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理想現實不同,融入社會成長(3 / 3)

老翁笑著說:“靜下心來釣魚,什麼煩惱都忘記了。”

年輕人試了試,卻總是放不下心中的煩惱,靜不下心來。於是他又往前走。他在山洞中遇見一位麵帶笑容的長者,便又向他討教解脫煩惱的秘訣。

老年人笑著問道:“有誰捆住你沒有?”

年輕人答道:“沒有啊!”

老年人說:“既然沒人捆住你,又何談解脫呢?”

年輕人想了想,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煩惱正是被自己設置的心理牢籠束縛的東西。

太多的人悲歎生命的有限和生活的艱辛,卻隻有少數人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快樂。一個人快樂與否,主要取決於什麼呢?主要取決於一種心態,即如何善待自己的心態。

生活中苦惱總是有的,有時人生的苦惱,不在於自己獲得多少,擁有多少,而是因為自己想得到更多。一些人有時想得到的太多,而自己的能力很難達到,所以便感到失望與不滿。然後,就自己折磨自己,說自己“太笨”“不爭氣”等,就這樣經常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與自己較勁。

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生活中的許多事情,並不是你的能力不強,恰恰是因為你的願望不切實際。要相信自己天生具有做種種事情的才能,當然相信自己的能力並不是強求自己去做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事實上,世間任何事情都有一個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好多事情都可能是極其荒謬的。我們應時常肯定自己,盡力發展我們能夠發展的東西。隻要盡心盡力,積極地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心中就會保存一份悠然自得,從而也就不會再跟自己過不去,不會再責備、怨恨自己了。如果在生命結束的時候,我們也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那麼我們真的此生無憾了!

所以,凡事不必跟自己過不去,要知道,每個人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這樣想,不是為自己開脫,而是使心靈不會被擠壓得支離破碎,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美好認識和執著追求。

不跟自己過不去,是一種精神的解脫,它會促使我們從容走自己選擇的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假如我們不如意,要學會原諒自己,這樣心裏就會少一點陰影。這既是對自己的愛護,又是對生命的珍惜。

對於外因導致的煩惱,如果隻憑調整心態仍揮之不去,那就不妨把煩惱和痛苦說出來。宣泄一下,找人傾訴,都會使心靈得到寬慰。

比如,當心情不好時,可以打開日記,把所有的憂鬱、煩惱和不快都融入筆端,寫入日記。這樣一方麵可以宣泄心中的不快,另一方麵可以理清心緒,平靜心情,有時還能“頓悟”和釋然。你可以在日記中傾訴生活的煩惱,可以“痛陳”給你帶來不快的事,可以“訴說”失戀給你帶來的傷痛。總之,一切的不快樂都可以在日記中宣泄,而宣泄過後,肯定會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如果說寫日記是自己傾訴,那麼寫信或談話便是向知音、朋友、師長等信任的人傾訴。可以從他們那裏得到同情、理解和幫助。隻要勇於打開心扉,朋友便會盡力幫你減輕心理上的壓力,為你分擔壞心情。

此外,在憂鬱、煩悶時,你也可以痛哭一場,可以大吼幾聲,可以放聲高唱或打球、跑步、洗澡,借此來忘掉憂愁。但任何宣泄方法都不可過分,更不能傷害別人或自殘,應當適時、適度地宣泄。

煩惱和痛苦不要憋在心裏,否則隻會讓人更壓抑,長期下來容易引發心理疾病。因此,有了煩惱不妨對人說說,或者向他人尋求解脫煩惱的良方,這不失為安慰身心的一個良策。

其實,有的煩惱是自找的。對於一些莫名的煩惱,大可不必放在心上。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想開了,放下了,煩惱便會自動消除,痛苦感也將化為烏有。

人心比世界更複雜

從學校走向社會後,很多人都非常失落:這個社會太過複雜了,自己活得實在太累了。一道道人生難題,擺在我們的麵前,需要我們去破譯,去求證,去解答,去掙紮。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畢竟是有限的,麵對一張生活的大網和一團亂麻的人生,我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甚至有一種貧血的感覺。現代人的生活到處都充斥著金錢、功名、利欲的角逐,到處都充斥著新奇和時髦的事物。被這樣複雜的生活所牽扯,我們能不疲憊嗎?

人生本來有很多種選擇,也有很多種活法,但我們往往過於追求完美,把原本很簡單的事情搞得複雜化,因而常常被弄得很苦很累很浮躁。比如,同是生命的個體,本是相互平等的,卻非要仰人鼻息,察人臉色,揣人心事,日子過得誠惶誠恐、沒滋沒味。本來是很容易處理的一件事,卻總是謹慎有餘,小心翼翼,生怕因此觸動了那張敏感的關係網。麵臨人生旅途中的一些選擇,我們本不需要動太多腦筋,卻非得瞻前顧後、左顧右盼一番不可,結果喪失了最佳時機,到頭來後悔不迭……其實,有很多小事是我們自己誇大了它,有許多簡單的問題被我們附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步驟而變得複雜起來。

作家荷馬·克羅伊講了一個他自己的故事。過去他在寫作的時候,常常被紐約公寓熱水燈的響聲吵得快要發瘋了。“後來,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出去露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很旺時的響聲,我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和熱水燈的響聲一樣,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聲音而討厭那個聲音呢?回來後我告誡自己:火堆裏木頭的爆裂聲很好聽,熱水燈的聲音也差不多。我完全可以蒙頭大睡,不去理會這些噪聲。結果,頭幾天我還注意它的聲音,可不久我就完全忘記了它。很多小憂慮也是如此。我們不喜歡一些小事,結果弄得整個人很沮喪。其實,我們都誇張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梭羅有一句名言感人至深:“簡單點兒,再簡單點兒!奢侈與舒適的生活,實際上妨礙了人類的進步。”當生活上的需要簡化到最低限度時,生活反而更加充實。因為我們已經無須為了滿足那些不必要的欲望而使心神分散。簡單不是粗陋,不是做作,而是一種真正的大徹大悟之後的升華。

簡單地做人,簡單地生活,想想也沒什麼不好。金錢、功名、出人頭地、飛黃騰達,當然是一種人生。但能在燈紅酒綠、推杯換盞、斤斤計較、欲望和誘惑之外,不依附權勢,不貪求金錢,心靜如水,無怨無爭,擁有一份簡單的生活,不也是一種很愜意的人生嗎?畢竟,你用不著挖空心思去追逐名利,用不著留意別人看你的眼神,沒有鎖鏈的心靈,快樂而自由,隨心所欲,該哭就哭,想笑就笑,雖不能活得出人頭地、風風光光,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對待得失,我們不妨簡單一些。生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得與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隻要擁有一顆平常心,去善待生活中的不平事,與世無爭,知足常樂,少一份嫉妒,多留一些時間和精力做自己喜歡的事,命運的光環自然會降落在你的頭上。即使命不由人,也不必斤斤計較,你走你的陽光道,我過我的獨木橋,你有你的活法,我有我的活法。拋去名利,放開權欲,用簡單的心走過自己輕鬆而快樂的人生。若幹年後,當我們回味起來,就不會感到寂寞,不會牢騷滿腹,不會怨天尤人了。在是非麵前,我們不妨簡單一些。社會是一盤雜菜,什麼貨色都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個中是非眾人自有公論,道德自有評價。對此,我們不必去理會誰在背後說人,誰在人前被人說。也不必理會誰投來的一抹輕蔑,誰射過來的一瞥白眼。對那些微妙的人際關係,不妨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排除一切有形或者無形的幹擾,不必計較自己是吃了虧還是占了便宜。隻要擁有一顆正直的心,憂國之所憂,想己之所想,不損國家,不謀私利,把家與國統一起來,我們心中的陰霾就會一掃而空,心境也會因此變得日益明朗和愉快起來。此外,在待人處世方麵,我們也不妨簡單一些。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每天都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對家人,對同事,對鄰居,對朋友,其交往的程度還是平淡一點好。君子之交淡如水,何必糾纏於那些不勝其煩的繁文縟節。隻要脫去一切偽裝,善於真誠待人,相互寬容,相互幫助,心靈不設防,不耍兩重人格,有快樂共同分享,有困難共同分擔,人與人之間就會架起一座理解與信任的橋梁,人間的真情就會開出絢麗的花朵。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如晴空,如白雲,如彩虹,如霞光,隻要我們以簡單之心去麵對複雜的世界,生活的瓊漿便會汩汩而出,釀造出最甜最美的生活之汁。生活未必都要轟轟烈烈,“雲霞青鬆作我伴,一壺濁酒清淡心”,這種意境不是也很清靜自然,像清澈的溪流一樣富有詩意嗎?生活在簡單中自有簡單的美好,這是生活在喧囂中的人所渴求不到的。晉代的陶淵明似乎早已明了其中的真意,所以有詩雲:“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簡單的生活其實是很迷人的:窗外雲淡風輕,屋內茶香縈繞,一束插在花瓶裏的漂亮水仙,穿透潔淨的耀眼陽光,美麗地開放著;在陽光燦爛的午後,你終於又來到了年輕時的山坡,放飛著童年時的風箏;落日的餘暉之中,你靜靜地享受著夕陽下清心寡欲的快樂……活得簡單些,這就是人生的最深內涵。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每個個體生命都要經曆一定的人和事,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有正常的心態和駕馭生活的能力。其實,這個世界並不複雜,複雜的是人自己本身,隻要我們的心簡單一些,生活的天空便一片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