冶煉廠有一個小小的門衛室堵在山腳下,將公路截斷。我同蘭英、慶玲、貓貓和菊子每於夜間散步至此,守門的大爺便招呼我們止步。門衛室橘黃色的燈光照著腳下一層白白的洋灰,我們遵大爺招呼於此停步,抬頭望望眼前絕壁,懷疑前方是再也無路了。然而在某一個周末,我們終於穿過了門衛室,走出後門,才發現一出後門便是百多級石階直通山腰,山腰上另有一條山徑繞過山峰,一直通往礦山建在高山之上的選礦廠。過了選礦廠再往下去,就到了魚兒山村了。人皆說,魚兒山的形狀像是一尾魚,我們卻看不出。山腳下是一條寬闊而清亮的溪水。那溪水早已照亮了我們的眼睛,我們朝它奔去,像久渴的魚。
沿著溪水,向深山更深處行進。空山寂靜,傳聞中的野豬、獾、狐狸、山雞皆不易見到,唯有流水錚錚,在幽靜的山穀中清澈如小令。偶有一隻飛鳥從林木森森處驀然驚起,灰色的影子在天空劃過,迅疾又消失在林木裏,不留痕跡。冷不防聽見溪溝對岸一聲沉悶的響聲,放眼看去,一根新伐的木頭順著山崖放落在溪溝邊,才曉得是有人在對麵山上伐樹,可是立即又歸於沉寂,盯著看很久,也不見再有響動,也尋不見伐木的人。偶爾會在山徑上碰見一兩個住在深山裏頭的女人,用背簍背著木炭下山賣。山裏的女人一般個子較矮小,卻可以背一兩百斤木炭下山,從背後看去,隻看得見架在背簍上的木炭像小山一樣在移動。她們賣完木炭,回山時在鎮上砍一點肉,買兩把青菜扔在背簍裏,有說有笑,在青山腳下沿著溪水閑閑歸去。
沃溪坑口洗澡堂背後的山腰上,有一條五百米長的簡易隧道(隻供行人通行),我們也勇敢地摸索過去。在隧道中,遇見一隊戴著頭盔,穿著雨靴的礦工“嚓嚓”地從對麵洞口的光亮裏走進洞來,卻一會兒就不見了人影,待“嚓嚓”的腳步聲走近了,才能再次於洞內昏昏的燈光中看到他們與我們擦肩而過。穿過隧道,即到了礦井的入口,幾根粗大的纜繩纏繞在滑輪上,將鐵罐車“咣當咣當”放下或提起。我們站在被纜繩弄得油膩汙黑的井口邊,看那些頭戴鋼盔,身著土黃色棉衣,腰挎手電筒,穿著雨靴的礦工們被吞進或吐出。他們亦斜我們一眼,麵無表情,出來後,便順手取走掛在石壁上的寫有自己姓名的木牌子。我忽然覺得那些姓名牌神聖得好像是礦工們暫時寄存在這裏的魂魄。我想,若有一個木牌深夜仍孤零零在這山腳下不能被取走,那它的魂魄豈不是再也沒有歸宿,隻能夜夜在這山穀中遊蕩哀號?
我們央求開罐車的師傅送我們去那神秘的井下,看看那些縱橫交錯的巷道,卻始終沒有被允許。
在醫院工作一個星期之後,貓貓邀我去我們初來時寓居過的小旅店玩。到了才知道,原來是有一批礦山學院新分來的大學生又寓居在此。蘭英和慶玲已經斜坐在床邊同那些大學生們在玩撲克牌。還有兩個大學生在全神貫注下象棋。夏日明亮的陽光從窗戶斜射進來,一個微卷著頭發,穿著滿身美女圖案花襯衣的男子,獨自坐在床前椅子上彈吉他。見我們到,他左肘輕輕將吉他夾了站起來,朝我伸出右手。那一張溫和微笑的異性的臉龐,忽然讓我感到無比親切。就在那一瞬間,如混沌初開般,我第一次照見了我自身,我看見我心門開啟處,正如那夕陽照耀的房間,有一種遙遠的,金粉金沙的溫暖和明亮。
那個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那個人便會是我一生的良人,會成為我在所有文章裏都親切地呼為“牛”的忠實伴侶。
藥香經年
礦山醫院雖小,卻溫暖而富有人情味,與我實習時津市人民醫院的氛圍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