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選擇自己做主,盲從等於沒作選擇(1 / 3)

告別“毛毛蟲效應”

法國心理學家約翰·法布爾做過一個實驗:把許多毛毛蟲放在花盆的邊緣上,使它們首尾相接圍成一圈,並在不遠處撒了毛毛蟲最喜歡吃的鬆葉。結果,沒有一隻毛毛蟲去吃鬆葉,它們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一圈圈地走,最終精疲力竭而死。原來,毛毛蟲習慣“跟隨”,隻要前麵有同伴,就會一直跟著走。

法布爾在總結此次實驗的時候,曾經寫下這樣一句話:“在那麼多的毛毛蟲裏,倘若有一隻不盲從,它們就能夠改變命運,告別死亡。”

毛毛蟲的失誤在於失去了自己的判斷,隻知道盲目跟從同伴,從而進入了一個循環的怪圈。這種因為跟隨而導致失敗的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為“毛毛蟲效應”。

其實,人在有些時候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可能有很多人會忍不住嘲笑那些毛毛蟲的愚蠢,但實際上,人類社會中每天都在上演著像毛毛蟲那樣盲目跟從別人或者被習慣左右的事情。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想做一套新西服,於是就將舊西服拿給裁縫照著做。幾天工夫,新西服就做好了。這個裁縫的手藝很好,仿製得幾乎完全一樣。可翻到後麵,那人卻發現一個地方有被挖掉以後又重新補上的痕跡。他感到很疑惑,就問裁縫這麼做的原因,裁縫答道:“我這全是照著你的舊西服的樣式去做的啊!”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在舊西服後麵有一塊補丁。

愛默生有這樣一句名言:“模仿等於自殺。”像毛毛蟲一樣完全模仿,不但會令人養成惰性,還會麻痹人的創造能力,進而影響潛能的發揮。

眾所周知,清朝著名書法家鄭板橋以自己雅俗共賞的“六分半體”而享有盛譽,被世人列為“揚州八怪”之一。其實他剛開始名氣很小,雖然能臨摹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各類書體,甚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名聲依然不為人所知。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幸運的是,妻子偶然的一句話讓他猶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一個夏天的晚上,鄭板橋與妻子在院中乘涼。他習慣性地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不知不覺,就寫到了妻子身上去。妻子有些生氣地說道:“你有你的身體,我有我的身體,為何不寫自己的體,要寫他人的體?”

鄭板橋猛然醒悟,心想:“是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身體,寫字也一樣,各有各的字體。就算寫的與他人相同,也隻是他人的字體,根本沒有自己獨有的風格。”此後,他就開始吸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最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終成一代書畫大家。

在實際工作中,倘若我們總跟在他人後麵走,而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最終隻能造成碌碌無為的徒勞結局。倘若我們隻重視自己做了多少工作,而不重視工作績效,那“一分耕耘”就不一定會有“一分收獲”,甚至或許會徒勞無獲。

拒絕跟風不走尋常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我們對這句話並不陌生。可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實踐它呢?

著名的喜劇大師卓別林剛踏入影壇時,演技還很生澀,很多電影導演都建議他去模仿當時德國的一位名演員。認為如果卓別林可以學到他的五成功力,在演藝圈立足就已經綽綽有餘了。但是,卓別林不願意接受這些意見。他生性好強,覺得自己深具演員的天賦,隻要有機會多加磨煉,一定可以闖出一番名堂。

他對那些導演說,如果刻意去模仿別人,那就失去了演戲的樂趣,少了樂趣,又怎麼能激勵自己進步?因此,卓別林決定開創自己的表演風格,不盲目跟從別人已經做過的事,而是努力從生活的各個角落取材,然後以誇張的肢體動作、扭曲的麵部表情創造出喜劇感。

更難得的是,卓別林把許多複雜的小動作結合在一起,使這些動作首尾相連,一氣嗬成,從中衍生出無窮的喜劇感,深受觀眾與導演的喜愛。

卓別林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從自己的腦袋裏迸出許多新點子,而不去模仿現成的表演。

他覺得如果隻是模仿別人,就算做得再好,也不過是別人的影子,不但沒有自我,也無法創造出一塊屬於自己的金字招牌。

所以,想要留下響亮的名聲,就必須創造出一套別人無法取代的風格。隻有走在最前頭的人,才是最有機會成功的人。

並不是追隨別人的腳步,就可以采擷到相同的果實,因為沿途最好的果實早就已經被別人捷足先登了。跟在別人屁股後麵走,你即使一時成功了,也不過是在追隨別人的影子。

如果隻是一輩子跟在別人的後麵走,當然也就隻能得到別人剩餘的利益,難有出頭之日。

既然每個人的條件不同、能力不同,那麼就更應該掌握自己的方向,開創自己的道路。這條路也許很狹窄,沒有其他大路來得寬闊平坦,沿路也沒有豐盈鮮美的花果,隻有滿途坎坷與荊棘,但隻要堅持下去,這就是一條完全屬於你的路。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明,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作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耗子。”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如果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怎麼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呢?

人生的成功自然包含有功成名就的意思,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隻有做出了舉世無雙的事業才算得上成功。世界上永遠沒有絕對的第一。如果總是擔心自己比不上別人,隻想功成名就,那麼世界上也就沒有帕瓦羅蒂、馬拉多納這類人了。

追求一種充實有益的生活,其本質並不是競爭性的,並不是把奪取第一看得高於一切,它隻是個人對自我發展、自我完善和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那些每天一早就到公園練功打拳、練健美操、跳迪斯科的人,那些隻要有空就練習書法繪畫、設計剪裁服裝和唱戲奏樂的人,根本不在意別人對他們的姿態和成果品頭論足,也不會因沒人叫好或有人挑剔就停止練習、情緒消沉。他們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當眾展示、參賽獲獎,而是自得其樂、自有收益,滿足自己對生活美和藝術美的渴求。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選擇自己做主,不盲從別人,努力地去實現自我,喊出屬於自己的聲音,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對自己負責,不要人雲亦雲

愛默生曾經說過:“不要讓自己的頭腦成為別人思想的跑馬場。”人貧窮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做事沒有主見,盲從於別人,而把自己心裏最寶貴的東西也給放棄了。記住,盲從等於放棄了選擇權,把自己交給別人擺布。

在中國存在一種很有趣的現象,很多企業的理想就是要成為“他人”。如:想成為中國的寶潔,成為中國的微軟,等等。而我國的跨國公司為什麼會取得持久的成功,也正是他們把管理與經營並為一體來發展。就像人的財富與健康的問題,“經營”得好,就會創造很多財富;而“管理”得好,就不會出現健康問題。

每個人對自己負責是非常有必要的,人雲亦雲隻會說明他沒有主見。

你對工作有多熱情,決心也就會隨之變大,而工作效率也就會提高。同時也就不會認為工作是一個苦差事,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工作是一種樂趣。

文子隻有中專學曆,有一次他和很多大學生一起去應聘,然而卻被安排到最後一個麵試。

文子對於這次麵試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但是他仍然在大廳裏等著,快過12點了,還有很多人在排隊,估計還有很長時間。他看了看周圍正在等著麵試的人,他們都餓得精神疲憊的,但是又不願意離開,怕錯過了機會。

文子心裏突然想這可是個賺錢的好機會!於是他到公司外麵的快餐店裏訂了很多的盒飯,然後運到大廳裏來賣。一會兒工夫,盒飯就全部賣完了,除去成本文子還賺了200多元錢。