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戰勝人性弱點,塑造完美個性(1 / 3)

不做成長中的怯懦者

每個人對成長都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是磨難,是挑戰,是幸福……但有一點永遠不會變:成長是成敗交替的結合體,是得失兼容的五味瓶。想要不斷成長,並經由成長步向成功,就必須先讀懂失敗、不幸、挫折和痛苦。

獨步人生,我們會遇到種種困難,甚至於舉步維艱,甚至於悲觀失望。征途茫茫,有時看不到一絲星光;長路漫漫,有時走得並不瀟灑浪漫。這個時候,隻有擁有一顆勇敢無畏的心,才能麵對生活,克服困難。

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內心有無限憧憬,也有雄心壯誌,感覺經濟上可以獨立了,終於可以擺脫對父母的依賴了,有話語權了,可以發揮自己的價值了……想象著未來一片美好。

工作不久,才發現現實跟自己想象的很不一樣。正如大家常說的那樣,“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甚至是現實很殘酷。結果,自信心備受打擊,總是覺得生活得很不舒服,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在生活中封閉自己,不願意與外界多交流,總是幻想著自己哪天做了老板該多好……

這種想法是在逃避生活中的不如意,是一種懦弱的行為。任何一個人,都要經曆走上社會,逐步成熟的過程。現實中各個方麵、各個行業都存在著競爭。要學會勇敢,學會在勇敢中找到自我,這是我們立足於生活必須完成的一道人生功課。勇敢的人會提醒自己:年輕的時光就是用來積累知識和閱曆的,既然在這個崗位上,都要珍惜這個學習機會,無論從哪角度,都會學到在學校學不到的職場技能。

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麻煩,在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膽小懦弱的人往往沒有堅強的意誌去克服困難和挫折;勇敢堅強的人則能夠做到持之以恒,憑借自己堅強的意誌戰勝困難和挫折,從而取得成功。

勇敢是人類的美德,每個人都想獲得而又並非都能夠獲得;懦弱是勇敢的鏡子,它使勇敢顯得更偉大,而自己卻備受嘲笑和奚落。

在勇敢者麵前,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在懦弱者麵前,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困難,也會築起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

懦弱者的生命也許會很長,可他的一生卻寂寞無聲;勇敢者的生命也許會很短,但他像春天裏的一聲雷,必將震撼整個大地。

懦弱的人們隻會想要去生活,但是從來就沒有真正地生活過;想要去愛,去獲取一份溫情,但卻沒有真正地去愛過。因為懦弱的心理都存在一種基本的恐懼,也就是未知的恐懼。懦弱的人總是要將自己保護在已知的安全地帶,那是他們最熟悉的世界。

對於世上的人們來說,勇敢的靈魂才可能擁有多姿多彩、充滿激情的快樂和幸福。因為,勇敢的人們懂得去麵對現實,征服現實。

勇氣,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心靈的挑戰,更是一種特別的氣質。勇氣永遠像一座山,一座非常美麗的山。

不過,人一旦開始跨到自己已知的屏障之外,那也是非常危險的。但如果敢於去冒別人不敢冒的險,生活就會愈加充實。因為,靈魂唯有在巨大的冒險中,才會誕生出多彩的、豐富的人生。不然,人可能就會隻是在維持一個空殼的肉體,在空虛中生存著。

從前,有三兄弟,他們很想知道自己未來的命運,於是一起去求教智者。聽了他們的來意後,智者問到:“據說在遙遠的天竺國的大國寺裏,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假如讓你們去取,你們會怎麼做呢?”大哥說:“我生性淡泊,在我眼裏,夜明珠不過是一顆普通的珠子,我不會前往。”二弟拍著胸脯說:“不管有多大的艱難險阻,我一定會把夜明珠取回來。”三弟則愁眉苦臉地說:“去天竺路途遙遠,險象環生,恐怕還沒取到夜明珠,就沒命了。”聽完他們的回答,智者微笑著說:“你們的命運已經很清楚了。大哥生性淡泊,不求名利,將來自然難以榮華富貴,但在淡泊之中也會得到許多人的幫助與照顧;二弟性格堅定果斷,意誌剛強,不怕困難,可能會前途無量,也許會成大器;三弟性格優柔懦弱,凡事猶豫不決,命中注定難成大事。”

勇敢與懦弱都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觀,也就注定有不同的收獲和結局。如果不能逃避生活的考驗,就請做一個勇於麵對生活和苦難的人吧!這樣,你的人生才是值得回味的!

大作曲家貝多芬一生非常淒涼。他小時候由於家庭貧困沒能上學,17歲時患了傷寒和天花之後,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病痛又接踵而至。26歲那年,他還不幸失去了聽覺,並且在愛情上也屢遭挫折。

在這種境遇下,貝多芬發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勇敢地與生命頑強拚搏,坦然麵對現實生活中所有的坎坷,一步一步向前走。貝多芬的勇敢、努力、堅持並沒有白費,最後終於由一個貧窮人家的孩子成為著名作曲家,贏得了全世界人們的讚賞!

生活是嚴酷的。勇敢錘煉我們直麵人生的膽氣,勇敢驅使著我們下定向困難邁出第一步的決心。它點燃我們的激情,激活我們奮進的辦量!

戒除傲慢,謙虛使人進步

自古以來,謙虛就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謙虛作為一種民族文化傳統,具有廣泛的認同度和認知度。“滿招損,謙受益”是中國的一句古話,早在《尚書》中已經有了,以後曆代引用不輟,一直到今天,還經常掛在人們嘴邊,成了一個真理。

三國時的呂岱位高權重,聲名顯赫,但能虛心聽取批評意見。他的朋友徐厚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評呂岱的缺點。呂岱的部屬對徐厚不滿,認為徐厚太狂妄,並將此告訴了呂岱。可呂岱反而更加尊重和親近徐厚。徐厚死後,呂岱失聲痛哭,邊哭邊訴:“徐厚啊!以後我從哪兒去聽到自己的過失啊!”一切真正的偉大的東西,都是淳樸而謙遜的。凡是有真才實學者,凡是真正的偉人俊傑,無一不是虛懷若穀、謙虛謹慎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可以看到,那些謙虛的人大都虛懷若穀,彬彬有禮;而傲慢的人往往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謙虛的人讓人覺得可親可敬,而傲慢的人讓人反感。

京劇大師梅蘭芳,他不僅在京劇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而且還畫得一手好畫。他向名畫家齊白石大師虛心求教,總是執弟子之禮,經常為白石老人磨墨鋪紙,全不因為自己是京劇名角而自傲。有一次,齊白石和梅蘭芳同到一個人家中做客。齊白石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賓朋皆社會名流,或西裝革履或長袍馬褂。齊白石顯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蘭芳到了,主人熱情相迎,其餘賓客也都蜂擁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蘭芳知道齊白石也來赴宴,便四下環顧。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齊白石,就讓開別人一隻隻伸過來的手,擠出人群向齊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聲“老師”,並向他致意問安。在座的人見狀很驚訝,齊白石深受感動。幾天後,他特意向梅蘭芳饋贈《雪中送炭圖》並題詩道:記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貴動公卿。如今淪落長安市,幸有梅郎識姓名。梅蘭芳不僅拜名畫家為師,他也拜普通人為師。有一次他演出京劇《殺惜》時,在眾多喝彩叫好聲中,他聽到有個老年觀眾說“不好”。梅蘭芳來不及卸裝更衣就用專車把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對老人說:“說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師。先生說我不好,必有高見,定請賜教,學生決心亡羊補牢。”老人指出:“閻惜嬌上樓和下樓的台步,按梨園規定,應是上七下八,博士為何八上八下?”梅蘭芳恍然大悟,連聲稱謝。以後梅蘭芳經常請這位老先生觀看他演戲,請他指正,稱他“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